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1444,拜占庭再起 > 第346章 灯塔计划

第346章 灯塔计划

第346章 灯塔计划

和风细雨间,地中海世界进入丰裕而温柔的秋季,降水逐渐增多,天气日渐凉爽,不少内河重新担起了沟通交流的重要职责,不少农田和牧场勃发着茁壮生机。

对于欧洲各国来说,惊诧而诡谲的1474年终于步入了尾声,降水丰沛的秋冬季即将到来,新的一年将要开始,风险?机遇?尚未可知。

从巴塞罗那同盟的建立,到勃艮第远征的开始,从格拉纳达战争的爆发,到拉丁海盗的兴盛,从威尼斯的彻底覆灭,到佛罗伦萨的骇人惨案,地中海人民经历了太多变故,让他们始料未及。

有些人身败名裂,有些人乘风而起,有些人背井离乡,有些人荣归故里,英雄,豪杰,叛徒,内奸……然而,大部分人选择了麻木不仁,独善其身,不是因为他们冷漠,而是因为,在这充斥着阴谋诡计与血腥暴力的地中海世界,这样的事情实在太过寻常。

无能者恩里克的死亡将伊比利亚的乱局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三位宣称者各据一方,都在积蓄着自己的力量,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尚未爆发。

作为先王临死前指定的继承人,胡安娜一世在忠诚老臣的指导下忙着洗白自己的身世,加强“正统女王”的权威,她的努力却并未起到多少效果,血统上的污点实在太难洗清,各地诸侯照样包藏祸心,不尊王令。

费尔南多忙着借钱整军,择机南下,为期十年的加泰罗尼亚叛乱为阿拉贡联合王国带来了数不尽的灾难,东部沿海的经济重镇远未恢复过往荣光,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大丝织业基地的毁灭也让包括瓦伦西亚和巴塞罗那等贸易商港难以维持曾经的中转地位,来自格拉纳达的丝绸织物和羊毛呢绒不再经阿拉贡进入基督教世界,他们的贸易收入一时锐减。

小国王卡洛斯则一如既往地漠然注视着大人们的忙忙碌碌,除了学习语言文字外,他最喜欢干的就是拿着长兄赠予的冠,独自躲在马拉加宫殿的山崖上,看夕阳西下,云卷云舒。

此时的小卡洛斯已经获得了医院骑士团荣誉团员的称号,东帝国的皇帝是他的祖父,罗马教廷的罗维雷教宗是他的教父,科尔多瓦伯爵阿隆索当他的抚养者,医院骑士团的大团长乔万尼则是他的武艺教师,尊贵头衔加身,血脉古老悠长,未来似乎一片光明。

格拉纳达方面,东罗马帝国和医院骑士团的联军正在对格拉纳达城发起围攻,坚毅果敢的摩尔国王对劝降诏书严词拒绝,要为他的信仰战斗到最后一刻。

格拉纳达城是一座坚城,位于内华达山脚下的摩尔红堡更是兼具军事要塞和精神象征的双重作用,全城军民团结一致,城池易守难攻。

但是,可以笃定的是,从来没有人能够在深陷敌阵,仅剩孤城的情况下长久坚守,先不提士气,摩尔人的粮食都不足以撑到明年开春。

在地中海之外,东罗马帝国的战争就显得乏善可陈,科学技术上的差距实在太大,绝非勇武和数量可以弥补。

大西洋对岸,被东罗马移民称为埃律西昂的乐土上,新大陆远征军已经灭亡了阿兹特克帝国,湖中城特诺奇蒂特兰在大主教瓦伦斯的约束和皇帝的保护下得以幸免,除了那些令人反胃的活人祭祀场所外,并未遭到任何破坏,特诺奇蒂特兰被更名为新君士坦丁堡,愿意皈依东正教的阿兹特克人被授予了公民权,皇帝的第一号法令很简单,只有三条:不许活祭,不许吃人,不许进行任何以活祭和吃人为目的的城邦战争和部落仇杀。

就在新大陆远征军对残余城邦进行清剿和慑服时,受法兰西和英格兰支持的拉丁海盗袭击了墨西哥高原对面的古巴岛,哈瓦那港的半个城区遭到了焚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原时空里,古巴岛称得上大航海时期最容易被洗劫的殖民地,排列在外的大小安地列斯群岛为海盗们提供了良好的庇护所,缺乏本土人口的西班牙殖民者也没办法在这里拉出足够的守军,毁灭和重建成为了家常便饭。

然而,这个时空的东罗马帝国与原时空的西班牙王国执行了截然不同的统治思路,剥削方式从简单粗暴的抢劫屠杀向温和隐蔽的资本掠夺不断过渡,岛上的原住民群体由于牛痘疫苗的发明而存活下来,被引入东正教和希腊语的怀抱,从朝不保夕的原始公社时代迅速步入农业时代,这群被木薯毒素弄得智力低下的温良百姓对东罗马帝国的看法还算不错,至少比只会烧杀抢掠的拉丁海盗好了太多。

