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说的这些,是经过深度总结的。
朱元璋还是吴王之时,就对治下的江南地区减免赋税,安抚流民恢复生产。
在称帝开国之后,朱元璋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减免赋税,招抚流民。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百姓能够在元末严酷的环境之后,可以安心生产经营。
上行下效,朱元璋作为皇帝招抚流民,其治下的地方官也就开始纷纷效仿起来。
所以明初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招抚流民,因为这是当地官员最重要的政绩之一。
要是招抚流民不利,朱元璋可不会地方官员心慈手软!
在招抚流民的同时,朱元璋又开始采取了严酷的户籍管理,想要彻底杜绝百姓再次变为流民的可能。
也就是从朱元璋之后,明朝一直是把百姓捆绑到土地上,让其最可能的少流动。
流民一词,重在流动。
只有限制住了人口的流动,老百姓就不会变成流民,就不会成为社会的隐患之一。
“太宗文皇帝之时,靖难之役也使治理好的流民问题再一次爆发。”
“比如河间一役,太宗文皇帝率领大军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
朱祁钰说得比较隐晦,他没说是因为燕军的烧杀抢劫,导致中原大地的生灵涂炭。
朱棣当时兵微将寡,如果不用抢夺百姓财产来作为大军的赏赐,恐怕朱棣也就不能最后问鼎天下。
“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中原大地之上的百姓被迫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太宗文皇帝在上位之初,就开始着手处理流民问题,其主要手段也是以招抚为主。”
“太宗文皇帝继位之后,就下令招抚中原地区因战乱而四散逃亡的流民。”
“永乐一朝,采取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劝民力于田亩,千方百计招抚流民复业,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除了进行必要的减税、免税措施之外,各地官府还相应的发放耕牛农具等一些生产用具。”
“除此之外,太宗文皇帝五伐蒙古,就是为了防止异族入侵中原,导致百姓被蒙古铁骑烧杀抢劫。”
“正是太宗皇帝把蒙古打得一分为二,这才有了胡人五十年不敢厉兵秣马,这才有了后来的百姓安居乐业。”
对于朱棣,朱祁钰还是肯定他的功劳。
如果没有朱棣对蒙古的持续穷追猛打,那么也不会有后来明朝近半个世纪的天下太平。
要是蒙古日夜虎视眈眈,那么百姓就不会有在土地上的安心耕种。
“至于仁宗和宣宗之时,更是在太宗文皇帝连年征战之后,内迁卫所、罢兵休戈,使得百姓可以减少负担。”
对于朱高炽和朱瞻基,朱祁钰也能明白他们的苦心。
因为永乐年间的持续性对外战争,已经让天下民力疲惫。
要是再不与民休养生息,怕是大明就要步秦、隋后尘,就会国运不到百年而亡。
“然而太上皇以幼年继位,朝政只能交由三杨之手。”
“在面对流民问题时,朝廷不能像洪武、永乐年间那样,以雷霆手段处理相关问题。”
“由于土地兼并,以及各种自然灾害,边关战争等各方面的问题,正统年间又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民问题。”
“闽浙民变、广东之乱,叛军裹挟的百姓,莫不是不下于百万之众!”
“此乃是上天警示,朕不得不谨慎对待!”
