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冥碰到张之维和张怀义二人时,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前文曾提到过,张怀义偷偷跟着出山早就在老老天师的预料之中,张静清之所以没有拦着张怀义,其实,不乏趁机锻炼张怀义的想法。
而张之维虽前些年有过出山游历的经验,但回山后,张静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仍感觉张之维没有彻底褪去身上的“仙气”,虽然,比下山前已经强了很多,但依旧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其实,与其说是不食人间烟火,倒不如说是不懂人情世故。
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比以前了,过去的世界里,一个异人武力达到极致,即便是当朝皇帝都要忌惮几分。
毕竟,在古代像老天师这样的高手,如果想要刺杀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算不死,也要每日在恐惧中度日。
这也是为什么武当、天师府、少林等大派能经历无数风雨,即便王朝更替他们却超脱凡尘不受影响的原因之一。
而自从西洋的热武器开始慢慢传入华夏,这种局面便发生了变化,最开始还好,这些火器虽然威力巨大,但速度太慢,而且,不能连发,最多也就用来对付对付一般的异人,对张静清这种站在顶峰的绝世高手,仍旧产生不了太大的威胁。
可张静清明白这种热武器只要继续发展下去,迟早会对他们产生威胁,事实也的确如张静清所预料的那般。
自从他亲眼见到那种名叫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后,张静清就清楚的明白,属于他们异人的时代要过去了。
一挺机枪或许他还有办法解决,但若是几十上百挺即便是他也只有逃命的份,机枪尚且能逼得一人世界的武力天花板只能逃命,那么随着热武器继续发展,以后是不是还会有威力更加恐怖的武器诞生?
想明白了这件事后,张静清看到张之维身上的“仙气”时,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他要如此了。
对以后异人界的形势,没有人比老老天师看的更清楚,想的更明白。
所以,为了张之维以后着想,老老天师才不得不如此,现在不比以前,张之维身上的仙气只会在以后害了他。
相较于张之维的“不食烟火”,张怀义的问题则是贼性太大,无论对任何人都不能敞开心扉,这样虽然有些许好处,但却限制了他以后的发展。
无论是谁,如果这辈子连一个值得交心的人都没有,那他活的该是何等悲哀。
而且,这种人的结局往往都不怎么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已经死在李冥剑下的白鸮·梁挺。
虽然,两人不能一概而论,但还是有些许相似之处的。
基于以上种种,张静清才会趁着机会让两个人一起下山历练,就是希望二人能相互吸取对方身上的优点。
至于先前提到的事情,也是因为两名弟子一起下山追寻李冥的踪迹,而李冥要去的地方,做的事情,张静清不思考都能大致猜出来。
所以,一番思索后,张静清就偷偷跟在了两人后面。
其他人或许发现不了张静清的踪迹,可李冥却正好是其他之外的人。
当碰到张之维、张怀义二人的瞬间,李冥就察觉到了张静清的踪迹,毕竟,老老天师虽然修为高超,但就隐藏踪迹而言,他本人似乎并不擅长。
之后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虽说知道这是为人师者的共性,但谁让张静清平日里喜欢摆出“严师”的模样,现在把柄落在了李冥手中,为了不在弟子面前损害他树立已久的严师人设,张静清只能答应了李冥一连串“不平等条约”。
后来,李冥也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张静清,即便是贵为道教魁首,武林正宗的天师府当代天师,张静清也不得不为唐门众人的豪情赞叹不已。
跟李冥见过面后,张静清便独自返回了天师府,而张之维和张怀义则继续留在李冥身边历练。
一直等到倭寇军队解除封锁撤离后,唐门众人才在李冥的帮助下离开悬崖上的山洞踏上返回唐门的路途。
大老爷唐家仁的手臂和腿最终还是没能接上,没办法,这里的人虽然懂些医术,可接手脚这种活计他们实在没有经验。
加上倭寇的封锁,即便李冥不断使用万物回春保持活性,可时间实在太长了,最终离开时,大老爷的手脚别说活性了,就差没变成肉干了。
不过,对此唐家仁也不甚在意,用他的话说,老头子已经活了七十三年了,这次的活儿本就是抱着一死的想法来的,现在能留的性命已是万幸。
更何况,他又不是普通人,即便少了一手一脚,对平时的生活也没有太大影响,没了就没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相比于大老爷的洒脱,唐门其他人显然没有这般看得开,众人在返程的路上气氛依旧有些凝重。
不过,也只是有些凝重罢了,总体而言,众人的心情还是不错的,这次的活儿,虽然九死一生,甚至他们每个人都受了各种程度的伤势,但在李冥帮助下,最起码他们都活了下来。
对此,众人庆幸不已,若不是李冥及时出现,只怕此行十人最少有一半要留在这里。
其中,对李冥最为感激的人莫过于高英才,原因无他,当高英才醒来时,第一眼就开到了放在他身边白鸮梁挺的头颅。
困扰高英才十几年的噩梦也终于得以解除,原本木讷的高英才已经逐渐有了十几年前意气风发的样子。
现在的他恨不得飞回川省,将梁挺已经死亡的好消息分享给自己女儿,好让女儿能摆脱噩梦恢复正常。
除此之外,就是唐同碧、杜佛嵩这对乱世夫妻了。
仅一眼,唐同碧就判断出若不是李冥突然出现,他们夫妻二人不出意外都会死在那个青年的刀下。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