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历史 > 扶汉季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太学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太学

并且太学今后所培养的人才,将不只是他们用经学教出来的儒生,士族对太学生的影响力将会其他杂科稀释。

不同意的人,都将被踢出了这个圈子。

……

接下来就简单了,一条条诏令发行之顺利,让人瞠目结舌!

当然,其中也有让人不满意的,比如鸿儒馆待诏,三署郎待诏,原本待诏署中,只需要等待天子召见之后便可以直步青云,上达天听了,但是现在在刘辩诏令一出,他们不仅要前往各地方郡县为吏,还须得做出业绩来,才能被征回庙堂。

在以往,朝廷只择选太守、令长、及丞尉等官,其下的功曹、掾属皆为守令自行征辟的当地名士贤才。

这些人一旦应征,就将和荐主形成一种类似于主忧臣辱的君臣关系,也就是汉代独有的二元君主体制。

这种体制极大的妨碍了皇权集中,也促使生出了一大批利益攸关的团体,彼此组合成巨大的士人集团。

不仅如此,还造成地方宗族势力膨胀,阻碍中央将行政权力向地方基层的延伸。

刘辩一直想要加大朝廷对各地郡县的掌控,方便政令上下畅通,并慢慢的改变属吏自行征辟的传统。

是故刘辩才想将太学当做先行的标兵,设计成基层官吏培养机构,以后衍生出来的科举策试也只考核选出吏员,而不是将考举权力交给地方。

不服?

看看颍川荀氏荀彧!

当世名族都在规规矩矩当地方郡县守丞,你们还不服个啥?

按专业分科策试,明法学的学子只能去廷尉,地方刑曹从小吏做起,以政绩升迁,经济科的学子也只能去少府、大司农等处、同样以政绩升迁。

考核内容专业化、科目化,这与真正的科举考试大相径庭,正是刘辩借鉴了些后世初期的公务员考试的制度。

刘辩也知道,东汉经学之风甚盛,多少人负笈求学,就是为了通晓儒家经义。

这回太学重并洪都门学,设立各科,供学子选修,看似将明经与其他并列,其实最后选学哪一科的人多还不是一目了然?

自祭酒、博士、助教以下的教职人员谁不是鸿儒出身,立场天然的就倾向于明经。

等到太学逐渐形成重明经、轻农科,经济等杂科的风气之后,即便是刘辩也再难以动弹他们。

当然,刘辩能提出来这种情况,自然也就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朝堂众人的打算,刘辩背后的幕僚能猜测个八九不离十,所以,相应的补丁也要打上来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