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一百九十三章 评议制度

第一百九十三章 评议制度

隋唐科举制的公平流于表面,最重要的原因是追随宇文泰创业的鲜卑勋贵们,经过两三代人的积累与联姻,与关中豪强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

杨坚篡国时,为了得到这一群体的支持,不得不对他们让步。

李渊趁杨广往江都避祸,自太原起兵,入关中,做出了与杨坚相同的选择。

自身积累,与短期内两次朝代更迭的机遇,才能造就关陇门阀日后的权势。

隋唐在设立科举制时,尤其是唐代统治者,面对关陇门阀,不可避免的需要做出一系列妥协。

高澄则全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出身六镇的鲜卑勋贵们,还没有完成从武人群体到门阀士族的转变,而武将的升迁速度,在乱世之中,也远远高于文官群体。

排除高澄亲信这类特殊群体,文官需要在任期内凭政绩升迁,即使高澄为了迅速提拔人才,将六年的期限缩短,但也许等待三年。

而武将只需战场立功,就能迅速得到升迁,如段韶、斛律光之类自小习练骑射勋贵子弟,他们的第一选择依旧是从军。

通过征战获取功绩,从而快速提升,达到一定高度,真要厌倦了军旅,再去选择武官转文职,往中央担任清贵职位。

因此高澄创立科举制,所面对的阻力与隋唐相比,天差地别。

不可能指望被六镇勋贵排挤、打压的河北士族,能够逼迫高澄如隋唐一般做出大幅度的让步。

更何况,九品中正制延续到如今这个时代,早就不复两晋时的鼎盛。

许多有识之士经过两晋教训,也清晰认识到它的弊端,并着手采用其它选官方式对其进行补充,例如前文提到的南梁五经考试。

杨坚这么一个靠着门阀支持,捡漏上位的皇帝,能够废除这项看似符合门阀利益的选官制度,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时人对待九品中正的态度。

其之所以一直存续,只不过是没有合适的代替者出现。

而高澄,计划提前六十八年创立科举制度,用它来代替九品中正制,将其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高澄详细的向亲信们阐述自己对科举制的设想。

首先,它不限制考生的出身,无论士族还是寒门,甚至贩夫走卒,只需识字,都可应考,以三年为期。

其次,它必须层层分级,考生需通过县试、州试、京试,京试由高澄自己亲自主持并录取,之所以没有安排殿试,自然是不希望这些被录取的官员,与天子门生的称呼产生丝毫联系。

关于这一点,待将来高氏篡国,再做修改即可,一项新兴的制度,必然是要经过不断的完善才能走向成熟。

对于通过各级考试所获得的利好,高澄也有考量,他会在普及蒙学的同时,在州县大力推广官学,通过县试之人,可以就读于县学;通过州试者也可以在州学求学;而最终通过京试的幸运儿,即可授官。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

高澄计划效彷明清制度,为州县官学的生员们发放廪膳,补助生活,每人月给廪米六斗。

一般来说,能在官学求学的生员多会是寒门生员,士族高门看不上这种公家教育,他们更多会选择对子弟进行精英教育。

但他不会如明朝一般赐予生员免除税赋的特权,顶多不让他们服徭役。

关于这一点,他将来编写《祖训录的时候,会把道理与子孙们讲明白。

至于通过各级考试所给予的荣誉称号,高澄也没有多费脑筋,直接以秀才、举人、进士分别对应县试、州试、京试。

举人可为吏,进士方能为官,至于秀才,就好好在县学里读书,准备三年后的考试。

而关于考试内容,高澄计划暂时设立刑名科、算术科、农事科、工事科、经典科。

刑名科考察律法,封述的新律在短期内难以成文,暂时会以现行的《正始律为考试内容。

所录官员,名次高者,往刑部任京官,名次低者发往地方掌刑狱。

算术科考生需以《九章算术为教材,所录官员,名次高者,往吏部或户部任职。

高澄将会在地方设置转运司,算术科名次低的考生,将会往地方担任转运司属官,协助主官承担征税、核算以及将税收转运至中央的职责,对地方财政进行监督。

这也是他后续将要推行的中央集权措施之一。

而农事科就要简单许多,暗中护卫贾思勰的探子传回消息,贾思勰已经结束了游历,正在撰写《齐民要术。

如今暂时以其余农书为考试内容,等《齐民要术完书,这一部旷世之作毫无疑问将会在高澄的推广下,成为指定教材,10卷92篇的内容,足够支撑起农事科。

成绩优异者将与一部分算术科考生往户部任职,而发往地方的官员也会主持当地农事。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