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传国玉玺,受命于天、即寿永昌,谁能得到,谁就有天命!因此,陛下的弦外之意,就是希望他们尽快破案,找回印玺!
“因粮草危机,宫中节衣缩食,朕就不留你们吃夜宵了。”
“属下告退!!!”
朱雀、包拯和公孙策退下。
曹正淳见到三人退下后,这才犹豫问道:“陛下,要不奴婢喊御膳房偷偷传膳?”
曹正淳武艺高强、天罡童子功冠绝天下,自然听到了刘辩肚子咕咕叫了。
“不用!”
刘辩坚定的说道:“偷偷传膳?这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吗?!上行下效,如果朕不做好榜样,底下人是不会遵守的!”
“陛下,您为国为民,但也要保重龙体啊!”
曹正淳关心道。自从粮草危机凸显后,刘辩已经从一日六餐,改成了一日两餐。
可肚子太饿,也实在睡不着,刘辩最后只能灌了两大碗温开水,这才终于在饱腹感中,沉沉睡去。
曹正淳一直在偏殿拱卫,听着睡梦中的刘辩,肚子还在咕咕叫,顿时觉得他们东厂,也要开始节衣缩食,不然实在愧对皇恩!
……
朱雀、包拯和公孙策三人离宫后。
包拯看了看天色,跟他脸一样黑了,于是拱手道:
“朱指挥使,那我们先回太学了,明日清晨会赶赴锦衣卫官署报道。嗯,如今宵禁,能否烦请您派遣锦衣卫将我们送回太学?”
“回太学?”
朱雀望了望时辰,皱眉说道:
“如今不过丑初一刻大概凌晨一点左右,你们年纪轻轻的这么早睡的着吗?印玺关乎国体,我们应该废寝忘食、日以继夜的追查下去!”
“……”
包拯和公孙策都愣了愣!
现在都凌晨一点多了,正常人谁不睡觉?!你不让我们养精蓄锐,怎么有精力查案?!
不会吧?!
我们第一天上班,你这个领导就让我们加班?!还是通宵达旦的加班?!
“好吧!”
包拯和公孙策望着锦衣卫杀气腾腾的样子,他们生怕一个拒绝,这些人会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让他们连夜工作,与其如此,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是薄荷叶,提神醒脑。”
朱雀取出很多熬夜必备的药物,跟了刘辩这么一个作息紊乱的君王,他们锦衣卫早就已经习惯了三天两觉的生活。
“这是锦衣卫腰牌,你们的官职文书、官印等证明,需要明日才能赴任,先以锦衣卫百户的身份行事,放心,畅通无阻!”
包拯和公孙策接过腰牌,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参与协助锦衣卫调查“印玺丢失之案”。
说实话,锦衣卫在京师已经声名鹊起,但名声不太好!
须知当初太学生曾经游街示众,直接就被锦衣卫吓退了——当时锦衣卫押送袁基回城,手上还有北军五校前任步兵校尉吴匡等将的人头。
太学生顿时被吓住了,作鸟兽散!
这些太学生回到太学后,自然对锦衣卫没有好话,将他们宣扬的宛如奸佞在倒行逆施,谗言媚上蛊惑圣上的奸臣。臭名昭著、声名狼藉!
还有太尉杨彪率满朝百官撼门大哭,锦衣卫亲自出手,管你公卿权贵,在崇德殿制造了流血事件。
这些百官的家属,会有什么好话吗?!
以至于京师中上下闻锦衣卫,人人唾骂,人人色变!
因为他们是真杀人!
可是与朱雀等锦衣卫接触过后,包拯和公孙策明白,这些人只是在忠君,任何违抗君令之人,都是他们对付的对象!
陛下旗帜所指,就是他们兵锋所向!
哪怕因此背负骂名,他们都无怨无悔,不曾解释!
包拯和公孙策知道,朱雀等锦衣卫,忠君爱国之中,其实心底是有些善良的。
方才觐见陛下的时候,其实有一点朱雀并没有提起,那时候衙役之所以不敢动弹包拯和公孙策,不是公孙策家学渊源,而是锦衣卫在场!
