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刘辩亮剑!
“线索并没有断掉!”
包拯皱眉深思,片刻之后,他摇头说道:
“我们不能保证,李儒或者袁隗,会不会将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的事情,告诉其他人。
“不过印玺关乎国体,事关重大,人多口杂,不可能太多人知道,但他们亲近之人,是否会知晓相关隐秘?
“那么我们可以做两个假设——
“第一,李儒暗中告知西凉军诸将,有人知道李儒藏匿印玺的所在。
“既然连‘王方’白虎都不知道印玺的消息。那么这个人选,必定是董卓心腹将领——牛辅、李傕、郭汜、樊稠、张济!
“其中牛辅的嫌疑最大,他是李儒连襟,董卓女婿,关系最为密切。
“第二,太傅袁隗知道印玺之事,他会不会告知袁氏子弟?比如他最看中的继承人袁基?
“当时陛下反败为胜,掌控崇德殿之后,令锦衣卫前往太傅府抄家,却因为西凉军与北军五校对峙,迟迟没有退去,因此耽误了不少时间。
“等锦衣卫到了太傅府邸后,袁基等袁氏子弟已经逃之夭夭了。
“那么,如果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在他们之手,他们会不会带着印玺逃走?之后又会藏在哪里呢?会不会已经送出京师了?
“须知乔瑁的矫诏,盖的是真章!那么印玺是流落到乔瑁之手,或者他背后的袁绍之手?在渤海郡现写的矫诏,盖上真章?
“还是说他们在京师写好了清君侧的矫诏,盖上真章,而后只是将矫诏设法传出去呢?”
…
话说到这里,朱雀反而肯定说道:“那时候印玺肯定还在京师,给乔瑁的矫诏,是写好之后、盖上真章,设法传送给他的!”
…
“朱指挥使如何确定?”
包拯和公孙策都有些惊疑问道。
…
朱雀说道:
“天下诸侯,从四面八方围攻京师,如果是将印玺给乔瑁,或者给他背后的袁绍,在东郡一带现想现写。
“那么之后乔瑁矫诏昭告天下,令诸侯入京清君侧,诸侯不会那么快同时出击的。时间上来不及!
“而实际上,在乔瑁发矫诏后,诸侯们立刻出手,好像已经提前知道了。
“且根据上党太守张扬、河内太守吴匡所说,他们私底下还收到了密诏,盖的是真章,有天子六玺之出兵印玺,以及传国玉玺的印章。
“因此可以做出推断,他们是在京师洛阳,这个天下中心位置,写好了诏令,旋即传给天南海北的诸侯。
“这才可以做到关东、关西、关北、关南诸侯,几乎不约而同的号召围攻京师,如此声势浩大。”
…
“朱指挥使所言不错,但我们不能完全肯定!据说有一种飞鸽传书,万一他们是利用这种手段,也可以做到朝发夕至!但这是一个可能!”
包拯严肃脸,点头道:“那么我们继续假设——传国玉玺和天子六玺还在京师!
“那我们想要追查,只有这两个方向——西凉军诸将和袁氏子弟!
“当事人都已经被斩首示众,死的死、逃的逃,我们只能从他们接触过的人着手。”
…
“先从袁氏子弟说起。”
公孙策翻看资料,简单说了几个关键人物,其中‘袁基’最突出、最有可能,重点介绍袁基的生平,在京师的事迹后,旋即说道:
“废立之日,陛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识破袁隗的阴谋诡计后,将袁隗当庭拿下,后令锦衣卫查抄太傅府邸,袁基等袁氏子弟却已经逃之夭夭!
“西凉军是故意拖延时间吗?是谁通风报信?锦衣卫确认没有密道,他们是如何离开袁府?他们如何逃离?这么多人数离开,周围有没有人看到?
“还有废立风波当夜,袁基凭借袁氏人脉,收买狱卒,潜入天牢与太傅袁隗会面。如此铤而走险,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之后袁基被玄甲军和锦衣卫联手追杀,最后逃到了北军五校,意图策动前步兵校尉吴匡哗变。但被李嗣业提前阻止、当场抓获。
“那么逃亡途中,袁基是否与什么人接触?有没有在什么地方逗留过久?逃亡途中有什么比较疑惑的轨迹没有?这些有没有蛛丝马迹可循?”
…
闻言后,倒是令锦衣卫有不一样的收获。
朱雀皱眉说道:
“袁氏子弟在锦衣卫到来前逃之夭夭,我们锦衣卫也一直在调查真相,对袁府周围进行密切排查,但没有太大收获。
“不过,袁基当夜铤而走险与袁隗会面,后面被我们锦衣卫联手玄甲军追杀。
“关于袁基的逃亡路线、且跟丢的大概位置、后面又找到的具体所在,这些我们确实没有深入调查。”
说到这里,朱雀望向下属说道:
“立刻抽调当日我们锦衣卫和玄甲军的行军记录。将当日参与追捕袁基的锦衣卫、玄甲军将士全部召集起来,仔仔细细回顾,不要放过任何的细节!”
