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亦深知推行官商一体纳粮徭役,以及于摊丁入田之艰难。”
“朕亦知道,士绅阶层将会对此强烈反对。”
“故而朕非是一步到位,而是采用循序渐进之策略。”
“朕打算于辽东试验,若是成功,之后方才推行天下。”
“而且就算是在内地推行之时,也是逐步在各个布政使司。”
改革会有压力,还会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的疯狂反扑。
对此,朱祁钰心知肚明。
想要让士绅阶层把吃到嘴里的肉给吐出来,朱祁钰不会傻到认为一封圣旨便可以达到目的。
“山海关外的原辽东都司之地,朕已经升格为辽东布政使司,并且由原吏部主事李贤出任辽东布政使。”
“况且朕还让赵辅率领一万之数,曾经在宣府和大同驻防过的京营前往辽东镇守。”
面对自己的野心,朱祁钰毫不掩饰。
辽东文武之首的两人,都已经被朱祁钰更换为了心腹之臣。
“朕将户部主事冯按提拔为辽东左参议,也是符合朝廷重用吏员的国策。”
“重用冯按,也显示朕乃是因材施用,而不是凭借个人好恶。”
朱祁钰口中的冯按,原本只是一個小吏出身。
而且冯按还是朱祁镇心腹爱将王骥最先提拔起来的。
朱祁钰能够重用冯按,也算得上是求贤若渴。
朱祁钰重用小吏出身的冯按,除了是其有真才实学,精通钱粮之道外,还有着政治层面的考虑。
重用冯按,便是显示朱祁钰心胸宽广,因为冯按算起来非是朱祁钰嫡系亲信出身。
听到这里,陈循和王文都是不由得挺直了身子。
朱祁钰这就是未雨绸缪。
辽东的高层官员早就已经被更换了一遍,显然就是为了今日推行官商一体纳粮,乃至于摊丁入亩之事所做的以前准备。
朱祁钰如此谋定而后动,也让陈循和王文见识了他的政治智慧。
朱祁钰才过弱冠之年,就能拥有这样的政治成熟度,王文和陈循也是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次推行摊丁入亩之事。
“对于辽东布政使上下官员,朕决定治之以严。”
“王卿,都察院此番需要派遣能干之臣前往辽东巡视。”
“对此,朕有几点建议。”
“其一,辽东官员之家产,必须报备辽东布政使衙门。”
“其二,辽东官员家产,需要三年一查。”
“其三,鼓励辽东军民参与监督,若是经举报查实之后,作奸犯科官员之家产抽取十分之一奖励举报军民。”
“当然,诬告者反坐。”
“其四,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之前正统年间贪墨所得,只要非是草菅人命而来,上交国库之后,朕既往不咎。”
“要是拒不交代,还想着加以隐瞒的,那么朕便会祸及家人!”
朱祁钰这说的四条,其实总结起来只有三条。
第一条,就是后世官员财产申报。
经过前后对比,可以知道官员家产是否增加,是否符合其收入合理性。
要是有官员说不清楚巨额财产的来源,那么朱祁钰就会冠上一个贪污腐败的罪名。
第二条,就是发动民间舆论监督。
这一条,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就曾经大力推行过。
朱元璋向全天下老百姓宣布,人人都可以告发贪污官员。
这项措施起初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后来逐渐就变质了。
一些老百姓借此向官员敲诈,还有一些官员逼迫老百姓去诬告不肯贪污的官员,乃至于弊端丛生。
朱祁钰特意强调“诬告反坐”,就是不愿意看到有人被冤枉,也不愿看到良政变暴政。
第三条,颁布特赦令。
这就是借鉴后世廉政公署的做法,在规定时间之前的罪行不予以追究。
“臣必定不会辜负陛下之命!”
王文当场就承诺了下来。
一心渴望在景泰朝扬名立万的王文,更是决定回去之后就组织都察院精兵强将前往辽东。
而且都察院官员一到辽东,就必须要抓几个典型。
“对了,朕之前派北洋水师前往苦夷岛寻找耐寒的稻种,已然有了结果。”
“北洋水师不负朕望,这一次带回稻种数十斤。”
“苦夷岛位置还在辽东之北,这些稻谷既然能够在天寒地冻之地存活,便定能在我大明的辽东存活。”
“有了这些稻种,那我大明辽东布政司治下的万顷辽泽,便可以变成我大明的北大仓!”
朱祁钰说的苦夷岛,就是后世的库页岛和北海道。
北海道出产的耐寒稻种,后来在日本全国进行种植。
鉴于稻种耐寒,我国后来特意引进到东北种植,使得东北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产粮基地。
“陛下,臣愿意亲往辽东!”
陈循改变之前不赞同推行摊丁入亩的态度。
原因无他,因为陈循已经彻底察觉了朱祁钰的决心。
政治上,朱祁钰已经更换了辽东高层的文武官员,而且这些官员都是朱祁钰的心腹。
军事上,赵辅领一万京营前往辽东,毛福寿领一万南军北上。
这可以是加强对于蒙古的防备,也可以威慑朝中反对摊丁入亩的潜在士绅阶层。
而且朱祁钰在提到推广耐寒稻种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乃是广州都督杨信民和御马监提督太监郝义建立起来的。
北洋水师的全体官兵原本都是贱籍的疍民,是朱祁钰废除贱籍之后招募成官军的。
北洋水师上下都对朱祁钰都是感恩戴德,他们可不会受制于士绅阶层。
北洋水师驻地在天津,一旦京师有变,可以随时入卫驰援。
北洋水师另外还有一处驻地在山东登州,而辽东的物资很多就是来自山东的支援。
要是辽东有什么情况,北洋水师也可以立即切断海路,进而断了辽东的物资补给。
陈循算是听出来了,朱祁钰这哪里是在说北洋水师寻找耐寒稻种的功劳?
这分明就是在说北洋水师可以随时上岸,可以随时奔赴辽东和京师镇压不服之众。
武力威胁!
陈循突然就想到这四个字。
因为之前的反对摊丁入亩,以及害怕士绅阶层的反扑,陈循知道自己已经惹了朱祁钰的不高兴。
见到朱祁钰如此强硬,陈循也知道自己作为户部尚书要是再不支持新政,那么自己将会圣眷不再。
现在的赫赫权势,也会终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秉持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所以陈循选择了融入新政之中。
“臣以为,我华夏种植谷物非是一曾不变,而是一直都有择其优者之后推广于天下。”
“秦汉之时,老百姓种植的乃是五谷的稻、黍、稷、麦、菽。”
“自宋以后,乃是北麦南稻。”
“我宋明两朝,积极推行占城稻,使得亩产激增,方才有了苏湖熟、天下足之盛世,人口亦才能突破隋唐五千万之数。”
陈循这是在肯定农作物优选结果。
只有农作物产粮的增加,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陛下如今寻找到耐寒的稻种,其功绩不亚于尝百草的神农氏!”
陈循这个马屁拍得很响。
神农乃是三皇中的人皇,被华夏认为始祖之一。
也是因为神农尝百草,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然后才有了华夏种植各种瓜果蔬菜,然后有了华夏的农耕文明。
“臣愿为一老农,替陛下种植水稻于辽东!”
为了保住自己现在的荣华富贵,陈循更是信誓旦旦。
辽东,乃是边关之地。
辽东之前是属于军事编制的辽东都司,所以在面对的改革时候的阻力会小得多。
边关重地,军事管制,这都注定辽东的文风不盛。
文风不盛,则士绅阶层的势力就不会太大。
正是有鉴于此,陈循这才改变了主意。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