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王熙凤数次和林黛玉开玩笑,说什么用了我家的东西,就是我家的人之类的话,也说“宝兄弟和林妹妹一娶一嫁,用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
贾府娶媳妇嫁闺女肯定花费巨大,不用官中的钱,老太太的梯己钱是什么钱呢?是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本就是林家代管的财产,肥水不流外人田了呢?
另外,贾母代管的这笔钱的去处,很有可能会就被贾家挪用了。
在林黛玉的爹死后不久,荣国府斥巨资修建大观园,而在红楼梦一开篇,曹雪芹就借着冷子兴的嘴说,贾家早就寅吃卯粮了,书里夜多次提到荣国府有点入不敷出了。这么短的时间,修建了这么豪华的园林,加上元春省亲的花费,那银子支出哗哗跟流水似的,这么多钱荣国府哪来的,不由得不令人怀疑。
正因为如此,龙汐紫夕才想劝说黛玉早日归去,回到父亲身边。
此时的林如海尚未病重,神志清明,倘然黛玉把当中厉害关要之处都跟父亲言明,那么林如海应该会提前把房产、田地等遗产变换成银子,把大部分银子都交给黛玉自行管理。
这样一来,黛玉往后就无需再过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一年三百五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了。
而且,一旦她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白富美”,她跟宝玉的婚事还会有谁来阻挠?
当然,龙汐紫夕也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一旦宝黛成婚,她就作为荣国府在当家娘子当家作主了。而龙汐紫夕作为黛玉的陪嫁丫鬟、得力亲信,自然是能相助黛玉,为重振荣国府出力的!
若黛玉愿意乳燕归巢,龙汐紫夕必定与她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龙汐紫夕费尽唇舌,给黛玉讲了半个时辰,总算是让一心沉溺于朦胧初恋的黛玉如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她当即修书一封,派心腹之人带回给他父亲,让他父亲派人来接她回家。
这个时代的交通没那么方便,这一来一回,也需要一些时日,龙汐紫夕让黛玉耐心等候,平日里也时常开解,为她排忧解难。
过了一个来月,王夫人的娘家妹妹薛姨妈和儿子薛蟠、女儿薛宝钗一家进京了,住进了东北角的梨香院内。
薛蟠是个纨绔恶霸且不去说他,那位宝姑娘的确是如同书上描述的一位冰肌玉骨、位品格端方的美人,才华也不在黛玉之下。
可是几日观察下来,龙汐紫夕倒也没发现宝钗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
或许是因为她的意识穿越成到了黛玉的贴身丫鬟,又跟着她一路从南到北,龙汐紫夕心里就先对黛玉起了亲近维护之意,再看宝钗,就忍不住在心里把她和黛玉放到一起对比!
又或许是宝钗故意藏拙,安分随时,不让自己过于锋芒毕露吧?
总之,龙汐紫夕是没觉得宝钗比黛玉强多少的,或者这么说吧,两人是不相伯仲,各有千秋!
可是贾府内的一众下人们却似乎并不这么看,时不时说些风言风语,什么“宝姑娘行为豁达、安分随时,林姑娘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爱使小性儿”之类的,龙汐紫夕也不知道这些传言到底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传着传着,倒似成了真事儿一般,让她心中很是不平。
龙汐紫夕不禁有些不解:林妹妹多好呀,待人十分真诚,也从来不对下人高声恶气的,怎么这府里的下人就看不到她的好呢?
又过了一阵,连黛玉自己都懒得再计较生气了,再加上宝钗待黛说玉也还不错,黛玉还时不时过去梨香院那边串门,和宝钗相处得也还算可以,只是偶尔看到宝玉也在宝钗那里,两人相谈甚欢,还拿出各自的宝玉和金锁来“比通灵”,黛玉也会吃点小醋。
渐渐地府里便传言说宝钗有金锁,必须要有玉的来配,成就所谓的“金玉良缘”。
龙汐紫夕心中如同明镜似的:这府里有玉的,除了宝玉还有谁?看来是宝钗进不了宫,薛姨妈就退而求其次,想要宝玉当女婿,特意跟王夫人联手,放出这样的风声来。
她看到黛玉因此经常对月流泪,长吁短叹,也着实心疼黛玉。
等到了年后,贾母大约是终于意识到孙子和外孙女同住一个套间不符合俗礼,开始着人张罗着收拾两边的厢房,一边给了宝玉,一边给了黛玉,两人分开居住,却又同在一个大的院落之中,日常起居也都在贾母的上房内,关系自然愈加亲密,与别的姐妹不同。
黛玉禀明了贾母,提拔龙汐紫夕当上一等大丫鬟,贾母也同意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