“诺!”
锦衣卫立刻退去。
…
“然后是西凉军这边。”
公孙策此言,拉回了朱雀等锦衣卫的注意力,他简单描述了一下总结的情报资料,而后推论道:
“当时西凉军分裂南北军,南军在‘王方’和徐荣统帅下,坚定不移的偏向陛下。北军在牛辅等将统率下,与之对抗。
“事后得知,牛辅等将冥顽不灵,皆因为他们在中平元年184年,参与了袁隗授意董卓的阴谋——
“他们放纵黄巾贼壮大、迫使朝廷无力剿贼、下放兵权,以至于冀州战线溃败,后朝廷被迫下放兵权。
“这等株连九族的大罪,再加上害怕陛下秋后算账。因此首鼠两端,暗中一直与袁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且牛辅接受了袁绍谋士许攸的出谋划策——设计诛杀‘王方’、焚烧粮草、祸乱京师,迫使京师爆发缺粮恐慌,为诸侯清君侧里应外合。
“按照许攸的表现,他们是不惜一切代价,想要通过外力震慑,迫使陛下收回诛杀袁隗的诏令。
“那么这时候,假如牛辅知道印玺的消息,会不会告知许攸呢?而许攸会不会转达给袁绍呢?”
…
包拯却皱眉摇头道:
“如果牛辅和许攸知道印玺的下落,或者拥有印玺。
“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印玺,威逼陛下收回成命。传国玉玺,事关国体,陛下也会慎重考虑。但他们却没有。
“因此我觉得,他们应该不知道印玺所在,或者还在调查之中。”
…
“说起许攸,有件事情需要让你们知道。”
朱雀想了想后说道:
“除了袁绍派遣谋士许攸坐镇京师,袁术麾下谋士杨弘等人也在京师,不知有何勾当,且,下落不明!
“这是明面上知道的,暗中还有多少人,我们锦衣卫暂时无从得知!”
…
包拯和公孙策闻言,两人下意识对视一眼,似乎在进行眼神交流。
旋即包拯说道: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袁基和袁隗这条线暂时走不通,等锦衣卫调查到袁基逃亡路线后,我们在进行现场勘查、调查取证、询问相关人员、假设推断。
“至于西凉军这边,牛辅、李傕、郭汜、樊稠和张济等将已死,锦衣卫可以调查他们入京后的事迹、废立风波之后的言行举止、搜查营地等等。
“看看能否找到一些细节,寻找新的突破口。”
…
“我会令锦衣卫仔细调查。”
朱雀想了想说道:
“这些主要罪犯虽死,但与之相关的人物,倒是幸存不少。
“西凉军与北军五校交战时,张绣因为叔父张济战死,而迁怒牛辅等将。李傕麾下徐晃等将也临阵倒戈,他们因此幸免于死,戴罪立功。”
…
“不知我们可否前往西凉军营地调查?最好可以与相关人员进行询问。”
包拯和公孙策皆是双眼一亮,如果有当事人调查,结合情报资料,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现场勘察、询问证人、鉴定证物、调查嫌疑人等等,都能将犯罪经过进行复原,每一步都无比重要!
他们是调查“印玺丢失之案”,但同样也是一种刑侦过程!
本以为本案主要罪犯死的死、逃的逃,但既然还有相关人员,自然需要询问证人。
…
“自然可以。”
朱雀言毕,忽然天亮了,她看了一眼时辰,寅初三刻,大概凌晨四点多,不到凌晨五点。
没想到调查取证,研究情报资料,进行逻辑推理,方向追查等工作,他们就忙碌了一夜。
经过包拯和公孙策的案件分析、逻辑推理、破案方向等引导,锦衣卫终于不至于如同无头苍蝇似得,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这也说明,两人确实是破案人才!
念及此处,朱雀问道:“忙碌一夜,你们要不要稍作休憩?”
…
稍作…休憩?!
不是应该直接下班吗?!
包拯和公孙策对视一眼,皆是心下无语,但他们也不想耽搁。
包拯拱手道:“朱指挥使,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们直接出发前往西凉军营地调查吧。”
朱雀颔首,深表满意,她就是客套话,还好两人没有当真。
他们稍作洗漱,利用清水洗脸,通宵达旦工作后的疲惫精神,逐渐清醒不少。
但公孙策皮肤白皙,能清晰的看到双眼下有黑眼圈浮现,反倒是包拯,因为皮肤黝黑,不太明显。虽然没有休息,但五脏庙还是需要照顾到的。
一行人来到南市摊子吃早饭,南市与马市、金市,属于京师三大商业区之一,类似未来的中央商务区。锦衣卫官署等官府部门,就在南市附近。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