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文武官员在官服上都有补子,还有描绘着各色飞禽走兽的图案。”
“然而在贪官污吏的祸害之下,老百姓对于贪官污吏恨之入骨,这也演变出了一个新的成语,叫做衣冠禽兽。”
张三凤说起他对于官场的所见所闻。
“陛下,不可操之过急!”
司礼监大太监的王诚,却是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
“奴婢以为,陛下若是同时向文臣和武将动手,则群臣必然心生怨恨,说不得就会惹出事端来。”
王诚这句话还算说得有所保留。
朱祁钰是群臣劝进上位的,这就是开了明朝的一個先例,也是臣权崛起的一个标志。
群臣打着为了江山社稷的口号,今天可以劝进朱祁钰,说不得明天就会再择另一皇室子弟。
虽然朱祁钰扶持了一批新贵心腹,可这些人也是属于士绅阶层。
朱祁钰这一次的动作,会触及整个士绅阶层的利益,还是不分文武官员的哪一种。
真要是逼迫太过,说不定就会让文武官员团结一致,说不定就会招来整个士绅阶层的反扑。
“陛下固然可以借着肃清吏治,来惩治一批贪官污吏,也可以提拔一批能臣干吏。”
“然而陛下登基还不足一年,于天下人心尚未彻底收服之时,若是太过急促反而会适得其反。”
“奴婢以为,陛下不是汉景帝,张千户也不可学晁错。”
王诚这是在用汉景帝之时的七国之乱,来提醒朱祁钰必须谨慎对待。
晁错力主削藩,还提出了推恩令这样的千古阳谋。
然而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为了平息众怒,最后还是不得不杀了身为帝师的晁错。
在王诚看来,汉景帝杀姚错其实是正确的选择。
当时藩王起兵的口号就是杀晁错、清君侧,汉景帝主动杀了晁错,便是让藩王们的这一口号落空。
晁错不但得罪了藩王,还得罪了不少朝廷大臣。
也是在汉景帝杀了晁错之后,关中权贵世族才转而支持汉文帝,又是出钱又是出粮又是出人,最终才平息了席卷大半个汉朝国土的七国之乱。
晁错的其实政策没错,错在执行之时太过激进,错没有考虑到藩王们面对自己利益受损的绝地反击,错在一下子就逼得天下处处狼烟。
“打一派,拉一派。”
“循序渐进,徐徐图之。”
“奴婢认为只有这样,才会把阻力降低到最低。”
王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祁钰一听,顿时就觉得王诚这些日子以来长进不少,不再是郕王府那个只会侍候的太监了。
而且王诚说的话,颇为符合后世的一句名言,温水煮青蛙。
“臣附议!”
范广其实不太喜欢太监之流,然而他这一次却是选择和王诚站在一起。
“末将见过太多的边关百姓受战火之苦,末将亦认为朝廷不可再让百姓受苦受难。”
范广虽然没有明说,不过他的言语里面也是在支持王诚的说法。
“若是陛下和群臣起了冲突,必然朝政会受到影响。”
“官员若是不作为,最后苦的只是老百姓。”
“太上皇正统年间的闽浙民变,以及去年的广州之乱,陛下不可不察!”
范广这是在提醒朱祁钰,大明最近已经接连出现两次波及百万人口的民变。
要是再来一次,那么大明就会元气大伤。
“是朕鲁莽了!”
朱祁钰对着范广和王诚就是一个虚礼,这也是表现了他从谏如流。
“张卿,亦不可多心。”
“卿能一心为公,朕心甚慰!”
朱祁钰也安抚了一下张三凤。
对于臣子的建议,朱祁钰认为皇帝必须加以甄选。
取其精华,弃之糟粕。
就算臣子的谏言有错误之处,也必须加以鼓励。
唯有帝王从谏如流,那么天下言路才能顺畅。
帝王乐于听取臣子建议,则臣子就会认为自己切实可以参与国家大事。
这样就会培养臣子的主人翁精神,就能集思广益的使得天下大治。
为人君者,最是忌讳一言堂。
“朕不是汉景帝,卿等亦不会落得晁错那般下场。”
“卿等为国为民,还要珍惜自身才是!”
“卿等不可学诸葛武侯的出身未捷身先死!”
朱祁钰这番话,顿时让他的几个亲信心中一暖。
晁错在削藩的国策上没有错,汉景帝也知道杀了晁错也是于事无补,也不能平息七国之乱。
晁错他对刘氏江山忠心耿耿,只顾抬头看改革前进的方向,而忽略了周围势力正在暗流汹涌,忽略了稳中求进,忽略了与大臣们的人际交往。
汉景帝身在皇家,贵为天子,为了保皇位,枉顾师生之情,晁错只能沦为政治的牺牲品。
汉景帝也知道杀了晁错,吴王刘濞他们也不会退兵,因为他们反叛之心由来已久。
后来还是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不过周亚夫也没什么好下场。
朱祁钰一再强调自己不是汉景帝,也就是说他不会鸟尽弓藏。
朱祁钰提醒张三凤等人惜身,也就是提醒他们先保护好自己,然后再造福天下。
人死了,就是什么都没了。
人死了,一腔热血和满腹经纶就会随之消亡。
朱祁钰如此体恤,他的亲信们自然感激涕零。
只不过朱祁钰虽然嘴上说得好听,不过他其实并不介意学汉景帝。
为君者,若是能同臣子共富贵,那自然是最好。
但要是有臣子威胁到了皇权和民生,朱祁钰也不介意学汉高祖和明太祖的大开杀戒。
最是无情帝王之家。
什么亲情、友情、师生之情统统要为帝王之道让路,臣子们只不过一颗棋子罢了。
“那这一次就只是整顿军纪!”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