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卿,不知朕对否?”
朱祁钰似笑非笑的望向了陈循。
“回禀陛下,确实如此!”
陈循先是一愣,随即才恢复神色以后,神色如常的回复了朱祁钰的问题。
陈循之所以如此变了神色,乃是因为陈循也是江西人,他和萧维祯乃是有着同乡之谊。
陈循想要引乡党入阁,所以特意没有对朱祁钰提及萧维祯也是江西人。
见到自己的小心思被朱祁钰察觉,陈循不由得强装镇定。
“臣以为,萧大人已然是六部九卿之一,实在不宜入阁。”
通政司右参议的徐正,对着朱祁钰一礼后,说出了自己的进言。
“更何况,大理寺为三法司之一,掌天下刑案复核,实在无暇分身。”
徐正听出了朱祁钰的不满,他觉得自己刚好可以顺水推舟。
“高谷致仕,则王卿升为次辅。”
“王卿又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则三法司已经在内阁有了一人。”
朱祁钰在说话的时候,是望向一旁王文的。
除此之外,朱祁钰的这一番话,也是认可了徐正的建议。
如今的内阁,陈循是管理钱粮的户部尚书,王文是三法司代表之一,商辂和彭时只是参与机要,没有在具体衙门任职。
出于对权力派系平衡的考虑,朱祁钰自然不可能再引萧维祯入阁。
江西文风太浓,江西人在朝廷之中的势力太过庞大。
别的不说,重臣之中便有王直、陈循、萧维祯。
除了平衡得了考虑之外,朱祁钰其实对于萧维祯并不满意。
之前尚宝丞杨寿打死了他的家奴,刑部判决杨寿死罪。
然而萧维祯对于刑部的判决并不认可,说出:“杀奴而死,则杀平人者何以加之?”
正是因为萧维祯的这一番话,才让杀人凶手的杨寿得以无罪释放。
然而朱祁钰在查看奏章过后,却是颁布圣旨,维持了刑部的原判,让杨寿以身伏法。
虽然朱祁钰这个时候还没能完全废除奴隶制度,可朱祁钰毕竟信奉人人生而平等。
就算龙生龙凤生凤,就算老子英雄儿好汉,可众生平等的理念还是要推广的。
要不然,食肉者们只会越发不把底层当人。
而且朱祁钰一直认为盛世不该只是权贵的盛世,该应该是劳苦大众的盛世。
杀人不用偿命,这算什么盛世?
“陛下所谋,利国利民。”
王文只能附议。
因为当时朱祁钰还特别训斥了王文,说都察院在这事上失职。
“徐卿,你可愿再多承担一些?”
朱祁钰看了看一旁的徐正,不由得计上心头。
这个徐正,在历史上可是劝说朱祁钰将朱祁镇父子送往地方禁锢,以此来断了朱祁镇父子对于皇位的窥视。
朱祁钰觉得徐正是自己人,就应该让其掌权。
“臣,甘愿效死!”
徐正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够得以入阁。
徐正这一年间,可谓是三连跳了。
先是从给事中升到都给事中,然后又从都给事中升为通政司右参议,接着又得以从右参议直接被提拔入阁。
当然,徐正也不是无功受禄。
孙太后慈宁宫总管太监的李永昌,就是被徐正给弹劾下狱的。
徐正奉朱祁钰之命前往李永昌的老家,查获李永昌的侄儿和地方官员勾结之后为祸一方,然后牵连了李永昌。
除掉李永昌,就是断了孙太后的左膀右臂,就是徐正向着朱祁钰缴纳了投名状。
“高谷自知被奸人蒙蔽,所以他特意上书,请求朕升江渊为工部尚书。”
“朕为了不让工部和朕离心离德,所以决定让江渊入阁参与机要。”
“不知列为臣工,以为江渊可以胜任否?”
朱祁钰装模作样一番。
高谷几次同朱祁钰政见不和,其致仕还乡不过早晚之事。
江渊却是后来居上的新贵,明眼人都知道他迟早是要大用的。
土木堡之变过后,江渊不顾和徐有贞的私交浓厚,毅然决然的当众怒斥南迁之举。
这是他第一次进入朱祁钰的眼中。
去年冬日瓦剌围城,江渊出城监军受了重伤,之后就一直闭门不出,在家中调养。
以文臣力战,又让江渊收获了朱祁钰的好感。
因为文官入军营参谋军事,就是主战派第一人的朱祁钰的主意。
所以今年三月伤,江渊伤势康复之后,朱祁钰便命其外出巡视北部关。
江渊沿着北国边境一路视察,走遍了紫荆关、居庸关、白羊关、倒马关等大大小小的关隘,可谓是尽心尽力。
要知道这几处关隘都是兵家重地,都是京师的咽喉屏障。
若不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断不会被派出去巡关。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群臣便渐渐猜出,江渊入阁是迟早之事了。
“既然群臣都没有异议,那么就让江渊入阁吧!”
朱祁钰见到群臣无人站出来反对,就对着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诚下令,让其一会就准备好圣旨。
“陛下,奴婢以为如今虽然有了六位阁老,可要是在票拟的时候,意见三三相左,便会一时僵持不下。”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诚,说得很是委婉,也说的是事实。
陈循、王文、商辂、彭时、徐正、江渊,这六个内阁大学士要是投票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三对三的平局。
“那就王一宁吧!”
朱祁钰大手一挥。
“王一宁,乃是礼部侍郎,礼部又掌管祭祀、礼制、学政、外交,王一宁入阁,便是彰显朕将会大兴教化于四方。”
朱祁钰说得冠冕堂皇,。
然而除了明面的说辞,朱祁钰也有着私心。
一来,王一宁和大太监王诚交好,便是朱祁钰的心腹之臣,这样可以平衡内阁势力。
二来,当初还是王一宁上书,朱祁钰才可以趁势将自己的身母吴贤妃立为皇太后。
吴贤妃立为皇太后,便是朱祁钰尽孝道,也是为了削弱孙太后对于后宫的控制力。
“陛下圣明!”
龚遂荣的血迹未干,群臣自然不想自己也试试廷杖的滋味。
“太宗文皇帝设立的第一任内阁,共有七名内阁成员。”
“分别是解缙、胡广、黄准、杨士奇、金幼孜、胡俨、杨荣。”
“朕为太宗文皇帝之后,当以效法太宗文皇帝之制。”
朱祁钰这是搬出朱棣,给自己寻找了政治合理性。
毕竟满朝文武中,不少大臣都是永乐时期步入仕途,他们不可能对朱棣有所质疑。
而且朱祁钰学习朱棣,也是想着让内阁七名大学士成为大明的定制。
在朱祁钰看来,内阁七人制,不多不少刚刚好,还不会出现投票的时候难以决断。
内阁定制七人,更是宣示朱祁钰的皇权威严。
也是宣示朱祁钰从规则的遵从者,变成了规则的制定者!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