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濙不才,已然考究唐肃宗之旧事,草撰出奏章一封。”
胡瀠却是眼尖的看到薛琪。
毕竟让薛琪入宫述说出使蒙古详情,就是胡瀠向着朱祁钰的进言。
“陛下也说当以玄宗归长安之礼以迎太上皇归国,礼部自然是翻看典籍,制定出具体的章程。”
“此次胡虏幡然悔悟,送太上皇车驾还京,此乃亘古未有之大事。”
“礼部上下不敢稍有疏忽,自然已经如陛下所示,惟愿太上皇平安归来,胡汉之间和好如初。”
胡瀠之所以这么快就制定好了礼节,不过提前有准备而已。
朱祁钰能够想到,套用唐肃宗李亨迎接他老子唐玄宗李隆基的案例,作为一天都在研究礼法的礼部官员自然也是能够想到的。
早在听闻也先愿意放朱祁镇回国之初,胡瀠就已经让礼部官员们开始着手研究方案了。
“胡公如此老成持重,难怪被先帝托孤!”
听闻胡瀠如此前瞻,重臣们都齐声称是附和。
便是不愿意看到朱祁镇归来的内阁次辅王文,也是改了一副笑脸,顺势称赞胡濙有古大臣之风。
唯有于谦,招过薛琪问话。
“薛少卿,此去瓦剌,可有探查到什么没有?”
于谦和薛琪只不过是点头之交,所以于谦才称呼薛琪的官职。
“瓦剌内部对于放回太上皇一事,其实意见并不完全统一。”
“一些人还是主张滞留太上皇在塞北,日后好以护送太上皇归国为借口,兴大兵南下以寇关我大明边城。”
“然而也先与其弟伯颜帖木儿却是力主议和,压制住了瓦剌其余部落。”
薛琪对于谦十分敬重。
同样都是文臣,于谦在京师保卫战中统领一众武将,经连番恶战以保全大明江山社稷。
如此丰功伟业,让薛琪心生向往。
出将入相、文治武功,薛琪认为于谦乃是景泰朝第一人。
“陛下还让你们出使蒙古其他诸部,不知他们又是什么态度?”
罗通的目光一直聚焦在于谦的身上,所以罗通在看见于谦和薛琪说话过后,也是凑了上来。
“也先部下的阿剌知院,也是主和。”
“鞑靼大汗的脱脱不花,也是不愿意再和我大明大打出手。”
薛琪老老实实的回答。
罗通虽然同于谦不和,然而罗通也是被朱祁钰委以重用之人。
薛琪惹不起于谦,同样也惹不起罗通。
“下官在草原上奔波不下半年,沿途所见蒙古各部所用丝绸、盐铁、茶叶等物资,皆是大不如前。”
“自从去年大战开启,我大明同蒙古贡使随之断绝。”
“下官以为蒙古三大首领之所以都想着和我大明罢兵言和,便是因为如此。”
“草原物产贫瘠,一旦我大明不再对其输出,上到各部贵族,下到寻常牧民,日子定然都是不会好过。”
李实和薛琪出使蒙古,之所以差不多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就是因为他们不单单只是去到也先的老巢,还顺带拜访了蒙古的另外两大势力。
如今的蒙古草原上,呈现出东汉末年三国之势。
也先就是曹操,一心想着统一蒙古各部。
也先兵强马壮,在蒙古各部之中势力最强。
虽为人臣,然而也先却是一直压制着蒙古大汗的脱脱不花。
而鞑靼大汗的脱脱不花,就是蜀汉的刘备。
刘备虽然的中山靖王之后,然而血脉已经出了五服,严格来说算不上什么皇亲国戚。
脱脱不花却是出身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他就是因为血统的缘故,才被也先父子扶持上的汗位。
去年趁着也先和明朝大战之时,脱脱不花引军攻略辽东,俘虏了数万女真青壮。
势力壮大之后,脱脱不花也不满足于做个傀儡,他想着的是灭了也先,恢复祖上荣耀。
至于同为瓦剌一族的阿剌知院,就是东吴的孙权。
进取之心不足,更多的是想着偏安一方。
无论是瓦剌还是鞑靼,阿剌知院都知道自己不能服众。
“之前蒙古的也先、脱脱不花、阿剌知院都有派遣使者南下求和,可见之前蒙古使臣所言非虚,蒙古是为图通贡,而愿意送回太上皇车驾。”
薛琪和李实奉命出使草原,草原三大枭雄也有派出使者出使明朝。
在怀来城的时候,薛琪还碰到过阿剌知院的使者完者脱欢一行人。
“如此说来,我大明当有可为!”
“蒙古内部不和睦,说不得他们就会相互征伐。”
“等到两败俱伤之时,我大明当以大军出塞,杀他个片甲不留!”
杨洪之子杨俊,却是兴致勃勃。
杨俊虽然是個纨绔子弟,但是他也是明军年轻将领中的勇武之辈。
杨俊性格本来嚣张跋扈,然而朱祁钰故意将杨俊按在京师,就是为了对其打磨。
杨俊去年放弃宣府外围的马营和独石等堡垒,这才让阿剌知院得以西进,然后同也先合为明军于土木堡。
为此,杨俊了没有少被弹劾。
朱祁钰对杨俊十分维护,弹劾的奏章一律留中不发。
对比,杨俊也被朱祁钰收服。
说起对朱祁钰的忠心,杨俊不在王诚等内廷太监之下。
原本历史上的杨俊,就有着趁蒙古内乱之际,领军北伐的进言。
只不过当时明朝先后经历了土木堡之变、拥立新君、改立太子等一连串政治事件。
于谦鉴于明朝内部未稳,故而拒绝了杨俊的建议。
“此事再议,眼下当以迎回太上皇车驾为重。”
武将之首的杨洪,示意自己儿子不要说话。
杨洪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感觉身体不适。
担心自己百年后,杨家会盈满则缺,杨洪除了专心训教京营之外,对于朝政几乎都是不发表意见。
杨氏一门除了一个国公,三个伯爵。
看起来权势滔天,然后隐忧也是不少。
杨洪当初没有领兵救援土木堡,一直被清流言官们诟病。
杨洪这是担心一旦自己死了,就会有无数弹劾杨家的奏章被呈送御前。
正在重臣们说话间,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舒良走进了文渊阁。
“陛下已经用膳完毕,还请诸公入内商议国事。”
因为王振弄权的原因,景泰朝的大太监们都有所收敛。
舒良在说话的时候,是对着重臣们拱手一礼的。
便听闻天子再次召见,重臣们忙列入排班,鱼贯入殿。
随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诚的高声颂圣,一身明黄锦袍的朱祁钰又一次登上御座。
“今日不是常朝,一切礼仪从简。”
朱祁钰挥了挥手。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