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一物,名为荷兰薯,黄皮白身,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口感尚佳,可为主粮,上田可产约2400斤,中田可得1600斤,下田也有800,培育以沙质土壤为佳……”
“另有一薯,通体赤红,名曰‘朱薯’,味同梨枣,茎叶亦可食也,产量与荷兰薯相近……”
荷兰薯和朱薯,这不就是土豆和红薯吗。
看到这个,朱由检拍案叫好,心里是止不住地激动。
之前看到洪承畴的上疏,陕西大旱,粮食减产严重,朱由检就已经想到了土豆和红薯这两种高产农作物,对它们进行试验育种,然后进行推广种植。
毕竟这两种农作物耐旱又耐寒,可以说是小冰河时期,大明北方地区最佳的粮食种植选择了。
老毛子那么冷的地方都可以种土豆,大明没道理种不了。
徐光启的这封奏疏非常详细,不仅记载了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和种植方式,并且对它们所需的光照、水源、土样等方面的要求也做了具体描述。
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啊。
朱由检真没想到,徐老爷子被免职在家了,也没闲着,反而搞起了农业试验。
朱由检看了一下日期,这是天启六年的奏疏,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那会朝廷正忙于党争,也没有人重视这件事,随便打发了徐光启几句,这封奏疏就存进档案库吃灰了。
“徐老爷子是一个宝藏啊。”
朱由检心里由衷地赞叹,徐光启可以说是现在学贯中西的第一人。
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农业技术等样样精通,还擅长火炮研究,这样的大科学家怎么能够闲职在家呢,必须召入朝廷为官,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
有了徐光启,朱由检心中组建科技研究的计划就可以启动了。
徐老爷子就是现成的,大明科学院的首席院长。
看完这封奏疏,朱由检立马拿起笔来,写下诏书安排徐光启官复原职,并且切记不要忘了带上土豆和红薯的优良种子。
写完诏书,朱由检忽然想起了另外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
朱由检没记错的话,也是这个时代的人。
只不过,朱由检单纯记得《天工开物》的大名而已,对于宋应星的生卒年份,具体履历,是不晓得的。
“早知道要穿越,以前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些名人的传记看一遍啊。”
朱由检嘀咕了几句。
不过凭借皇帝的身份,在这个年代找个人应该不难吧。
宋应星应该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朱由检记得他是考过科举的,好像还考了很多次。
隔的距离有些远,王承恩也不知道这位主子在干嘛。
朱由检时而傻笑,时而忧愁,还不时喃喃自语的模样,王承恩有些迷惑,心道皇上到底看到了什么内容,居然情绪起伏这么大。
不过作为一个合格的近侍,王承恩秉承的原则是,皇上不说,他不问。
看到朱由检放下手里的奏疏后,王承恩急忙跑过去,提醒道:“禀皇上,现在是已经子时二刻,不知道是否准备歇息?”
已经十一点半了呀。
本来朱由检心里还是挺兴奋的,听到是这个时间点之后,困意就开始爬上心头了。
熬夜使人秃头,皇帝也不能例外。
想到明天还得爬起来上早朝,朱由检决定先躺平了。
……
远在江西南昌府奉新县的宋应星,不知道他已经被皇帝记挂上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