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之事】
蜀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
葛亮曾经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之后,蜀汉各地多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私祭诸葛亮。
直至景耀六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诸葛亮死后二十九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
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廉政建设】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刘禅,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刘禅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
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在蜀汉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严定法律】
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
蜀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
而益州旧为刘璋所统治,所以法令废弛,地方派系坐大自强,刘备统治集团的强力介入破坏了相当一部分人称霸西南的企图,这种情况下蜀汉政权作为客籍政权面对着来自益州旧势力的阻挠。
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认为这不是苛法峻刑所留下的民怨,而蜀汉是建立在律令长期废弛,导致官民混乱君臣无道,紊乱了“纲纪”。
他说“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是指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叙,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
所以只有任法才能改变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只有威之以法,才能改变蜀土人士,专权自态,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的态势。
与儒家“崇礼”治世的观点不同,诸葛亮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的根源在乎“法”,因此,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法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
“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了不以法治国的严重后果。
“若乃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莱纷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穰苴之类也。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因此,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
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
“法治强于人治,要想强国图存,果然必需变法革新,改天换地。”
战国时空,秦孝公大喜过望,他从诸葛亮的视频解说中看到了秦国变强的方法与方向,虽然他没有诸葛亮,但是他已经找到了自已最需要,秦国最需要,秦人最需要的法家“丞相”。
……
“依法治国,这个国家方能永远强大,传之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可惜,朕之时代,没有商君,也没有诸葛亮。”大秦时空,始皇帝嬴政婉惜道。
大秦一统天下,这是亘古未有之大变局,大革新,这等局面,惟有大秦再有一位法家强臣,才能确保天下安定。
可惜,李斯虽有大才,师从荀子学得了法家精义,却不是法家强臣,亦不是他心目中大秦丞相的完美人选。
……
【治军思想】
诸葛亮不仅是治国大才,亦善治军,诸葛亮善于治军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治军以明。诸葛亮治军以明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正面来说,诸葛亮治军以明表现为:一、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诸葛亮认为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十五,其中明白地指出要“勇”、“廉”、“平”、“忍”、“宽”、“信”、“敬”、“明”、“仁”、“忠”等有关道德方面的要求。要求将帅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的才能。
二、规定严格的法令规定。诸葛亮亲自制定《法检》两卷、《军令》两卷,《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严格规定了对不听从教令的士兵“轻”、“慢”、“盗”、“欺”、“背”、“乱”、“误”七种情形的严肃处理。
其次,以信为本。诸葛亮治军重信。诸葛亮认为,“信,重然诺也。”
也就是说,“信”就是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
不诚者失信,如果不知道守信用,那么作战一定会失败,如果有法令而不能够执行,那么即使有百万之众,也是毫无用处。
反之,如果用信义来鼓励将士,将士没有不拼命效力的。
因此,诸葛亮强调治军要以信为本,认为要赏罚有信,因为用赏罚来判定功过,士卒就会知道守信用,就将帅而言,诸葛亮认为所谓信将,即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
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月31日到2月15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