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师望着祠堂内一众道士商谈,渐渐有了决断,今日能来这里的,要么是张道陵的嫡系旁系子孙,要么是天师府的核心成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南方道门势力。
见他们意见不一,老天师便一锤定音,“此事贫道先不插手,你们选几个人跟他谈,总要有个结果。”“遵天师谕令。”
……
龙虎山上,苏铭盘坐在山石上,远方朝阳万里,丹霞辉映,天边放出万道金光,他衣摆飘飞,姿态超凡出尘,每一个动作均有种浑然天成,潇洒优美,教人不忍破坏的完美之感。
这时,有三位道人从山下走来,看到这一幕,无不赞叹,三人皆是中年道士,步履轻盈,大袖飘飘,神精气足,一看便是修行有成之人,他们眼前的苏铭,其人神态气度,呼吸起伏无不隐含某种玄妙的韵律,与天地自然相合。
不到片刻,太阳升起,天地间的太初紫气消散一空,苏铭睁开双眼,眸子里闪过一丝紫色光芒,复而归于平静,“三位道友,久等了。”
“贫道张常在见过道友。”
“贫道张常清,见过道友。”
“贫道张常真见过道友。”
苏铭感应中,三人气血纯净,呼吸绵长,精元藏身,皆是壮年之人,其中一位甚至还达到了宗师之境,可江湖上却没有他的名号,不由得感叹天师府底蕴深厚。
别的不说,前几日与他交谈的老天师,在江湖上足以排得上前十,刨除三大宗师以及石之轩,宋缺这样的人物,老天师仅在他们之下,再加上天师府的底蕴,足以称得起一方大势力。
6=9+
如今,仅仅只是这一辈,他又看到了一位宗师,更别提上一代和历代先辈,毕竟,道门善养生那是出了名的,指不定,哪个地方还藏着老古董。
“在下苏铭,见过三位道友,请坐。”苏铭脸上露出善意的笑容,伸手邀请他们坐下。
一举一动,浑然天成,就像平素所观之清泉在石上流过,青山不碍白云飞翔的大自然动人景像,要去便去,要住便住,御气乘风,出没自在。
他的声音并不高亢,却源源不绝,似从遥不可及的天边远处传来,若不留心,则模糊不清,但若用神,则字字清晰,无有遗留。
三位道人心中一凛,暗自惊讶,这是声音结合精神异力显露,他们也能做到,可苏铭施展出来,却又显得无比自然,毫无烟火气,一如随口言语。
“道友在我龙虎山可还住的习惯?”名叫张常在的先天宗师来到苏铭身前的大青石坐下,随口问道。
苏铭笑道,“龙虎山不愧是道门祖庭,气象万千,龙虎交汇,于此地悟道,大有裨益,还要多谢老天师成全。”
不是谁都能上龙虎山,天师府在这里扎根数百年,周围方圆百里已经是他们的地盘,这里更是有天师庙坐镇,就算是三大宗师也不敢轻易来此。
张常在眸光一闪,“道友境界高绝,我也是登临宗师之境才明白为何天师府要从蜀地迁移至龙虎山,这处地界群峰耸峙,山峦叠翠,溪水纵横,云雾缭绕,漫射光多,林木繁茂,高山底谷差异悬殊,地形复杂多变,其中变幻迷离之神奇,尽显自然造化之玄妙,吾等修行之人观而感之,于修为意境大有裨益。”
说完,两人微笑对视,但在眼神相触的一瞬,张常在情不自禁的浑身一震,感触到对方眼中不经意间流露着若隐若现却又至纯至灵的玄机。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异感觉,他所看到的是与这现实世界不尽相同的另一浩渺天地,仿佛能永恒地保持在某一神秘莫测的层次里,其周流运转间又蕴含着庞大无匹的精神力量,好似汪洋大海,又好似天地自然,无穷无尽,气象万千,却又混元一体。
一瞬间,他便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苏铭察觉他的气机变化,略有些惊讶,此人的悟性倒是不差,自己方才呼吸吐纳,感悟龙虎丹气,身上的道韵尚未散去,竟然被他捕捉到了。
与常人不同,乃是源于苏铭参悟天地所得,以冥海归元为根基,深深烙印在灵台深处所形成的自己独有的道。
道有体有用,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元气运于天地间!
恍惚间,张常在福至心灵,脑海里只闪过这么一个念头,转而归于清醒,随即便是淡淡喜悦涌上心头,方才道心交感,略有所悟,他的精神异力竟然涨了一截。
他神色凝重,朝苏铭深深施礼,“多谢道友。”
虽然这是他自己的机缘,但他也明白,若非苏铭刻意显露,自己根本无从感知到他的道韵气机,只因为他的境界远超出自己,唯有如此,才能让他有所领悟。
在座其他两人虽有所察觉,可毕竟不到先天之境,精神境界差距太大,不明白为何他突然道谢,局中两人却只是轻笑,并未解释。
有些东西,懂了就是懂了,不懂便是不懂,无需解释。
张常清打了个稽首,沉声道,“道友,贫道今日前来,是想请教宋阀的筹划,还请道友解惑。”
苏铭知晓三人此行是为投石问路,龙虎山天师府扎根此地数百年,其实力广布民间,潜藏的底蕴比宋阀还犹有过之。
他们虽只是一人,背后也代表着大大小小的势力,苏铭面色一正,语气肃然,“宋阀之志,不在于南方一隅,而在于整个天下,在于汉人根本,驱逐胡风,化胡为汉,包容并蓄,这是整个宋阀的主张。”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