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64章 李承乾:我看不见,那就是没投降

第264章 李承乾:我看不见,那就是没投降

两支队伍稍作休整后,便一同向泗沘城方向发起进攻。百济王都泗沘城,王宫大殿内的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仿佛空气都被恐惧与绝望填满。

百济大王扶余义慈,这位曾经在百济朝堂上一言九鼎、威风八面的君主,此刻却满面愁容,在大殿中来回踱步,脚步沉重得如同拖着千斤镣铐。

每一步落下,都似在臣子们的心上狠狠踩下一脚,发出沉闷而绝望的声响。

扶余义慈自幼在宫廷中长大,亲眼目睹了百济在父亲的统治下,国力逐渐强盛,领土不断扩张。他继位后,也一直怀揣着让百济成为半岛强国的雄心壮志。

然而,如今面对大唐军队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他的雄心壮志仿佛被一盆冷水浇灭。

前方传来的一道道败报,让其脸色愈发阴沉。

臣子们个个低垂着头,噤若寒蝉,大殿内死寂一片,只有扶余义慈的脚步声在空荡荡的殿内回响。

他猛地停下,目光如炬却又满含焦虑地扫向群臣,声音里透着难以掩饰的焦灼与愤怒:“诸位爱卿,如今大唐军队攻势凌厉,熊津城已然沦陷,多地接连失守,咱们百济的疆土正被一点点蚕食,你们倒是说说,到底该如何是好?”

年逾古稀的三朝元老金在贤,身形佝偻,颤颤巍巍地迈出一步,声音带着哭腔,哆哆嗦嗦地说道:“大王啊,大唐太子战力强盛,兵强马壮,此番又有备而来,咱们实在是难以抗衡啊。依老臣之见,要不,咱们就顺应大势,投降吧。”

投降两个字,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丢下一块大石。

所有人的面色都变得极其难看起来。

向大唐太子投降,难道要经历辽东新罗那样的情况吗。

大唐太子,可是把辽东新罗的贵族,大臣们,几乎都一网打尽了。

只是金在贤心里清楚,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反抗的机会了。

虽说归于大唐太子统治,贵族大臣家产散尽,但大部分还是能活命的。

况且听说在新罗境内,大唐太子行事已经没有在辽东那么霸道了,只要是饱学之士,即便不能登临高位,但还是能施展抱负的。

再说,他们现在,还能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吗。

泗沘城的城墙,又哪里能抵挡得住大唐太子的霹雳火。

熊津城是百济最为重要的军事基地,却在面对大唐太子大军的攻势下,连三日都没能守住。

那么泗沘城,又能坚守几日。

五日?

七日?

这又有何意义呢。

扶余义慈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眼圆睁,怒声吼道:“住口!本王堂堂百济之主,怎可轻易言降?我百济立国多年,历经风雨,从先辈手中接过这大好江山,怎能在我手中断送!我怎能背负这千古骂名!”

扶余义慈心中满是不甘,他想起自己曾经在百济的土地上纵横驰骋,接受万民朝拜,又怎能轻易向大唐太子低头。

这时,百济老将廉成挺身而出,双手抱拳,大声说道:“大王,末将愿率死士,与大唐军队决一死战,定要杀杀他们的威风!”

扶余义慈还没来得及回应,文臣朴顺桢赶忙上前劝阻:“不可啊,大王!大唐军队谋略过人,部署周密,咱们贸然出击,正中他们下怀。况且他们那霹雳火威力惊人,咱们的士兵面对这等武器,士气大受影响,实在不宜正面强攻。”

扶余义慈沉默,他知道文臣朴顺桢说得没错。

这个时候派遣军队去跟大唐太子的军队正面硬钢,不过是送死罢了。

只是如今百济国土大半沦陷,还能有什么转机?

思考良久后,扶余义慈猛地转身,眼神坚定却又带着一丝孤注一掷地说道:“本王决意亲征!本王就不信,我百济的万千勇士,还抵不过大唐的军队。我百济勇士向来以勇猛著称,此次定要让大唐知道,我百济绝非轻易可欺!”.

扶余义慈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

大唐太子若破泗沘城,他能活吗?

大概是活不了的。

既然都是死,那不如是轰轰烈烈的战死。

大臣金洪吉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大王亲征,定能鼓舞我军士气。不过,依臣之见,咱们此番出征,不必与大唐军队硬拼,只需拖延时间。”

“此前王太子已秘密前往长安向大唐朝廷投降,只要拖到投降的消息传来,大唐太子定会下令退兵。”

这句话,给绝望的百济朝廷,带来最后的一丝希望。

如今时间已经是六月中。

王太子扶余隆出发已经有两个月了。

早在一月前,王太子扶余隆已经从长安传来消息,大唐皇帝已经在朝会上,同意接受百济投降。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大唐太子会在此时,在烈日炎炎之际,举兵强攻百济。

更没想到的是,百济军队面对大唐太子大军,犹如琉璃,一碰既碎。

只是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是层层推进,势不可挡。

之所以是一个月打到现在的局面,大唐太子大军所受到的限制,根本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行军速度上。

曾经面对新罗强势的百济军队,现在面对大唐太子军队,就跟纸糊的一样。

最为可笑的是,大唐太子麾下的军队,几乎过半都是曾经被百济打得节节败退的新罗士兵。

另一边。

神武宫内。

面对朝廷来的使者,李承乾淡淡对内侍文忠道:“孤身体欠佳,今日不见。”

内侍文忠微微躬身:“是,殿下,奴婢这就去通传。”

因为李承乾强行发兵的缘由。

长安城中,王太子扶余隆得到消息,连忙请魏王帮忙。

朝会上群臣上奏,李世民也只能派遣传话,让太子退兵。

长孙无忌慢悠悠赶路,毫不在意。

御史却不敢耽误,连忙赶到了辽州神武宫。

面对过来传诏的御史,李承乾谎称生病,不宜见人。

就这么硬生生的拖着。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