朱祁钰之所以使用如此严厉的措辞,就是为了释放一种政治信号。
谁要是在流民问题上和朱祁钰过不去,那么朱祁钰就会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天子之怒。
只不过朱祁钰还没有掌握绝对的权力,他这个时候还不能对士绅集团,对藩王宗室下手。
而且批判朱祁镇,乃是朱祁钰景泰新政的必然之举。
因为朱祁镇越是昏庸,那么就会彰显朱祁钰的贤明。
“朕结合北地边关破败,故而决定招抚流民前往移民实边。”
士绅阶级的力量强大,使得朱祁钰只能循序渐进,而不是立马就像后辈张居正那样轰轰烈烈的重新清丈土地。
要不然,明天士绅阶级就有可能扶持一位藩王起来。
不过朱祁钰也不是全盘拿士绅阶级没办法。
招抚流民和移民实边乃是军国大事,谁要是这个时候反对,朱祁钰就可以对其高举屠刀。
“至于边关无主之地,朕会放任流民耕种。”
“朕此举,乃是效仿我大明历代先皇的占田制。”
朱祁钰是精通过往政策的。
明朝承继了宋元时期的两田制度,不过官田相对较少,而民田比例较大。
不论农民垦荒占田,还是官僚贵族占田,突出一个“占”的特点,故而称为占田制。
明朝的占田制,总结起来就是。
其一,公田和民田并举,以民田为主。
其二,鼓励垦荒、不抑兼并占地。
其三,佃户和地主之间的田租是定额,不可随意增长。
也就是地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佃户拥有使用权,即使地主卖出田地,也不影响佃户继续耕种。
当朱祁钰能够说出“占田制”后,台下群臣都是为之神色素然。
因为他们这些都是大地主,他们家中田产都是当地的佼佼者。
而朱祁钰清楚占田制的核心是保护佃户,也就是在削弱群臣的利益。
“除了发放种粮以外,还会对其免税五年,并且流民前往边关,沿途官员必须对其保驾护航。”
对于群臣的反应,朱祁钰不以为然。
朱祁钰就是要告诉这些大地主,自己不是任人糊弄之辈,自己就是以百姓为重。
“除此之外,朕还会从内承运库拿出两百万两银子。”
“只要是到了边关定居的流民,每人发放白银五两。”
得益于之前抄家王振,朱祁钰才可以在这里大手大脚的花钱。
五两银子一个人,也就是可以招募到四十万人。
五两银子,也就是明朝普通百姓半年的收入。
当然朱祁钰并不认为这是亏本买卖,而是一种多赢的举措。
第一,边关充实之后,瓦剌人就不能长驱直入,就可以减少对内地的荼毒。
要知道一次战火的损失,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其次,虽然五年内不能收税,可是五年后就能够为朝廷带来收入。
这是一种先投资后回报的模式。
最后,流民得以安定,那么民乱就会减少。
朝廷不用发大军平定民乱,那么就会节省一笔军费开支。
大军每一次开拔,耗费钱粮都会是一次天文数字。
后来人们常说明亡于万历,就是因为万历三大征,掏光了大明国库。
“边关地少人多,朕以为特许每人给地二十亩。”
“既然是边关之地,那么必然是土地贫瘠。”
“只有给地数倍于内地,土地产出才能养活百姓。”
朱祁钰之前曾经询问过陈循,得知明朝人均土地在五亩左右。
“陈循,朕命户部派出侍郎,前往宣府、大同一线,对土地丈量。”
“凡是无主之地,皆收回朝廷,并且发放给前往的流民。”
“但是耕种满五年,既可以永久归入名下。”
“高谷,工部亦派出侍郎同往。”
“修正道路、农具打造之事,工部必须要尽心尽力。”
“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也要派出各自的副官,凡是流民冲突,官吏徇私舞弊,直接就地解决。”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各自派出得力干将前往,务必不可让蒙古劫掠当地百姓。”
朱祁钰这一次是动了真格。
各个衙门都是派出相当于后世副部级的官员,组成了超豪华的钦差团队。
“东厂和锦衣卫也不能闲着,凡是三法司会审之后,违法乱纪的地方官可就地正法!”
朱祁钰动用内廷,就是让这些天子爪牙们充当刽子手。
要是罪大恶极的,锦衣卫和东厂就能在皇权特务之下,来一个先斩后奏。
“流民问题,几乎贯穿整个华夏历史,也一直困扰我大明。”
“流民是社会生活中最不安定的群体。”
“他们动辄千百为群,所至之处,任从作践,检括财帛,毁坏屋宇,斗殴杀伤,鸡犬为之一空。”
“至于啸聚山林,与官府对抗,也是屡见不鲜。”
“东晋之时,流民是自耕农逐渐依附于坞堡成为农奴的过程。”
“我大明的流民,则是因为某些人的贪得无厌。”
“对比,朕劝这些人,好自为之!”
朱祁钰这番话,是属于对特权阶级的敲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