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 129 贪生怕死朱祁镇

129 贪生怕死朱祁镇

“大同总兵郭登,本来已经秘密派人和敌营中的太上皇取得联系,并且派出了死士前往营救。”

“只是太上皇担心会生出祸端,所以才没有和死士们冒险。”

于谦为了京师和边关信息往来通畅,特意从军中挑选骑术精湛的士卒,归入兵部车驾清吏司麾下。

车驾清吏司,兵部四司之一。

车驾清吏司其中之一的职能,就是驿传。

明代继承发展元代的急递铺制度,建立辐射全国、纵横交错的驿传网络,作为传递军情、转运军需的中转站。

“皇兄无恙便好!”

朱祁钰表面关心朱祁镇的安危,实际却是担心朱祁镇提前回国。

朱祁钰这是担心自己穿越,引发历史改变。

当听到郭登营救朱祁镇的事情失败后,朱祁钰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皇兄既然已经和大同郭登取得了联系,不该就这样放弃这次机会!”

“朕以为,皇兄也是错过了一次归国的绝佳机会。”

“也先见到郭登派人创营,必然知道郭登是为了救出皇兄。”

“吃一堑长一智,今后也先必然会对皇兄的看守更加严密,想要再次营救皇兄只会难上加难。”

朱祁钰的这些话,表面是在说朱祁镇浪费机会,实际是在拐弯抹角的骂朱祁镇贪生怕死。

在朱祁钰心里面,不由得更加的鄙视这个“大明战神”!

朱祁镇,烂泥扶不上墙!

朱祁镇,简直就是贪生怕死到了极点,全无一个帝王该有的气节!

朱祁钰在“惋惜”的时候,还偷偷的打量起在场众人的脸色。

吏部尚书王直的脸上,满是叹息和遗憾的神色。

王直是觉得失去了一个绝佳的,营救朱祁镇的机会。

对此,朱祁钰知道王直这是心怀旧主。

一众内廷大太监们,脸上则是有着一丝很容易就察觉的鄙夷神色。

很是显然,他们对于朱祁镇的贪生怕死,也是觉得有失帝王风范。

朱祁钰心里很清楚,自己培养的这些亲信爪牙们,都巴不得朱祁镇永远不要回来。

而于谦,脸上波澜不惊。

之所以如此,朱祁钰以为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来,于谦比在场众人都要先知道这事,他早就过了惊讶的阶段。

二来,于谦只忠于天下,而不忠于特定的君王。

朱祁镇回不回来,于谦其实无所谓。

至于皇帝是不是朱祁钰,于谦还是无所谓。

朱祁钰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几个内廷大太监身上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些更有趣的事情。

王诚等人的脸上,隐隐多了一丝开心的神色。

之所以这样,朱祁钰认为可能出于两种情况。

第一,朱祁镇回不来,朱祁钰和他身边亲信太监就会安然无恙的继续手握权柄。

第二,这些太监是在表现自己对朱祁钰的忠诚。

察言观色、揣摩圣意,这是作为一个臣子的必备技能。

太监们就是要让朱祁钰知道,他们不想看到朱祁镇活着回来。

“瓦剌此番在大同城外受挫,必然会恼羞成怒。”

“朕以为,也先定然会前往宣府故技重施。”

“朕去年大战之后,将杨洪调回京师编练新军,朱谦走马上任宣府总兵的时间才没多久。”

“借着新旧交替之时,也先极有可能前往宣府碰运气。”

朱祁钰只是做出推断,就算也先不这么做,对于朱祁钰的名声也不会有负面影响。

“请陛下放心,朱谦不会上当!”

成敬对着朱祁钰一礼。

“去年土木堡大败之后,内臣曾经前往宣府安抚。”

“朱谦曾经对内臣说过,他知道孰轻孰重。”

成敬当初明面上是去土木堡祭拜战死的亡灵,实际是受命前去视察居庸关和宣府一线的战备。

对于边关将领的考察,也是那次成敬的主要任务之一。

“臣,也是信得过朱谦的!”