事后那名士子也想要以身份压人,自称他不过只是玩闹罢了,也是锦衣卫亲自下令逮捕归案,衙役这才不敢和稀泥,坚决执行。
“其实锦衣卫也不错,都是在忠君为国。”
包拯想到这里,露出一丝笑容,因夜色凝重,只看到两排大白牙。他欣然接过,旋即直接步入正题:
“那么,朱指挥使,请问锦衣卫查到了哪一步?”
“从零开始!”
朱雀的回答,令包拯和公孙策彻底无语了,敢情他们锦衣卫到现在还没有头绪吗?!
这也太……无能了吧?!
不过包拯和公孙策联想到近几日京师动荡,锦衣卫可谓是分身乏术,严格来说,不是他们太无能,而是这几日京师太热闹了!
包拯叹了口气后,旋即说道:“从零开始也好,避免被太多错误方向干扰,那么我们梳理一下这件案子的调查方向。”
公孙策颔首。
两人正要开口时,朱雀打断道:
“先回锦衣卫官署,哪里有足够令你们发挥的资料。”
朱雀望着严阵以待的宫门戍卫,他们不离开,估计这些人会一直盯着他们。
包拯和公孙策反应过来,这才惊醒他们还站在宫门口。
一行人风风火火回到了锦衣卫官署,因为是草创阶段,这还是临时官署,但相应的资料已经陆续送来,一应俱全。
锦衣卫来来往往办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值班时间。
但问题是,如今都快丑时正刻,大概凌晨两点了。
这些锦衣卫都不用睡觉吗?!
包拯和公孙策感觉他们进了一个“血汗部门”,他们别说朝九晚五,怕是要零零七吧?!
心中无奈,但无力反抗只能接受!
包拯和公孙策专心致志投入工作,浏览锦衣卫给的资料,心下逐渐有些骇然失色。
这几日京师动荡之事,陛下已经陆续昭告天下,当然因为时间、道路问题,只在京师洛阳周边传讯。
包拯和公孙策知道一个大概,但这么详细的细节,真的不太了解。
比如董卓被行刺之后,西凉军发生夺位之争。李儒力排众议压下,连夜拜访太傅袁隗,双方达成协议,太傅袁隗执意行废立等等。
这些细节,是不可能出现在诏令上,因此众人只知道一个大概,甚至很多内幕都被掩盖了。
比如陛下被软禁在德阳殿,‘王方’和牛辅等将严防死守等等,最后陛下是怎么韬光养晦,扶持那么多势力,暴起发难、反败为胜的?!
这些诏令上都没有,但锦衣卫的资料略有描述!
当然,包拯和公孙策没有追究这些细节,他们只知道陛下需要他们追查“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的下落!
因此不该问的不问,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之中。
翻阅了大半个时辰后,包拯和公孙策默契配合,逐渐有了追查的方向。
包拯对着朱雀等锦衣卫说道:“朱指挥使,我们决定先从‘印玺的失踪时间’开始追查!”
“说说你们的想法。”朱雀摇着折扇,皱眉说道。
包拯皮肤黝黑,一脸严肃,额头上的月牙标志,让他看起来有些铁面无私、刚正不阿。
良善之人会渐渐被包拯的正义感染。但邪恶之人会被这股正义吞没,惊慌失措。
“想要确定印玺的失踪时间,就必须确定印玺的位置、何人掌控!”
包拯不苟言笑,一脸严肃的道:
“从对‘符节官’的调查中得知,董卓霸京后,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就被他掌控在手。
“那时候董卓权倾朝野,扶持党羽派系,任命名士大儒笼络人心,都是依靠天子六玺的盖章,代天行权。
“这段时间,印玺的所在是确认的!
“之后发生了一系列意外,八月三十日,也就是董卓意图行废立的前一日,董卓被刺身亡。
“这时候西凉军大乱,全城搜查凶手曹操,之后发生夺位之争,李儒力排众议,依附太傅袁隗,而后连夜拜访太傅府邸,达成了协议。
“这时候,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的所在,就有些不确定了。
“因为锦衣卫从许攸口中得知,李儒这时候将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的掌管权,转交给了太傅。
“当然,许攸也可能说谎,可能真假参半。”
…
公孙策一脸认真专注,因皮肤白皙,不会给人太过刚硬的直觉,反而有些柔和文雅,与包拯的刚硬正好形成互补。
他闻言后,颔首补充道:
“我们不知道李儒连夜拜访太傅,是不是带着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他是直接当场转交给太傅的?还是决定事后转交?
