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内,争吵不休。
争吵的来源主要在于两人,周一生听了许久,大概明白了两人的身份……
钱叔,中医管理署的成员。
中医管理署为官方组织,主要成员共十九人,足可见钱叔在港城中医行业中的地位。
另一人就是黄鸣山妻子所说的‘蒋教授’,浸会大学与港大医学院中医科的联席教授,却也是十九人议会中的一员。
两人到底在吵什么?
提案!
卫生署决议,将要开展中医师的执业考试改革,改革后全港中医师将面临全科考核。
周一生起初还不明白,这件事儿有什么可争吵的地方,可随着二人话题的铺开,也就逐渐明白了……现如今的港城中医师执业考核,会进行分科考核。
例如,某诊所专治跌打损伤,那么该医生只需要进行中医骨伤的专业考核。
有人专治皮肤烧伤,那么该医生也只需要进行中医皮肤相关的专业考核,这样的制度已经在港城持续了很多年,毕竟术业有专攻,很多医生靠着一张祖传秘方就足以行走江湖了。
而如果制度进行改革,这类医生所面临的肯定就是失业。
问题很明显……
皮肤烧伤、中医推拿、针灸等医师纯靠手艺与秘方吃饭,他们不一定需要特别多的专业知识,而中医师全科考核制度上台后,他们面对考卷、考题只有两眼一抹黑,一窍不通。
要说,想吃这碗饭,学习不就好了?
懂得东西更多,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但事实上,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钱叔便说:“奥,学习?考试!全港那些专科诊所,有几个年轻人?叔公辈的不用我说了吧?就靠着一张狗皮膏药吃饭的,你让六、七十岁的人去学全科知识,可能吗?”
“一纸制度变更,你们轻巧了,说是对患者负责,那他们呢?靠着这行生活了一辈子,除了这门手艺其他一窍不通,你们这是要砸了人家的饭碗啊。”
或许在旁人看来,钱叔的逻辑是不通的。
患者生死为大,哪里是一群半吊子医生的饭碗可以比的?
可要知道港城的环境不同……
很多人以为港台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中医鼎盛。
实则不然。
追溯特殊时期,的确有不少中医世家搬迁港城,但因为西医打压,与洋人的不信任,中医发展几乎处于停摆状态。
简单来说,那是一个‘以洋为贵’的时代,洋人的东西都是好的,而西医也展现了极其高效的治疗手段,感冒发烧明明一针就能解决,为什么要吃中药,做针灸拔罐,却迟迟不见疗效呢?
老一辈人或许会保守传承……
但他们的子孙后代却不行了,面对纸醉金迷的大港城,到底是当一钱不值的中医,还是做金融师、银行家、企业家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
于是乎,传承断代的情况出现了,当老一辈人离世,子孙后代所拥有的只是一些祖传秘方、偏方而已。
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些祖传秘方的效用,令人惊叹。
众所周知,来港旅游,少不得购置一些跌打损伤的药酒,专治胃病的特效中成药带回去,这都是秘方、偏方商业化后的成果。
北方的游客或许对此不太了解,但说起一个药,大家肯定都知道。
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
京都念慈庵的总厂就在港城,早年在大陆地区是没有售卖的,早些年的时候,张大爷每年回秦中都会带不少这种药回来,爷爷喝了都说好。
有人觉得不对啊,枇杷膏大陆一直有的呀。
嗯,是有,但绝不是念慈庵的,只是大陆药企的仿制品而已,至于效果如何,服用者大多有一个区分对比。
同样,这也是秘方商业化后的成果。
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情况,港城流传着无数中医大家传承下来的偏方秘方,商业化的只是小部分,很多人为了保护秘方不被他人骗走,也因为秘方的特殊性而没有进行商业开发,制药都是自己亲自动手、独家售卖。
新规上台,对于此类秘方、偏方的拥有着没有太大的影响,制药与医师无关,另有法规管理,现在能卖以后都能买。
但中医正骨、针灸、推拿,以及正如钱叔所说,一些狗皮膏药可过不了药审,他们只是凭着手艺混口饭吃而已,如果真能发财,早就发财了,何苦被一则新规逼得不知所措?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