于谦站出来附议成敬的观点。

“京师保卫战之前,也先就胁迫太上皇圣驾前往宣府城外。”

“当初杨洪、朱谦和罗亨信一起,就已经拒绝过瓦剌诈开城门之举。”

于谦这是告诉众人,宣府方面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知道怎么选择。

“朕还有一个担心!”

“朕担心也先会气急败坏。”

“也先若是再次被拒之门外,他必然会恼羞成怒,必然会发大兵进攻宣府和大同一线。”

朱祁钰并没有因为大同和宣府将领不会听信朱祁镇的叫门,而有所放松。

“也先在蒙古各部落中的威望,是在土木堡一战后到达顶峰。”

“然而京师城下的无功而返,又让损兵折将的蒙古各部对也先生出不满之心来。”

“其一,我大明和蒙古只要一天持续交战态势,则互市和朝贡就不可能恢复,草原上的物资就会一日得不到补充。”

“如此一来,蒙古各部必然会民生艰难。”

“其二,也先当初必然是许诺了诸多好处,蒙古各部才会协同出兵南下。”

“蒙古各部南下进攻京师一战,不但没能获利丰厚,然而死了不下一万的青壮。”

“各部的这些损失,也先不可能赔给各部。”

“为了压制内部不满,为了宣誓也先本部的兵强马壮,他必然会再次进攻我大明边关之地。”

朱祁钰这是把自己放到了也先的位置上,以也先的视角分析问题。

草原上只服从强者。

也先必须强硬,才能震慑潜在不服的敌人。

一旦也先示弱,被也先收服和镇压的那些人,必然会寻找机会对也先反戈一击。

塞外草原之上,各部落为了繁衍生息,对内和对外都是一样的残酷无情。

游牧民族的内斗,只会比农耕民族来的更加血腥。

“臣附议!”

于谦对于朱祁钰的分析,表示十分的认同。

“臣以为,当加强边关守备力量。”

“宣府和大同在去年饱守战火摧残,军中士卒多有亡于瓦剌马蹄之下。”

“兵部和五军都督合议之后,认为当从内地抽调军士前往,以此来补充去年大战的战损。”

于谦抽调内地军士前往宣府和大同,就是常说的移民实边之计。

于谦和石亨此时还在蜜月期,他们两人还没有闹到兵戎相见的时候。

石亨感激于谦对他的举荐之恩,所以五军都督府对于兵部合理的建议,都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准!”

朱祁钰点头同意。

“对于瓦剌,朕也以为当拒于国门之外,而不是再让他们马踏中原的祸害我大明百姓。”

朱祁钰这是从大局出发。

给边关增兵,有多个好处。

内地的卫所兵们,在多年承平岁月之下,别说是上马杀敌,估计连角弓都拉不开了。

从内地调卫所兵前往边关驻守,有利于明军战斗力的恢复。

边军的战斗力,从来都是比内地卫所高出不止一星半点。

因为边关时常爆发战斗,能活下来的百战余生的老兵,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勇士。

羸弱之徒,是不可能从激烈搏杀中存活下来的。

还有就是,把战事放在边关,可以减少损失。

战火对于民生的破坏是巨大的。

要是放任瓦剌马踏中原,那么大明百姓将会被屠杀,村庄会被烈火付之一炬,财富将会被洗劫一空。

“不过朕以为,光是调兵边关,还是不够。”

朱祁钰想得更多。

“边关和内地的生活,犹如冰火两重天。”

“边关之地,军民都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日夜受到蒙古人的威胁,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内地只要不是动乱之时,生命所受到的威胁就要少得多。”

“朕以为,内地卫所士卒会不愿意前往边关驻守,为了不被蒙古弯刀屠杀,说不得就会有士卒逃亡。”

“所以,朝廷必须要保证士卒心甘情愿前往,不然就是于事无补。”

朱祁钰这是从人心分析问题。

毕竟没有人愿意放弃内地舒适的日子,而跑去边关过刀头舔血的日子。

边关之地,也被称作苦寒之地。

“陛下所思,臣之所虑。”

于谦再一次表达了,他和朱祁钰的看法一致。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