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世的科技水平和物流水准尚且不能实现内地和沿海完全相同的经济水平。
赵桓想在大宋实现完全平均,那有些异想天开了。
真正想改良内地百姓的生活水准,最靠谱的方法不是把路修到每个内地乡村,而是允许人口流动到沿海。
百分之六十的世界人口,其实都主要生活在沿海一百千米的范围内。
所以从唐朝中叶之后,国家的经济中心,税赋重点都到了东南沿海。
甚至大宋九成的税赋都取自东南。
赵桓出神期间,燕颖笑着说道:“官家不是一直思考怎么才能让百姓有更多的粮食吗?”
“我觉得可以让一部分人进入大海,这样内地百姓就拥有更多的土地了。”
燕颖只是无心之谈,赵桓却瞬间眼神一亮,觉得她说的简直就是人间至理,是打破中原王朝兴衰周期的一个根本之路。
人口增长,是每个中原王朝都要面临的最棘手社会治理问题。
晚唐人口只有六千多万,到了大宋这人口规模却翻了一倍,一亿两千万。
但人口增长的同时,土地却没有显着增长。
这不用多说,也能知道土地养不活这么多人口。
意味着每个人的人均粮食获取量都大幅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
之所以不是一半,是因为农业技术在迅速发展,亩产量正在提升,以及对外贸易获取了大量的粮食。
但要知道,粮食短缺三分之一,不是粮价上涨三分之一,而是粮价会上涨到三分之一的百姓吃不起粮食饿死为止。
没有人会甘愿去死,所以一旦人口暴涨,大量人口面临生存危机,就会爆发起义。
其根本无关天命、国运之类的任何事情,这就是一个生死存活的问题。封建国家的盛世,并不意味着百姓的盛世,而很有可能是大量人挣扎在温饱线上。
但燕颖的思路给赵桓提供了一个除了发展生产力以外的很好方向,用分配布局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说内地依靠耕地可以满足一亿人的人口所需,那大宋可以把这一亿人的粮食获取从今往后分成三个部分。
分别依靠耕地种田,海产渔获和海外获取。
其中耕地种田可以养活一亿人口,海产渔获养活一亿人口,对外的殖民经济庄园和商业贸易也能养活一亿人口。
大宋的人口上限可以从一亿迅速突破到三亿,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都不用担心百姓生活质量降低,或者达到王朝周期的上限,民不聊生,起义不断。
这个数字都只是估算,大海能不能养一亿人未可知。
但方向是绝对正确的,因为提高了整个国家预期可承载的人口上限。如果再加上从美洲获取的种粮,以及农业技术进步,那么人口上限会进一步提升。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