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铠歌的导演生涯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凯歌高奏。他以影片黄土地、孩子王、大阅兵等确立了国内影坛地位后,又凭借霸王别姬斩获华语影坛首座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名扬国际。
当然,成名的大导基本都是多面手,如张亿谋时常客串摄影,冯晓刚偶尔有会演戏,姜闻更是自导自演,当然陈铠歌也不例外。
在荆轲刺秦王这部电影中,陈铠歌不仅仅是导演,他还不知不觉悄悄地露了一手,既当编剧,又当演员。虽然不是三位一体自编自导自演,其实也差不都,只是因为他演的不是主角。
早在陈铠歌完成霸王别姬后,他就请人写荆轲刺秦王剧本,荆轲刺秦王剧本几易其稿,但陈铠歌都不甚满意。
最后陈铠歌亲自动笔,仅用十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一个感觉全新的剧本。
在荆轲刺秦王中,陈铠歌作为编剧和导演所提供给影片的东西非常多。
他说:“荆轲是历史产物,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历史上的荆轲是不足取的,他不具备我们今天拍一部作品所必须的东西。
在这部影片中,荆轲是一个以杀人为生的职业刺客,他必须泯灭天良不动感情地去做这件事。他刺秦的行为必须是自发的、自觉的行为。荆轲在那样的一个历史潮流中去刺秦,不是出于一个概念,出于一种简单的民族大义,或者也只是为燕国,或是只为太子丹本人。
他是一个自发、自觉去刺秦的民族英雄。”
在荆轲刺秦王拍摄期间陈铠歌很爱为演员说戏甚至亲身示范,在角色塑造方面他也融入了更多的个人理解,他还客串演绎吕不韦。
当然,陈铠歌演吕不韦不是事先的决定,因为在这个角色的选择上不太理想,陈铠歌只好亲自出马。
他说:“我对人物理解得比较透彻,如果由我来演就用不着费那么多精神再去说了,大家也都帮助我,就这么决定了。好在这个角色戏不多,否则我就顾不上了。”
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出入较大,但每一位有创作个性的艺术家在拍摄历史题材时都不仅仅把再现历史当作创作的惟一目标。
这一点连陈铠歌自己也承认。
陈铠歌的影片,从孩子王起,就把中国五千年文化背负在自己身上,都饱含着较强的人文意识。
荆轲刺秦王所表现的那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发展时期,把那个时代的历史人物活灵活现地、艺术地、有一定深度地重现在银幕上,这对于整个民族精神是一种激励。
在陈铠歌眼里,不管是秦王还是荆轲,都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秦王是一个大悲大喜的人物,是大功大过的历史强者。荆轲是一个“舍身取义”的勇士,也是一个自发、自觉地去刺秦的民族英雄。
这两人都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只是在电影里,陈铠歌要告诉观众的是:一个皇帝怎样变成暴君,一个普通人怎样变成英雄。在荆轲刺秦王中,陈铠歌在强调“人文态度”的同时加进了不少商业的、娱乐的成分,使影片更好看。
1997年哪位大导演能汇聚一大批著名演员为他驱驰呢?
哪位大导演可以支配数千万巨资拍一部古代宫廷与战争的大片呢?
只有一个陈铠歌,他奉献的是荆轲刺秦王。
历史大片,能抓住民族特征已经少见而进一步表现了其时代精神则尤难。刺秦可以算的上经典之作了。
开篇沉重有力的鼓声,奋进血性的呐喊,阴暗玄黄的画质,时代瞬间就不一样了,回到了“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战国时代。
中国最悲怆,最血性,也最有活力的是战国。
战国之人,与今日大有不同。
秦赵本同出,秦为戎狄之长,从陇东南下夺取天下,五百年战争未尝停息片刻赵人坚韧好战,胡服骑射,与匈奴人的厮杀也锻造了不屈的性格,大悲大喜,岂非上阵前的最后欢娱。
燕赵自古多感慨悲歌之士,鹰语盘空,实为燕赵大地的本色风流。刺秦中对燕赵民风,抑或华夏古朴精神的把握,靠一件乐器有力烘托了出来鼓。
鼓声中有着原始的力量,古华夏人慷慨多力,尚武好战,礼制典正尚未成型,程朱理学远在天涯时,没有约束,没有偶像,一切都来得真实自然,歌哭狂笑,性情蛮霸。
“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击鼓进击,奋进士气,连震三千八百里的大鼓是何等气势,想都不能想。
黄帝伐蚩尤用大鼓,秦军奋击百万,灭韩亡魏用的同样是大鼓。唐太宗灭突厥,君臣做长夜饮,起胡旋舞的时候,伴奏的乐器,也须是铜琵羯鼓,而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记载则更为有趣:玄宗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正弄,未及毕,叱琴者曰:“待诏出去。”谓内官曰:“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激昂,质直,悲喜,壮烈。一切让人血脉贲张的词去形容鼓,去形容华夏先民的热情多力都不为过。
陈铠歌理解并掌握其中精髓。
刺秦中,黄土质的历史剧情紧张的踏着鼓声前进:秦军灭赵军,铜戟玄甲,鼓声沉重有力秦人灭韩,縞赏三军,急促的细鼓声夹杂着千军的呐喊,嬴政紧握象征意义的叉戟,发出了燕鼓的喟叹。
一切都来得如此自然,如此有力,直让懦夫奋起,国士挺身。
那时的人,不尚掩饰,发自真性情。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