“这都会导致印玺的位置发生变动!
“不过从袁隗的言行举止来看,此人是那种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既要且要又要”的伪君子。
“他想要行废立对付陛下和何太后外戚,扶持陈留王刘协这位毫无根基的傀儡皇子,但又不想背上废立的污点,因此一直躲在幕后,推动西凉军行废立。
“这么看,那时候传国玉玺和天子六玺,应该还在李儒掌控中。
“因为废立诏书、成功废立后的昭告天下诏令,等等政令颁布,都需要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加盖。
“太傅应该不会直接参与,只会在背后主导这件事情。
“我们想要看看李儒在废立仪式时,宣读的诏书内容,这可以确认诏书的撰写时间,是不是提前撰写的?
“甚至通过废立诏书的笔迹,追查出当时的相关人员,说不定可以大致确定,传国玉玺和天子六玺丢失的大概时间。”
…
包拯和公孙策的对答,令锦衣卫头晕脑胀的。这一刻,他们终于确信,探案不是他们所擅长的!
锦衣卫中,也就朱雀这位女中诸葛,闻言后大致明白了他们的思路方向,旋即直接下令道:
“立刻找到废立当日,李儒宣读的诏令,要原本!”
“诺!!!”
锦衣卫立刻下去搜查。
当日崇德殿废立仪式后,他们掌控大局,是锦衣卫进行善后整理工作。
因此很快找到了那份原本诏令文书,不过上面沾满了血迹,可见废立仪式当日的战斗之惨烈。
包拯和公孙策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彼此的眼神中亮起的一抹光芒!
…
诏书大概如下:
“皇帝为先帝守丧期间,没有尽到作儿子的孝心,而且仪表缺乏君王应有的威严。
“当初先帝早有遗诏,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乃大将军何进拥兵自重,强行立皇子辩为帝,这已经违反先帝遗诏。董公世受皇恩,自当为君分忧,遵从先帝遗诏。
“如今董公受贼子行刺而牺牲,但我们西凉军决定完成董公遗愿,遵从先帝遗诏,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皇帝。请太傅完成废立仪式!”
传国玉玺盖章】
…
包拯一脸严肃,通过诏令的文字,做出了推断道:
“通过笔迹确认,这份诏书就是李儒亲笔所写。且最后那句话说明,这份诏书是在董卓遇刺之后撰写的,且加盖了传国玉玺印章。
“董卓在废立前一日遇刺,西凉军军心大振,纷纷寻找凶手,最后找到了“曹操”。
“后西凉军诸将又爆发“夺位之争”,最后李儒力排众议“会谈袁隗”,连夜拜访直至深夜。
“因此,那一天他们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撰写诏书的,甚至,西凉军还要不要行废立,自己都还不知道,他们不知道路在何方。
“直到李儒与太傅达成协议,太傅“执意行废立”后,李儒撰写了诏书,盖上了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印章。
“我们不确定,李儒是不是在太傅府邸直接撰写诏书,是否与袁隗商量措辞了?还是回到西凉军驻地后,在起笔撰写诏书?
“李儒有可能在这里,直接就将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交给太傅,也可能给了其中一些印玺,也可能没有。”
“然后第二天,就是“废立仪式”。”
…
公孙策闻言,微微颔首,皱眉深思后猜测道:
“废立仪式之时,太傅袁隗没想到陛下韬光养晦、麾下有着这么多的人马势力,突然发难,最后掌控大权。
“袁隗他们原本是准备废立之后,架空皇权摄政。废立成功后,还需要昭告天下等等政令颁布,都需要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加盖。
“因此这时候,印玺要么在李儒之手、要么在太傅掌控之中,肯定是在京师之内。
“在“废立仪式”当场,陛下暴起发难,李儒被斩杀,太傅猝不及防下,经过‘王方’和‘伍琼’的指证,终于无话可说,当庭被拿下。
“所以知道天子六玺和传国玉玺的两个当事人,都被掌控之中。随着袁隗和李儒之死,线索就断了?”
…
锦衣卫没有插嘴,就连朱雀都只是静静听着。他们理解不了包拯和公孙策的一问一答,不知道他们的案件分析能力和破案方式。
不过按照他们的推理,随着袁隗和李儒之死,线索就断了吗?!
……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