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百炼”只是一个泛指,是用来形容加热折叠锻打的次数之繁复、做工之精良,并不需要真的去加工折叠一百次,现实中几十炼就已经很好了;
汉中王刘备就曾经让刀剑名匠蒲元打造宝刀,刃口刻有“七十二炼”字样,由此可见七十二炼就已经是宝刀级别了。
既然所谓“百炼”就是多次加热折叠锻打,那么这种工作必然极其耗费人工,而关平制造的水力锻锤就派上大用场了。
据《技术史记载,15世纪德国巴伐利亚的机械锻锤自重达五百至一千五百公斤,在直径两米的水车带动下,三百公斤的锤头可以每分钟击打六十至一百二十次;
次一等的七十至十公斤的锤头每分钟可打击二百次,能轻松地将粗大的钢棒钢坯等打成钢板,由此盔甲史上最强的板甲得以推广。
当然板甲关平现在还不敢想,毕竟那是一千余年后的技术,再说这次也缴获了不少曹军的盔甲,防护品方面还算是够用;
关平现在更想要的是百炼宝刀。自己的“精锐”骑兵如果人人都能配上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近身格斗的时候无疑将占据极大的优势。
汉朝用的环首刀基本上是一种直刀,可砍可刺功能强大;刀柄上的铁环还拴有布条,作战时可以将布条缠在手上防止兵器脱手。
关平将环首刀分为三个档次,百炼刀为军官使用、七十二炼为骑兵用、三十六炼为步兵使用,召集工匠分别打造。
另外,三国时代的淬火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像刚才提到的名师蒲元就是淬火方面的专家。
据宋《太平御览记载,蒲元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他造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被誉为神刀,姜维曾经为其作传。
蒲元之所以能造出如此神刀,主要诀窍在于掌握了精湛的钢刀淬火技术。
他能够辨别不同水质对淬火质量的影响,并且选择冷却速度大的蜀江水,把钢刀淬到合适的硬度;他认为汉水钝弱,不如蜀江水爽烈,因此特意派人去蜀江取水。
关平穿越前也曾经研究过一些简单的热处理技术,多少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用含盐液体作为冷却剂,钢的冷却速度比普通水淬快,因此可以得到更强的刚度;
而用动物油脂作冷却剂,在低温条件下钢的冷却速度比用水淬慢得多,可以得到比水淬更好的韧性,还可以减少淬火过程中的形变和开裂。
当然,如果百炼钢只是坚硬无比,那倒未必是什么好事情。所谓刚而易折,要是脆性过大、一碰就断,那炼得次数再多也不过是一堆垃圾而已,根本上不得战场;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好的钢刀须以“柔铁为脊、刚铁为刃”,也就是刀背用韧性好的熟铁,用于刃部的才是百炼精钢。
要想得到真正的宝刀,打造过程中还要做到“三火齐备”,就是正火、淬火、回火这三样缺一不可。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淬火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
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
当然,关平也只是知道个大概,他将这些知识灌输给当地的工匠,尽量让他们能有所领悟,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相信不久就会涌现出一大批“蒲元”;
有了这些优秀的工匠,就可以大批量地生产出刚柔并济、锋利无比的宝刀,这对关平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