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这就是大龄剩女。
到了临淮之东乡之后,父亲朱五四才最终决定将朱佛女嫁给大朱佛女十二岁的朋友李富之子三十多岁的李贞。
三十多岁,妥妥老牛吃嫩草。那个时代娶不起媳妇很正常,官府又不鼓励生育,也别乱扯什么四等人,纯粹是胡扯。
朱佛女性格温顺,孝心至上,未出嫁时在家侍奉父母非常周到,善解父母之意,很受父母喜爱。
出嫁之后,悉心帮助李贞经营家庭,生活俭朴,勤劳持家,任劳任怨,温柔贤惠,侍奉公婆恭谨孝顺,信奉佛教,好修善行,平时很少吃荤肉,夜晚则朝礼北极星,日以为常。是典型的孝女、贤妻与良母。婚后生活虽不富裕,但夫妻恩爱,清平的家庭充满了幸福。
朱雄英想到这里感到羡慕了,或许这才是他所认为的爱情的样子吧。
朱元璋幼时,亲戚都比较贫寒,惟有二姐家还能吃得饱饭,二姐朱佛女经常接济娘家,一直得到姐夫李贞支持。
朱元璋曾这样评价二姐和二姐夫:“昔者朕居元时,生理艰辛,皇考妣甚为忧戚。惟姊孝专心,尔能同之,既有资助,岁歉不荒。”
要是没李贞夫妇,或许朱元璋早就饿死街头了。
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距离李贞居住不远的濠州也燃起了战火,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朱元璋也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队伍。
当时,李贞见乡里有人在广置田产,扩建府宅,不惜花费大量精力,想方设法聚敛财货,就叹息道:“此何时也,乃欲为富家翁耶?”
于是捐出自己家中所有资产,杀掉耕牛和小猪,置办酒食,招待乡民,与乡民约定,共同防守瞭望,遇事互相帮助。
为防御匪乱,李贞带领乡民在当地修筑了土圩,取名“曹公城”,保卫乡民。
虽然比起朱元璋的功绩微不足道,但这是小人物所能做到的最大努力的事情。
朱佛女嫁到李家后先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可能夭折。
次子降生后取名保儿,一家人非常高兴。而保儿就是李文忠的小名,朱元璋的亲戚大多不是靠关系走后门得到爵位,确实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
这种美好的日子自然不会长久。
元至正十年(1350年),保儿十二岁时,朱佛女不幸因病去世。
临去世之时,神志清醒,一点不乱,端坐床上而离开人世,时年三十六岁。
这算不算是心满意足离开了,此时她定然牵挂着去造反的弟弟。姐弟情深,可不是胡乱说说。
从此,保儿与父亲李贞相依为命。此后两年多时间内,李贞父子辗转浪迹于乱军之中,东躲西藏,朝不保夕,草食露宿,几不能存活。
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天十二月,李贞得到朱元璋率军南下攻下滁阳的消息,就立即带着保儿赶到滁阳军营。
见到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二姐已逝,李氏父子已成为他唯一的亲人时,忙说:“吾甥犹吾子也。”
便将保儿收为养子,改姓朱,取名文忠,并专门延请名师教他读书识字。
至正十七年(1357年),十九岁朱文忠开始领兵打仗,以骁勇善战著称。
像极了冠军侯霍去病。
次年,朱元璋攻下浙江严、衢、婺、处诸郡,命朱文忠在严州开置府署,掌管一方的军务,并经略那些尚未依附的郡县,李贞自金陵前往严州接受朱文忠奉养。
至正二十年(1360年),张士诚派遣其部将进犯严州及诸暨,两月不曾解围,严州百姓为此大为恐惧,李贞自己心里也很是不安,就主动提出帮助朱文忠权掌后方军务,督促朱文忠改变战术以攻为守,力战六日,真上阵父子兵。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二月,朱元璋在应天城内就龙凤王朝吴王位,下达皇帝圣旨,吴王令旨封二姐朱佛女为吴孝亲公主,封姐夫李贞为恩亲侯、驸马都尉。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