至少,与海盗水手不同,一个成熟的资本家,从来不会在主观上故意弄死自己的“牛马”。

阿兹特克灭亡后,泰诺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只要学会了希腊语,皈依了东正教,他们甚至可以到西面的大陆上担任官员。

于是,当以贝利维为首的海盗船风餐露宿抵达古巴岛后,他们的确抢到了不少财富,也的确没能遇上太多东罗马正规军,但是,他们“鼓动土著造反”的计划却没能实现,几位主教反而带领着泰诺人拿起武器,向他们冲了过去。

海盗们装满了船舱,立马远遁,只留下了半个燃烧的城市和遍布天空的黑烟,黑烟下是泰诺土著们仇恨的眼睛。

在这场没来由的袭击中,除了那些金钱珠宝外,东罗马帝国的损失不算大,属于加勒比海盗的时代远未到来,一个强大的世界性帝国也从来不会被海盗摧毁。

除此之外,东罗马帝国不仅发觉了加强殖民地防御的重要性,还获得了不少更深层次的利益——

在这次袭击后,在教士们的偏见性讲解和情绪化输出下,皈依东正教的泰诺土著们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异端。

异端就是强盗,这个主观性极强的思想开始在泰诺土著们的心里扎根,对东罗马帝国来说,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好事。

现在,他们皈依基督教不到一代人,对这些神学上的事情了解不深,如果不加以诱导,很可能导致思想上的混乱,为外敌的介入提供契机。

东罗马帝国的教士苦口婆心地解释几十遍,他们也大概听不太懂,但只要拉丁海盗多来几次,他们就全明白了。

这件小事没能给东罗马帝国的扩张带来多大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旧大陆的老爷们都十分看不起新大陆的任何人和任何事,地中海世界的伟大胜利可以遮盖住一切不和谐的声音。

在遥远的东方,决定印度洋命运的第乌海战落下帷幕,没有了奥斯曼,威尼斯和马穆鲁克支援的阿拉伯联合舰队不出意外地落败了,战况相当乏味,东罗马帝国的三十余艘舰船一艘未沉,阿拉伯联合海军的几百艘小舢板则被打得七零八落。

经此一战,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的名声响彻印度洋,印度洋持续千年的阿拉伯时代宣告结束,坚船利炮带来的强大武力慑服了一切老旧残敌,骁勇果敢的阿尔布克尔克挟大胜之威进军科钦邦,成功在南亚次大陆上获取了第一座贸易商港。

阿尔布克尔克的野心远远不止于此,他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对果阿港,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征服事宜,试图将东帝国的海洋影响力播撒到印度洋上的每一片地方。

在阿尔布克尔克看来,控扼商贸咽喉的马六甲海峡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占下马六甲海峡,通往香料群岛的大门将会完全敞开,无尽的财富将向欧洲滚滚涌来。

阿尔布克尔克的情报官也给他送上了一份“大礼”,就在不久前,东南亚海盗传言,大明王朝一位名叫刘大夏的高官在面对成化年间“再征安南”与“再下西洋”的思潮时勃然大怒,认为此事劳民伤财,不利于国计民生,不符合儒家思想修德怀远的价值观,将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和船只图纸付之一炬,警示后人。

尽管这件事情并无任何官方通报,民间传言也十分离谱,阿尔布克尔克还是感到十分高兴,无论如何,这几十年来,强大的东方王朝在东南亚的势力的确一再衰减,自从伊斯兰殖民者在几十年前将旧港宣慰司等一系列大明海外领地连根拔起后,他们便一直未能重现七下西洋的荣光。

况且,如今的大明皇帝是成化帝朱见深,执政日久的他连登基之初的些许贤明锐气也丧失殆尽,他对老妇人万贵妃的极端迷恋就连南洋海盗也略知一二,一时间成为这群桀骜之民茶余饭后的闲话谈资。

阿尔布克尔克对阿拉伯和印度都有不浅的了解,算得上一个“东方通”,但他依旧未曾见过东方王朝的巨型宝船,只从当地百姓的口中听闻过只言片语,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采取了谨慎政策。

现在,一切阻碍全都化为乌有,他的宏图大志可以渐渐实施。

正值傍晚,风平浪静的地中海上,一支舰队徐徐航行,北方的海岛近在眼前,灯塔上的瞭望员看见了皇帝的旗帜,灯光变动,表示尊敬和欢迎。

宽大的船舱中,以撒正翻阅着来自君士坦丁堡的文件,这几年,自己将重心放在了军事上,在地中海上来回奔波,国家大事由皇太孙和两位皇后负责处理。

实际上,皇太孙君士坦丁只是一个小孩子,并不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莱昂诺尔在内政和军事上的才能也比较欠缺,大部分政务都出自伊莎贝拉之手。

