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修仙 > 贞观魔仙轶事 > 第七十一章 一波三折金榜题名,唐皇亲题秀才魁首(1)

第七十一章 一波三折金榜题名,唐皇亲题秀才魁首(1)

回到房间,江晨歌想起昙宗和尚赠予的红绸包裹,打开一看,封面上赫然写着《秘法易筋经》,正是他修补十二经别和筋经所需要的秘法。

顾不得一日奔忙,江晨歌连忙打开翻看,却只见第一页序言中特意用汉字楷书写明,修此法者需结真金丹且通梵文。江晨歌翻看后面内容,果然是用梵文写就,怪不得昙宗没有急着催他归还。以他现在的修为,学梵文并不难,只要平日里多去大兴善寺即可。但道法要结成真丹,可就千难万阻了。白高兴了一会儿。

翌日,江晨歌根据花魁技艺大赛上对李孝恭的印象,以及跟店家和大凡打听的李孝恭的情况,捡着些好的辞藻写了篇《河间郡王府序》,全文仿着《兰亭序》里王羲之“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神韵,极力称赞了李孝恭经略巴蜀、平定江南的开国功绩(虽然主要是副将李靖打的),又称赞他辅佐太上皇和皇上的高风亮节、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其次用古朴的手法称赞他豪华精美的府第处处遵照圣意传递着朴实、节俭的风格,接着称赞李孝恭为人大气爽朗,通透明事理,提携后人,善待下人,最后祝他生辰愉快、长命百岁,阖家欢乐,各位嘉宾都应有诗词献上,如若不然依罚金谷之数云云。

江晨歌仔细润色后,文章骈散激荡,格律碰撞,华丽优美又言之有据,大凡读后之称上乘之作,气势翻盖唐王朝以来的各篇名文,当为第一。只是此文较长,已经不适合弹唱了。遂与江晨歌商定,生日宴会之上,大凡弹琴伴奏,江晨歌诵读,再由她来选定舞女编舞。两人合练了几遍,熟练后江晨歌就告辞离去,不耽误大凡排舞,他也要赶紧回去复习。

元月二十五日这天,江晨歌、大凡和侯庭筠等人与李世民等皇族国亲,当朝重臣齐聚河间郡王府。席间大凡和江晨歌的演出博得一片喝彩,驰名贵族。大凡为新晋的花魁大赛魁首,江晨歌《春江花月夜》早已名传文坛,又在去岁欧阳询宴会大放异彩,两人珠联璧合、配合默契,技惊四座,为当夜最隆重的一笔。连甚少夸人的尚书左仆射、魏国公房玄龄都开口称赞。(杜如晦贞观四年已经去世。)

宴后长安城中轰传《河间郡王府序》,虽未洛阳纸贵,却再次兴起一股江晨歌的热潮,让他闭门复习颇为困难,不得已只好躲到侯庭筠府上以求清静。侯庭筠不得已笑到,他和别人求都求不到的文坛声名,江晨歌却唯恐避之不及,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江晨歌置之一笑,继续扎进侯庭筠的书房埋头苦读复习。

二月初一这日,江晨歌一早起了床,连平时里的修行早课都简单化处理了。尽快吃完早饭后,拿着特别的路引,向尚书省礼部南院贡院而去。现在侯庭筠不考试了,江晨歌只好独自前去赴考。全城皆知今日考试,江晨歌凭着路引未收到任何诘难,反而经常巡守的兵士鼓励。江晨歌在朱雀大街汇合了赴考人流,经朱雀门进了皇城,随着兵士人墙的引导缓缓前行,经过三道关卡的搜查,身上只留下笔墨纸砚和一些吃食。最后领了席卡坐到规定的位置上。

根据本朝常科规定,举子们到达京城后,先要到尚书省有关部门“疏名列到”,即办理报到手续;上“文解”,即由地方官府发给举子的推荐证件,还有“家状”,即由举子本人填写的籍贯、三代名讳等方面的家庭状况表。接下来还要“结款通保及所居”。要求举子们以三人为一组来相互担保,并写明在长安城的暂时住所。最后参加由国子监举行的拜谒孔子像的仪式。后来随着科举兴盛,皇帝还会在元日这天集体接见参考举子,赏赐些糕点吃食。

基本的事前准备,去年本要参加考试的侯庭筠已经带着江晨歌走完了流程。

目前朝廷已经设置了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科举考试,考生可自主选择,只是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而俊士也较少举行。

秀才源于南北朝,是对“举孝廉”的补充,根据《晋令》“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实际上很少策问,依然是保举。本朝的秀才难度一点都不低于隋朝,所谓“秀才”者乃是才华绝等的宣国人才,要求诗词歌赋、文韬武略以及道德标准一样都不能缺,名额极少,全国也就1、2个。

秀才报考主要由地方官推荐和考生主动报考,若考生未达标准,还要向推荐者和参考者问罪。因此推荐者少,参考者也少,贞观七年仅五人参考,而其中只有一人是被推荐的,江晨歌这样已经文坛展露头角的,都不敢去找人推荐。秀才参考人数跟进士和明经完全没法比。以至于后来高宗朝永徽二年直接废除了秀才科,整个唐朝的秀才也就十来人,比隋朝的十二人多不了几个。(这里奇怪的是,唐宪宗时,全国39000人参加州县考试,1200人进京赶考,170人中进士,御笔亲点1人中秀才。)

秀才的常科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问和杂文五个环节。

所谓贴经是指讲书本上的某行字贴住,由考生填出来,颇似现代的“填空题”。不过由于考试范围分布于四书五经等儒家道教经典,难度也不会只有“老骥伏枥,_______”这样简单的,对考生的记忆力要求很高。

贴经的考试范围非常广泛,共有9部经书,《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不仅仅是6经,另外,《孝经》、《论语》为必考。明经科的考试方式一般只是口试,贴经(填空),墨义。一般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记忆背诵熟练,就可中试。进士一般只考大经和老子,十道答对四道即可。

墨义和口试常合二为一,类似现代的简单题,主要考察对经义的熟悉程度。如果要求考生用纸笔回答即为墨义,如果要求口头作答则为口试。秀才科里主要采用口试,因为除了熟悉经义外,还要考察考生是否官话熟练,是否知礼仪进退等。

策问比贴经和墨义更难,相当于现在的论述题,主要考察对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方略策五条。古代通讯方式落后,信息传递方式缓慢,且信息量小,哪有那么多时政消息,回答时还要引经据典言之有据,因此策问之题格外困难,特别是本朝又重视选拔官员的真才实学。可以说,不论是秀才还是进士,策问都是最难的题目,也在最终的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评判里占据的分量最重。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