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舍那大佛坐西朝东,开凿于唐高宗时期,据卢舍那佛座北侧、唐玄宗开元十年补刻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碑记载,奉先寺始造于咸亨三年四月,是唐高宗李治发愿为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建造的,皇后武则天施以两万贯脂粉钱赞助建造工程,至上元二年十二月完工,历时三年零九个月。
这三年零九个月是大卢舍那像的开凿时间,而并非是整座大龛的开凿年代,整座大龛的营建至少要用十五年以上的时间。
这座高高的卢舍那大佛就是则天皇后的形象与仪表及容姿,大佛的头部就是武则天四十八岁时容貌的再现,大有母仪天下的威严与风度。可是,则天皇后却是在卢舍那大佛这座则天皇后报身像建成后近十年才临朝称制的。
在这期间,则天皇后在弘道元年废唐中宗李显,立唐睿宗李旦,又废唐睿宗,亲理朝政,改元光宅。
到后来则天皇后直接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此时的武则天除唐高祖李渊外,已经历了大唐四帝,成为千年中华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以千古一女帝的气魄、睿智、才华和坚毅,纳谏用贤,协助唐高宗,扶助唐中宗、唐睿宗和亲自治理国家五十年。
是武周皇帝开创了殿试的先河,亲自考试贡士是武周皇帝允许九品小官和百姓自行荐举是武周皇帝改官制,规定五品官可升入士流是武周皇帝减赋税、轻徭役是武周皇帝督修了姓氏录。这些都是大唐国度开明、开放,公平、公正,社会稳定繁荣向上的延续和体现。
“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民间又称他为报身佛,除此之外还有肋侍菩萨两尊,佛弟子、金刚、神王各两尊,高度则逐渐降低,造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效果。
卢舍那大佛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大佛端坐于八角束腰莲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纹简洁清晰而流畅,背光华美而富于装饰性,烘托出主像的严整圆润。
大佛依山而坐,居高临下,使前来瞻仰的人们需登到半山腰,才可以见到大佛,增添了人们的崇敬之感。
有一句话说得好:“世人只见皇帝拜佛,却从未见过佛拜皇帝。”大佛居高临下,就是在俯瞰众生。
在佛教中,卢舍那是报身佛。卢舍那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法身“毗卢遮那”的简称,释迦如来在立名时,把他的报身和法身立在同一个名中,表示法、报不二。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最本质、最圆满的智慧,是无相可言的。法身佛就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不二,所以一切佛的法身根本无分别,都是摩诃毗卢遮那佛汉译为“大日如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