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重生水浒之我是方腊 > 第二百五十九章 道君皇帝可以跑 新皇为啥不能跑

第二百五十九章 道君皇帝可以跑 新皇为啥不能跑

夺城之后,太平军迅速控制了局势,而城内的溃军、士绅落荒而逃。

对此,方腊并未过多阻拦。

汴京正是太平军的下一个目标,如果这些逃窜的人马能够将恐慌的情绪传递到汴京,那方腊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九月二十二日,就在太平军夺取济阴的时候,道君皇帝终于决定内禅赵桓。

同时,为了保住赵宋基业,赵佶派出陕西转运判官李邺,试图将退位的消息带到太平军中,同时向方腊求和。

李邺虽然从陕西转运判官升到了给事中一职,可他也知道此次出使困难重重,贼人已经杀到了济阴,哪有就此收手的道理?

为了讨好方腊,给李氏一族留下一条退路,李邺坚持索要三万两黄金才答应出使。

只可惜,户部已经拿不出这么的钱了。

皇帝赵佶只能动用内库,将祖传的金瓮融化掉,得金一万两,制成金牌让李邺带走。

李邺虽然答应出使,可满朝上下都明白,方腊绝不会轻易罢手。

眼下之所以派人求和,无非是死马当活马医,尝试一番罢了。

汴京已成危地,为了尽快逃离,赵佶开始了一连串的骚操作。

首先是密令蔡京着手将金银珠宝运往长安,赵佶只是禅让,当然要享受荣华富贵;其次便是抱病在床,将太子赵桓唤到榻前,令其穿上御衣。

御衣也就是龙袍,赵桓哭喊着不愿接受,“父皇何必逼我?”

“不受,乃不孝也!”

御衣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太祖赵匡胤便是被人黄袍加身,才完成了篡位之举。

眼下,谁坐皇帝,谁就要面对金人和方腊,这摆明了是个火坑,赵桓哪里肯跳?

眼瞧着太子不肯就范,一众内侍束手无策。

倒是赵佶早料到这一幕,便将郑皇后唤来,让其劝说太子。

熟料太子铁了心不愿继位。

后来,还是在赵佶的示意下,一众官员强行将赵桓送到了福宁殿完成继位仪式。

此时,满朝文武已在殿内等候。

赵桓刚刚二十一岁,等待他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帝国。

最要命的是朝中以童贯为首的主战派彻底失势了,眼下是主和派掌权。

依靠议和能够乞求和平吗?

答案是否定的。

给事中李邺,回朝廷复命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贼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

这是代表大宋朝廷的使者,却能恬不知耻地说出这种长敌人士气灭自己威风的话,自此以后,汴京百姓便送了他一个“六如给事”的外号。

“六如给事”无功而返,济阴也丢了,大队大队的太平军正往汴京而来。

赵佶闻听之后哪敢怠慢,第一时间带着皇后、妃嫔、皇子开始了逃亡之旅。

护驾的军士由平凉军节度使范纳执掌。

刚开始,赵佶乘坐大船,后来觉得速度太慢了,万一被贼人追上来怎么办?

于是,又改乘肩舆。

走了数里里,赵佶还是心燥发热。

听说贼人有近万骑军,万一大队骑兵追来怎么办?

念及安危,赵佶强征了几艘运送砖瓦的小型快船。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样一来,赵佶才松了口气。

道君已走,赵桓继位。

刚开始,赵桓始终不愿履行职责,最终还是太子詹事、徽猷阁直学士耿南仲入宫劝说,才让赵桓认命,做起了皇帝。

赵桓继位的第一件是就是改元。

赵佶宣和的年号用了三年,经朝臣们商议,决定取“日靖四方,永康兆民”之意,定年号为“靖康”!

年号定下之后,赵桓任命吴敏为门下侍郎,让其与宇文虚中一道负责召集四方勤王军。

此时,种师道、种师中、童贯、高俅俱在汴京。

高俅不善兵事,可前面三人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战阵经验。

至此生死危亡之际,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于是,吴敏便重新启用种氏兄弟,同时向皇帝举荐了李纲。

李纲此时未曾掌权,而城内的掌权者并无战意,只是一门心思想要逃离汴京,甚至有人建议新皇移驾成都。李纲闻讯之后急忙求见新皇。

“圣上,道君已去长安,满朝文武人心惶惶,若圣人也巡幸他处,这大宋江山可就完了!”

赵桓皱起眉头,“李卿可有破敌之策?”

“当下朝廷有两大敌,其一为金人,金人要求增加岁币,获得巨额补偿,同时想要割地,祖宗疆土不可尺寸于人,朝廷虽势弱,却也不能割土,微臣认为,应该满足金人其他的要求”

赵桓来了兴致,“继续说!”

“其二为太平军,方腊是朝廷心腹大患,此人兵强马壮,仇视朝廷,想要与之求和,难于上青天,与其浪费时间精力,倒不如号召勤王兵死守汴京,与其决一死战,贼人远道而来,待勤王之师以来,方腊必退!”

赵桓觉得李纲讲的头头是道,便将其擢升为尚书右丞,兼兵部尚书。

然而,冷静下来之后,皇帝还是觉得留在汴京有些危险。

凭什么道君皇帝能走,新皇帝就不能走?

天底下没这样的道理!

于是,在赵桓的示意下,宫中内侍开始收拾贵重物品,准备装上车马。

李纲闻讯之后直接面见禁军统领郑望之,“郑将军,圣上若离开汴京,禁军便是天下罪人!”

郑望之皱起眉头,“右丞何处此言?”

“汴京是大宋国都,更是国运之所在,太上皇弃城而走,已经折损了国朝气运,若再出现一个弃城皇帝,这大宋必将然是国将不国的局面,郑将军,你统领禁军,干系重大,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此言虽然有些危言耸听,可郑望之却信了,“右丞,末将只不过是微末小臣,若是天子有旨,臣下不敢不从!”

郑望之的意思很简单,我这里倒是好说的很,可如果皇帝固执己见,禁军也只能依令行事。

“圣上那里由我去说,郑将军只要稳住军心,这便是大功一件!”

“不敢言功,只求莫要遗臭万年!”

李纲并未在意郑望之的讽刺,他再度求见皇帝。

“宣!”

待李纲进殿之后,赵桓径自问道:“李卿是有了破敌之策?”

李纲摇了摇头,“若要破敌,须得稳住自身阵脚。不知圣上可曾听说过唐明皇遁逃成都的典故?”

赵桓阴沉着脸,“略有耳闻,却不知李卿指的是哪一个典故!”

“自然是军将不遵皇令,威逼唐玄宗,甚至逼死贵妃杨玉环一事!”

赵桓有些明白李纲的意图了,不过,当下还是强忍着怒火:“李卿,直说便是!”

“那微臣便直说了,在这汴京城,圣上依旧是万万人之上的皇帝,可若是离开汴京,圣上的一身安危可就系于武人之手了,唐玄宗的前车之鉴尤在眼前,圣上可要引以为戒!”

赵桓原本就胆小怕事,性格多疑。

此番在李纲的威逼下,赵桓顿时熄灭了遁逃的意思。

李纲虽然说得难听了点,可道理却显而易见。

正所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赵桓可不想成为又一个笑话!

“罢了,罢了,便依李卿所言,朕要守住汴京!”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