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夫人:“安家千年世家,怎可一朝而丧。请贾大人务必通融。”边说,边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腰身。伸手把女儿拉倒身前,推向贾琏。
黄夫人:“贾大人,武安公,只要你高兴,我们母女就是你的。”
贾琏:“黄夫人,大可不必。安氏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在战场下面也得不到。我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女子,而放弃万千将士奋勇作战的成果。所有的谈判,都要建立在一种两族民众可以接受的基础上。”
黄夫人:“大人,改土归流,摊丁入亩,严重削弱了彝族土司们的利益。施行下去我们根本没法统治民众。威逼之下,不得不反。”
贾琏笑了笑:“夫人试为言之。”
黄夫人:“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后,彝族土司无力可图。彝族的权利结构也就解体了。彝族里黑彝族是贵族,是统治阶级。白彝族是自由民,还有半自由民,占了彝族大半。还有其他族类,类似奴隶。摊丁入亩后,白彝族就不再听从黑彝族统治。做为统治阶层的黑彝族,慢慢沦落成平民。”
贾琏:“于是,你们就煽动民族仇恨发动叛乱了。”
黄夫人:“贾大人,你不明白彝族上层权利的构筑,我们无法适应新的制度。就比如这婚嫁,彝族是黑彝族同黑彝族通婚,白彝族同白彝族通婚,有着严格的婚姻制度。土司特权丧失,阶层通婚也就没有利益可言。”
贾琏:“夫人,彝族何不施行彝族汉族通婚,化解两族仇恨。”
黄夫人:“贾大人,这不可能。汉族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彝族却不那么严格,视母族为兄妹,还有的地方有一女纳百夫的传统。你怎样施行彝族,汉族通婚?”
贾琏:“如果通婚会怎样?”
黄夫人:“只会有彝族女子嫁给汉人。如果通婚,男子会跟着男方仍然祭祀你们男方的宗祠。女方会保持彝族人身份。”
贾琏:“也就是说,彝族的婚姻等级制度,会把人群分开。”
黄夫人:“是的。男子留在彝族里。也会是白彝族,民间俗称的白儿子,没有统治权的。”
贾琏:“黄夫人,所以汉族彝族通婚,势在必行。还必须是光明正大的进行,促进两族的融合。”
黄夫人:“大人是不打算给我们黑彝族留条路了?”
贾琏:“夫人,汉人早期也是奴隶主,奴隶的社会结构,不是也走出来了吗?没有人一出生就高贵。要继续做统治阶层,就要转变思想,要么诗书传家,要么军功立家。”
黄夫人:“那要有多大不确定性?”
贾琏:“现在安享投降,可保留一县作为世袭,但任用官员仍为流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就是留给安氏最后的优待,一旦战败,什么都没有了。要保留土司,也是他人。”
黄夫人流露出一股失望。:“大人难道真不能通融?”
贾琏:“夫人,时代在进步。思想要改变,不然就会被时代抛弃。我相信安家通过战功与科举一样可以站在社会顶层,而不是通过一个女子来实现。既使短时间达到目的,也仅仅是一代,不会长久。”
黄夫人:“贾大人许诺的这些,又怎样保证呢?”
贾琏:“世事无常,一个人所说所做,只能靠信誉保障。至于百年之后,人都是会死的。儿孙的事情,有儿孙去解决,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黄夫人:“大人,我还是不相信。我想为我们之间加层保险,多层纽带。”说着再次拉起女儿的手,送入贾琏手中。:“贾大人,这就是我们之间的交易。我们外谈两族之事,內结两家之谊,贾大人行事能对的起我女儿就行。”
贾琏:“夫人,大可不必。条件已经谈好,安大人能施行,我们就可以歃血为盟。如不能行,整军再战就是。”
黄夫人:“汉官多狡诈,朝令夕改。我们是信不过的,除非我们之间有亲密的关系。贾大人是看不上我们母女?不足以侍奉大人?”
贾琏:“不是。夫人,令爱年龄尚幼,与我差距太大,如此就牺牲了令爱的婚姻幸福。”
黄夫人心想,你贾琏收的还少吗?现在做作起来。黄夫人展颜一笑:“贾大人看小女年龄还小,心生怜惜。就有我这个做母亲的,先代为履行职责,如何?”
贾琏:“夫人,这可不行……,置安将军与黄将军何地?”
黄夫人笑颜绽放,如同百花盛开。:“大人,我彝族可是可以一女招百夫,你同我说对不对的起他们?多余了。只要大人愿意,我母女可以同奉君子。”
……
第二日,贾琏给安享写了一封信。谈妥投诚条件,黄夫人与黄霞依依不舍的告别。然后心满意足返回,同安享商议投降细节。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贾琏也下令停止进攻,等待安氏的回应。
安享亲自来谈。条件增加了一些。安享的姐夫也获得一县世袭资格。然后安氏可以出去作战获取新的地区,进行他的土司统治。条件一如杨应龙的翻版。
贾琏协商完成,贵州战乱平息下来。一千多年的地方统治落下帷幕。从此整个贵州北部改土归流,正式纳入郡县统治。
黄霞就留在贵阳贾府,过着小姐不小姐,姨娘不姨娘的生活。贾琏接受不得,拒绝不得。拒绝了黄霞就是拒绝彝族的投诚。接受了,又过不去心里的关卡。
贵州的学童们接受了学政衙门的新要求,三十岁以上的,不再参加考试。十四五岁以下的也被排斥在外。剩下的人基本上都是青年人。又刚刚经历了一场人口减少。参考人数的减少带来的是竞争压力的大减。这恐怕将成为近几十年来压力最小的一场考试。
一些大龄考生,走关系寻门路,找到贾琏府上。贾琏都给推掉了。反而回劝:“已经三十,连个县试都过不了,走上科举之路也不会有什么前途。还不如经营家业,挣点钱财,不至于生计没有着落。”作为始作俑者,贾琏怎会开这道口子,给洪学政添难。
贾琏对于下面的反应有些不解。就问甄应嘉:“为何这一切举措下来,反对者很少?”
甄应嘉:“这,你就不明白了吧?考秀才以年老者为耻,考举人,以年老者为荣。能考中秀才的人,离着权利只有一步之遥,怎会甘心放弃?考童生的都是普通人居多,自是不会反应太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