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时节, 谢家质朴到几乎没有纹饰的马车缓缓地停在冯家的宅院前,冯家门子忙上前来牵马,周二掀起车帘, 喜妈妈先跳将下来, 随后伸手稳稳地扶着郗氏下车。
郗氏与冯家大娘子交好,天色尚早,便过来帮衬了。
今儿她依旧梳着利落的高髻,鬓边却只点缀数朵小巧珠花,身上穿一袭缠枝纹金银绣对襟大袖罗衫, 腰束宽幅锦带,下裙百褶罗裙, 裙摆虽宽大,却也并无多余纹饰。
既是来帮衬的, 并非主家,郗氏便也藏锋敛锷,不欲夺人声色。
喜妈妈扶住她的臂弯,在门子殷勤奉迎下入了院门。
冯家出身不俗, 祖上乃是建立北燕的长乐冯氏,从东晋至前唐五百多年,长乐冯氏一族曾现“四帝四后五相”的盛景。
但与谢家一般, 在黄巢之乱中,覆巢之下并无全卵,冯家大量田产与族人都被吞没与屠戮, 尤其……到了本朝, 先帝临死前下诏“不抑兼并”与扩大科举名额,将门阀士族手里的馅饼再次分割了出去。
如今他们面临着与谢家相差无几的窘境。
冯博士名冯元,精通经学, 如今是冯家官位最高之人,但他也在国子监直讲一职中蹉跎了半生了。不过冯元性喜澹泊,是个书痴,这清水衙门他呆着倒如鱼得水。
不过三年前,他之次子冯二郎也卷入宫变,先被贬至潭州,后宰相李岗极力主张严惩,同年九月,便被先帝密诏赐死。
之后,冯博士便将家族前程抛却,全副精神都放在了著书立说之上,再未有什么念想。
或许这样也好,省得还要烦恼。郗氏步入庭院中,小径蜿蜒,绿阴渐浓。冯博士极为爱竹,冯家宅院几乎隐于幽篁之中,院子里门窗也尽为古朴,全是木色,不着一点丹漆,连石阶也是苔痕斑驳,为求一份天然,刻意不做清理。
郗氏倒也能欣赏这一点雅致,但是旁人便不一定了——
“俺娘哎!差一点儿就把我摔毁了呀!”王大娘子正好走在前头,提着裙子步履维艰,方才脚下一滑,若非身边的家仆眼疾手快将她拉住,她就要五体投地了!
站稳后,王大娘子自觉失了脸面,便一边用帕子拭汗,一边又气又恼地指着为她引路的仆僮抱怨个不停:“恁这些人咋这么懒呢!一点儿也不麻溜干活儿!那么厚的青苔也不铲去!”
王大娘子的郎君王雍是个奇人,他是京东路山东陵县人,陵县乃是辽宋两国疆界,时常有兵祸,他年轻时逃荒流浪甚至沿街乞讨,到了汴京后,以抄书卖字为生,可谓是一贫如洗,但他不久便一举考中进士,如今已升任开封府尹。
这王大娘子是他的糟糠妻,曾陪伴王雍从陵县一路流浪,夫妻二人感情深厚,这王雍至今后院一妾不纳,唯愿守老妻一人。
此时,冯家那仆僮被责骂得很委屈,又不敢与客人顶嘴,只能呆呆地站在那儿垂头挨骂。
郗氏忙上前,笑着见礼道:“好巧,遇上王家大娘子了,今儿你倒也来得早。”
王大娘子侧头见是郗氏,脸上的怒容才消退一些,还伸手要扶她,一张口便是浓浓的北边口音:“慢点儿哈,这地儿上溜滑儿,加小心别卡倒咧摔了。”
王大娘子以前是个农妇,不懂贵妇们的弯弯绕绕,也无法理解刻意在台阶上留苔藓的“风雅”,她在京中这些高贵的世家娘子里,总是格格不入的。
王大娘子心里也知晓,她们不过为了巴结她家郎君这个天子新贵,才捏着鼻子与她打交道。
在大宋,开封府尹不仅位高权重,还是个极敏感又关键的位置,非官家心腹不能任。若非当今官家的皇子皆年弱,按惯例,开封府尹将由日后要继承皇位的亲王担任——当今官家在未正式册封太子之前,便曾任开封府尹一职。
正因知晓这一点,她对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家娘子,也是除了郗氏,一个都不稀罕。
因为郗氏与她一样,从不主动在席面上提议作那劳什子诗,也不会刻意为难她,或是话里有话、拐着弯骂她。但与她不同的是,郗氏在席面上还是会装装相,勉强应和几首诗句的。
王大娘子便十分直白且气壮:“俺不会。”
然后专心吃菜。
她当年饿过肚子,平生没别的爱好,唯爱吃。
先前她这般态度,被这些官家娘子明里暗里地取笑挤兑好几回,她倒没放心上,结果王雍得知后怒气冲冲将她们有一个算一个,把她们各家的郎君和儿子全弹劾了个遍,还要亲自进宫哭诉,这些娘子们便老实了。后来再不敢惹她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