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说完,就向着吏部尚书一个拱手相让。
毕竟吏治一事,乃是吏部主管。
“通俗的来说,官员是由朝廷任命,对于朝廷颁布的召令,官员都需要执行,并且担责任。”
“而吏则是受任于衙门,听从官员之命行事。”
“吏员无品级,号称不入流,虽说享有一定的俸禄,但是却没有确切稳定的保障。”
“臣以为“临时”二字,颇为契合吏员之状况。”
内阁首辅的陈循,也是不甘人后。
陈循领着户部,乃是户部尚书。
而且作为内阁次辅的王文,抢在内阁首辅的陈循之前说话,这也让陈循感到了一丝逼迫。
“朕这几日,也是翻看了太祖高皇帝编订的《明会典》。”
既然重臣们都先后开口了,作为皇帝的朱祁钰也该出面了。
“朕还以为,造成官尊吏卑,乃是行为两者的选拔途径不同。”
“为官者,需要先考取功名,然后再从旁观政学习,其后方能授予官职,然后才能为官一任。”
“为官者,光是一个科举之徒,便已经能让士子们耗费一生光阴,乃至于青丝变白发。”
“然而吏员的选拔,不像科举的竞争严苛,所以吏员的权柄和仕途上限也就没有官员高。”
“想要为官难,想要做吏易。”
朱祁钰这一句话,道尽了官员和吏员尊卑的真因。
官员都是通过科举这,都是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因为想要当官的难度百倍于小吏,所以官员自然就凌驾于吏员之上。
官员付出的努力高于吏员,所以官员的地位自然也就高出吏员一大截。
这就好像正式编制了警察和辅警。
辅警的考核教导,从业人员的素养不及正式编制的警察。
所以在待遇上,警察自然就会比辅警拿得更多,福利待遇也是差了很多。
“太祖编制的《明会典》有记载,我大明朝廷选拔吏的方式一共有三种。”
“一种就是在平民百姓之中相互推荐那些能书能写者来做吏,或者由官员钦点能够识文断字之人。”
“由于吏在处理事务的时候需要读书识字,所以必须不能是目不识丁之人。”
“第二种方式,就是来自于科举考试的落榜者。”
“科举考试是穷家子弟能够出人头地的一个重要道路,读书者甚多,但是真正能够考上功名的少之又少。”
“落榜的这些士子虽然没有机会当官,但是他们却是有机会做吏的,也算是可以找一份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
“不然这些文弱书生又没有什么劳动力气,很容易失去生存空间,那么愿意读书者也就少了。”
“第三种,则是那些王公贵族或者高官犯了错之后被下贬为吏的。”
“对于吏员,我大明朝廷也是体恤。”
“吏员可以从衙门领粮饷,亦可以免除赋税和徭役。”
“所以朕以为,吏员虽然位在官场的底端,但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吏仍然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吏员虽然粮饷微薄,然而其敛财的手段也是繁多。”
“无论判罚,还是征收赋税的时候,吏员都可以从中捞取不少油水。”
“如此一来,一些不能无法步入仕途为官之人,就会转而为吏。”
说到这里朱祁钰端直了身子,语气也开始加重。
“朕听说,很多人为了做吏,不但不从国家要钱,而且还会定期的向官府送礼,以贿赂手段来得到小吏的职位。”
“这些人自然也不可能是为了奉献自己照亮他人,他们为的就是以职务之便捞油水。”
“因为不法收入,远大于吏员上交的那部分钱!”
“太上皇正统年间,闽浙矿工暴动,广州民变,裹挟百姓不下百万之众。”
“未必就是百姓刁蛮,其中就有官吏暴政!”
对于明末天下的各地起义此起彼伏,朱祁钰认为除了各种天灾之外,人祸也是主要诱因之一。
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原本都是吃皇粮的小吏,属于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份子。
要不是活不下去,他们怎么会舍弃安稳的日子,提着脑袋造反?
“臣有罪!”
吏部气尚书王直,连忙告罪。
朱祁钰说出官场黑暗之风,就是在打王直的脸。
“东王先生,今日不是追究罪责,乃是为了肃清吏员风气。”
朱祁钰对着王直如是说道,并且示意王直不用跪拜。
朱祁钰的眼睛扫过群臣。
“吏员之辈,还是官员最好的替罪羊。”
“官员有罪过,便可以让吏员出面顶罪!”
在敲打了群臣之后,朱祁钰连忙又接着往下说。
毕竟这一次御前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吏员制度,而不是对官员们加以谴责。
“太祖高皇帝《明会典》规定,吏员任职期限为九年,任职期间其实也是可以通过考试成为官员的。”
朱祁钰一再拿朱元璋和《明会典》说事,就是为了显示他的政治合法性。
朱元璋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他的法统至高无上。
“吏员只需要两次外考和一次京考都合格,那么就可以升职为官员。”
“如果在九年之内的三次考核都没有通过的话,那么则需要再等九年的时间。”
“一般来讲,吏员能够为官之后的品级,是和他们之前所工作的衙门存在着很直接关系。”
“吏员在考上官员之后,最高也就是能够做的正七品,前提就是他们之前所任职的是一品的衙门。”
“如果吏员所任职的,是二品衙门或者三品衙门的话,他们做的官员只能是八品或九品。”
“有句话叫做九品芝麻官,因此也就说明吏员吏升职为官后的品级不高。”
“与之对比,科举出身的官员,一开始都是从七品的知县开始。”
“官员仕途的起点,就是吏员仕途的终点。”
“太祖洪武年间,因为战乱的原因,读书人比较少,所以空缺的职位比较多,从吏员做到尚书、侍郎的,也是大有人在。”
“然而随着天下的安定,读书人越发增多。”
“就连通过科举考上功名士子,尚且还不够安排官职。”
“那么通过考核晋升的吏员,想要当官的机会就越发的少之又少。”
“如此一来,虽然吏员的三次考核都得以通过,但是能够安排上官员可能性也就几乎没有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