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的消息传出来,翰林院内正在等候消息的众人,义愤填膺之余,心中也微微松了口气。
表现得义愤填膺,乃汪俊坚持大礼议而被卸下礼部尚书的职务,而松口气,则是因为除了汪俊和孙交外,朝堂格局并没有大的更变,就算是议礼派的席书将要接任礼部尚书,但因其人在南京,估计来京城需要一段时间,这事尚有回旋余地。
诸位,既如此,你们先回去吧。杨慎先行罢手。
这也是让在场之人最感意外的情况,别人本来还觉得杨慎应该是最激动的那个,可能会即刻组织人疏,据理力争。
但没想到,杨慎却显得很平和,好像这件事符合其利益一般。
不过总算是没发生大事,结果尚在可控范围内,众翰林一边议论,一边离开聚集之所。
最后只有余承勋留在杨慎身边。
余承勋发出感慨:没想到结果又是重重拿起,轻轻放下,看来议礼风波还要继续。
杨慎没说什么。
余承勋的话,分明是在试探杨慎,见杨慎好似没听懂一般,便直接问道:用修,我们该如何做?
杨慎道:现在不挺好的吗?
余承勋苦笑道:但众士子的意愿,可不是让一个外臣来当礼部尚书,想半年前,陛下议礼,朝中多少人反对?而现在陛下正一步步达成他的目标,还不值得警醒吗?
杨慎神色冷漠:那又如何?你我现在有资格去改变什么吗?
唉!余承勋再次叹息。
身在翰林院,感觉已经超出一般读书人,但实际话语权并不高,就算做到首辅大学士又如何?难道皇帝在意蒋冕在大礼议的意见吗?杨慎道:回头我们去见见敬道。
余承勋很好奇,问道:你先前不是说,要跟敬道保持距离?为何最近……你总是去找他?
杨慎其实有点难以解释,他当侍讲学士前,已把朱浩归为敌对势力,可现在情况又有所不同,朱浩成为了知道他升迁内幕之人,从亲近关系来说,关系比他跟余承勋可能都要铁,虽有互相利用的成分,但确实难以割舍。
杨慎故作感慨:孙部堂致仕,乃陛下为朝局做出的平衡之举,敬道一下子失去了大靠山,将来在朝中处境会更加艰难,而以往诸多事情,他都与我们共同进退,这时不应该将他放弃。
余承勋道:难得你还惦记着他,希望敬道领你的情吧。
杨慎本来要带余承勋一起去见朱浩,不料余承勋借口有事先走了,杨慎便单独去找正在自家火锅店查账的朱浩。
没到中午,这里还是挺冷清的,做点小本生意真不容易……用修兄找我有事吗?朱浩神色淡然,好像经营生意比当官都更重要。
杨慎道:你该回翰林院了。朱浩笑问:为何?
杨慎冷冷道:孙部堂退了,从此以后,你在朝中没了靠山,不要总想着外放地方,不如安心在翰林院中做点成绩出来……以你的造诣,不出几年应该就可以升侍读,将来他人不会给你铺路,我却可以全力支持。
虽然朱浩觉得杨慎又是空口说白话,拿其习惯的空头许诺来支使别人为他干活,但不知怎么地,朱浩心里还是挺感动的。
杨慎能说出这番感性的番话,证明其还不是真正的白眼狼。
不必了。
朱浩笑道,孙部堂找到我,说已跟吏部问询过,要给我放固南方省份的缺,估计年后就走了,只是没想到他这么快就退了……世事无常啊。
你还是要走?杨慎皱眉。
朱浩指了指面前小二送的茶壶,杨慎摇头
表示不渴,朱浩道:我走了不挺好的吗?自己不烦心,用修兄你也少了一点烦恼。
杨慎皱眉:你以为,我怕你把某些事说出去?我既然做了,就不会后悔,陛下对于大礼议的坚持,连家父当初都没预料到,不然也不会选择他继承皇位。不过或许正如家父所言,当今圣正以这种方式巩固统治根基,将朝中老臣斥逐后,即可实现对朝堂的完全掌控……现在陛下目的正一步步达到。
嗯。朱浩点头。
别人看不出朱四坚持大礼议的动机,杨廷和何等精明,一眼就认清了皇帝的真实目的,借机铲除异己,彻底把皇位巩固下来。
杨慎道:敬道,本来我的打算,是未来你留在翰林院中,跟我互相有个照应,我替你挡一些灾劫,你替我出头做事。现在看来,你执意要离京?
朱浩笑了笑:孙老是这么说的,也不知道结果如何……人一走茶就凉,看看年前吏部那边怎么安排吧。
杨慎点头:若你已经决定,那我不会出面阻拦,但我希望你还是多考量,留在京城,虽然未必能得到他人器重,但至少你在翰林院中可以大展宏图。
大展宏图?瞧这话说得……
朱浩很想说,你杨慎画饼的功力不浅啊,要是我不知道你的为人,或许真被你这几句鸡汤话唬住。
你的官职还是我帮你搞定的,真以为自己本事大?当侍讲学士,就觉得自己可以给别人的未来铺路?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