自从伊比利亚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后,伊莎贝拉带着卡洛斯赶往格拉纳达,但君士坦丁堡的行政体系没有出现太大的混乱,在几年的改革和重组下,文官政府不断完善,事务官们无需在乎上层权力的变动,会忠实地将已经制定完成的政策推行下去。

地方——中央——深层政府,几十年过去,东罗马帝国的行政体系终于步入了正轨。

其实,以撒着实不想维持太过庞大的行政机构,一直想建立的是一个相对高效而廉洁的政府,通过选拔和裁汰逐步将那些混日子的朽木清除出去,留下一批有能力的精英。

无论他们是否认可,以撒都得告诉各级官员,他们当官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身的成长,而非为了高人一等,获取特权,公务员只是一份与农民和工人类似的工作,而非一种高高在上的身份。

东帝国境内所有的单纯文官都是没有贵族头衔和个人特权的,要是不想在战争,科学,文化和海外探索上做出贡献,一辈子也就是个普通人,作为回报,以撒给他们的薪水极其丰厚,满足一家人的日常消耗绰绰有余,连奢侈品也消费得起。

即使是东罗马帝国的宰相伊苏尔特,他也是因为多年之前在苏尔特的守城战而获得爵位,军队中,与他爵位相等的军功贵族大有人在。

官员们并不生产任何财富,属于彻彻底底的脱产者,他们只是服务者,而非监管者,现在由皇帝供养,那就服务于皇帝,将来由人民供养,那就服务于人民。

东罗马帝国本来就有庞大政府和文官集团的传统,以撒所构建的这个公务员体系,正是要对这些不符合近代化发展趋势的东西做出限制。

官员特权来自于政府,也反过来作用于政府,政府权力的不受限制不仅会导致贪污腐败的大量滋生,还会对皇权和民权产生严重威胁,过度臃肿的行政部门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冗官冗员,对社会的过分监管会使科学与文化全都陷入停滞,当下的确是稳定了,但对民族未来有百害而无一利。

与更需要汗水的技术和无论怎样都能找到出路的文学不同,更加抽象性的科学与艺术需要开放包容的意识形态,需要“天才”,需要一个容得下“天才”的社会环境,一个容忍“离经背道”的社会思潮,一个允许个人疯想的舆论氛围,一个足以支持“天才”始终成长的繁荣盛世。

复兴的东罗马帝国成功满足了以上几点的全部要求,在这里,民间科学家可以在报纸上对皇家科学院的新研究提出大胆的质疑,普通百姓也能在公开场所对政府部门的政策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愿意,他们甚至可以发表文章,对皇帝提出辛辣的讽刺,尽管皇帝从来不看。

当然,这种思潮上的革新只在大城市中有所萌芽,尤其是君士坦丁堡,几乎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科学文化的绝对中心。

在繁华而富裕的君士坦丁堡,酒馆里,集市上,教堂外,到处都是满怀希望的梦想者,资本家,发明家,航海家,文学家,他们以此为目标,并发自内心地认为,在这片开明与富饶之土,一切梦想均有实现的可能,也有实现的机会。

现在,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皇帝开始将对人才的搜寻,吸引,培养和保护定为基本国策,鼓励思考,资助梦想,用大量的世俗利益来吸引各国人才,将他们安置在爱琴海沿岸的大城市中,为帝国的思想革新和产业革命添砖加瓦。

在大航海运动和东罗马复兴的影响下,意大利的衰败已是定局,经济下行,民生枯寂,似乎离当年思想中心的地位越来越远。

然而,以撒十分清楚,无论是识字率,文化程度,技术水平还是个人财富,意大利都位居西方世界的榜首,过去几百年的积累尚未完全败尽,已经孕育出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巨匠和科技明星,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地,败亡又岂是一朝一夕。

以撒的人才引进计划也主要针对意大利半岛,目标是文艺复兴的众多人才,从文学到艺术,从技术到科学,无所不包。

后人常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导致大量东罗马人才进入意大利,文艺复兴因此开展,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而有失公允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早在君士坦丁堡沦陷的很久以前便出现了苗头,文艺复兴的本质也从来不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学艺术的追寻,而是资产阶级引导下的新文化运动。

无论如何,这个时代的资产阶级是非常先进的,属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先锋旗手,他们让普罗大众的目光从虚无缥缈的“神”转向活生生的“人”,这才致使了这场伟大的思想革命,艺术,文学,科学……这些都只是思想革命的附带品。

以撒将这个计划命名为灯塔计划,旨在把东罗马帝国打造成吸引各国人才的“文明灯塔”,只要你足够有才,来到君士坦丁堡后,要什么就有什么。

喜欢金银?皇帝最不缺的就是这个。

喜欢房子?皇帝会按皇家宫殿的标准给你建。

喜欢美女?查士丁尼皇子的切尔克斯女奴任你挑选。

就算抛开这些,君士坦丁堡的生活水平也冠绝整个地中海世界,对外国人的吸引力绝对遥遥领先。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