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把大伯叫来后,本来是站在院子里听大人说话。后来他听着实在无聊,就走出家门,来到村头的小河边。顺着河边漫无目地的向前走。晚秋的田野,庄稼已经收割完毕,播种下的小麦刚露出嫩绿的细芽。小河边的白杨树叶子已落了大半。虫鸣蛙声销声匿迹。整个田野是那样的空旷而寂静。
小河弯弯曲曲由西向东穿过村头,从小老大和小伙伴们就在河里洗澡、摸鱼。在河边嬉戏。家里的责任田也在小河旁边。河边的一切对他来说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没事了他就到河边来玩,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他感到心里憋闷,仰天长啸了几声,才感觉好了一些。他知道事情也就这样了,但心里又有些不甘。他是不会原谅常老师的。不是常老师打了他几下,几拳几脚他不是真扛不住,主要是常老师的说的话,让他太伤自尊了。家里穷就不能穿好点的鞋,穷了就会去偷啊。想到这些他就气冲脑门,向着身边的树干连打几拳,用来平复心中的火焰。
见老大不见了,校长心里一沉,脑子里马想到老大要是想不开,会不会出事。他工作这么多年,学生因老师批评、同学矛盾、家长打骂出事的他见过几个。他知道青春期的孩子什么事都可能做出来,焦急的问大伯:姚自立去哪里了,不会出事吧?
可能出去转转了,我们去找找。你们先回学校吧,找到我带他去学校找你们。大伯让校长先回去。校长和常老师再次致歉后,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回学校等候。
母亲知道他可能去河边溜达了,让大伯到湖边去找。大伯见了老大,把校长的话告诉了他。老大感觉只有心情不快,身体没有什么不好,不想去医院做检查。更不想再看见常老师。大伯对他说:去检查一下吧。没有事更好。校长和老师已经道歉了,我们也就别再追究了,你弟弟还在那里学,委屈就委屈点吧。老大点点头,表示认同。
当天下午,大伯和老大骑车到了乡中学,校长让常老师雇了辆面包车,拉着他们到了县医院,在外科做了常规检查,又做了个脑ct,医生说一切正常。费用都是常老师买的单。期间,常老师几次想和老大说话,老大没有回应。
回到学校天已到黄昏,校长要留下大伯吃饭,感谢他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大伯盛情难却,推辞不掉,就让老大先回家了。校长、常老师还有大伯三人来到了乡里的小酒馆,校长让常老师先去点几个菜,乘机对大伯悄悄地说;年轻人处理问题简单,让他破费点也长些记性。对他以后发展有好处。大伯听了,对校长的为人处世、工作方法充满钦佩。
老大回到家,把医院的检查结果告诉了母亲。同时对母亲说不想学了。同学们都知道我和老师打架了,我也骂了老师,怎么去面对老师和同学。再说我成绩也不好,考不高中,不想再回学校了。母亲理解他的心情,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不学去干什么呢。母子两个一时没有了头绪。母亲就想让他在家先呆几天再说吧。时间一长或许有新的转机。
自成在乡中学初一。放学的路,同村的二愣嘲笑自成,你哥哥偷老师的鞋被开除了。自成说是老师冤枉了我哥,二愣说;谁信啊,你哥没偷那里来的球鞋。自成于是和二愣打成一团。撕破了衣服,挠伤了手。老大知道了,更坚定了辍学的决心。任由母亲怎么苦口婆心的劝说,他就是不再回学校课了。
老大让小军把他的书包从学校捎回来。他不想去学校,他觉得去学校人们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使他有种裸奔的感觉。
辍学在家的老大先是帮母亲打水、做饭。偶尔还把母亲做好的衣服给人家送去。闲着没事,他把家里的农具都打磨的锃亮。他学着补了自行车的车胎,加固了家里的大门,还把家里破旧的桌椅用红漆漆了一遍。老大在家忙忙碌碌,倒也充实快乐。
小姨来了,看到他的动手能力那么强,也大加赞赏。说;你不应该把心思放在修修补补,看能干点什么更有意义的事,能挣点钱给家里,你也算有个正事。
老大听了小姨的话,经过仔细的思考论证后,决定养一批蛋鸡。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小姨,小姨很支持他。并给他五百元钱,让他买鸡苗和饲料。钱虽然不多,但对老大来说还是无比地兴奋,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去支配使用属于他的这么多钱。
为了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老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他把家里两间破旧的房子腾出来当鸡舍,用大木板钉起来几十年隔开当鸡笼,用破碗、破罐用来让喂鸡。他买了一百只鸡苗和几袋鸡饲料。一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家庭养鸡专业户就诞生了。
每天老大精心的给鸡喂食、添水、打扫鸡舍。还不时的改善、增添着各种设施。小姨还给买来了一本养鸡的书,老大严格掌握着小鸡的光照时间,鸡舍的温度,按时给小鸡消毒、服药。看着小鸡一天天长大,前途一片光明,他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为了能节约饲料,老大到地里和附近的集市去捡人家扔掉的烂菜叶。邻居和他开玩笑,老大,捡烂菜叶子说不媳妇了。老大笑笑。回家洗净晾干,剁碎了拌在鸡饲料里。也节省了不少成本。
小军偶尔会来找老大玩,听老大说说养鸡的故事,小军也把学校的事说一说。每到这时老大就沉默不语了。他感觉学校已经成为一个与他无关的世界,他再也不会对那个世界里的事感兴趣。
四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早老大打开鸡舍门,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十几枚光灿灿的白色鸡蛋呈现在老大面前。老大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把还有余温的鸡蛋放在篮子里,提到母亲面前,母亲看着新下的鸡蛋。高兴地放下手中的针线,一个一个地拿起来看看、晃晃,连声说:好、好。
接下来几天,鸡下的蛋越来越多,慢慢地就稳定下来。当时老大买了一百只鸡苗,存活下来了九十多只,每天平均下来能有六十多枚的鸡蛋。老大就用石灰水在院墙外面写鸡蛋两个字,用最原始的墙体广告给自己的产品做宣传。
很快村民就知道他的鸡产蛋了,都到他这里来买鸡蛋,就连附近村里的人需要时也到他家里来拿。一天十来斤鸡蛋,往往不够买的。有的还要提前预约,老大,我明天去走亲戚,你给我留五斤鸡蛋。好的,老大痛快地答应着,享受着这种收获的喜悦。
这天在乡中学伙房做饭的老王来了,他要买十斤鸡蛋。对老大说:伙房里需要的比较多,用量也比较稳定。如果你能给送到伙房就好了,价格也可以稍高一点。老大不同意,他觉得他这点鸡蛋不愁卖,更重要的是他不想再进乡中学的校门。母亲让他考虑考虑,自成也说他固执,能多挣的钱不挣。可老大就是不同意。
老大,老大。你过来一下。
听到母亲的喊声,老大从鸡舍里出来,走到母亲屋里。看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和母亲说话。
老大,这是你唐村的表姑。母亲给老大介绍。
唐村就就在他们村附近,很多人沾亲带故,拐弯抹角就会攀点亲戚。
表姑来了。老大亲切的招呼客人。
这是老大啊,都长这么高了。看来表姑还是第一次见到他。
老大,你表姑来拿三斤鸡蛋,你去拿过来,挑干净的。母亲吩咐道。
二愣家提前说要十斤,给表姑三斤,怕是不够他家的了。老大说。
先给你表姑拿三斤,二愣家有多少算多少吧。你表姑这么远来了,先给她吧。母亲做了决定。
就是,就是。表姑附和着母亲的提议。
老大到鸡舍捡个大干净的取了三斤鸡蛋,提给表姑。表姑要给钱,母亲说别拿钱了,也不值几个钱。老大也说表姑平时没来过,就当我孝敬的吧。表姑听了,连说老大懂事、会说话,不过钱还是要付,表示不要钱就不能拿鸡蛋了。两个妇女又推让了好一会,最后还是象征性地收了表姑点钱,她才同意。姐妹俩又聊起了家常理短,老大说我那边还有点活没有干完,表姑说:你去忙,你去忙。我们姐妹俩说话就行。于是老大就到鸡舍去打扫卫生,至于表姑什么时候走的,老大就不知道了。
吃饭时,母亲比以往开心。向老大叙说起表姑家的情况。表姑和他们家是什么样的亲戚,母亲也说不明白了,只知道表姑是个比较心气高的人,总怕人家看不起。婆家姓唐,家里也不富裕。丈夫年轻时干活落下个腰疼的毛病,不能出去打工,不能干重活。有个女儿,叫芳,比老大小一岁,也不学了。
你说,一个女孩子这么小就不学了,能干什么呢?说着,说着,母亲还替表姑犯起愁来了。
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2月11日到2月26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