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要,要。”
一大块西瓜,很快就吃完,现在还要。
虎头和他一样,都喜欢吃西瓜。
再给他挖一块。
沈大姐在旁边说:“吃完这块别给了,晚上尿多。”
正在吃西瓜,手机响了。
“李姐给你打的电话,这个李姐是谁呀?”
“李美敬,CJ娱乐公司的社长。”
李美敬打电话没别的意思,就是祝贺他,《燃烧》观影人次突破200万,问他有没有新项目?
《燃烧》7月11日在韩国上映,截止目前上映21天,今天8月1日,电影振兴委员会统计出20天的票房。
《燃烧》统计出观影人次2098471人,原本预计100万观影人次,在上映8天后,就已经打破。
《燃烧》不止在韩国票房不错,欧洲和北美票房成绩都已经超过预期。
欧洲票房最高的不是法国,也不是西班牙,而是德国。
法国票房821万欧元。
西班牙票房309万欧元。
德国票房836万欧元,德国还比法国晚上映一周。
德国晚上映一周的票房,反而比法国多15万欧元。
《燃烧》有一点独裁的影子,德国观众看《燃烧》,就像看自己国家的事,特别是崔成勋这个角色,激情、诱惑力的演讲,留着小胡子,特别像德国的小胡子。
70年代美国学者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名叫《浪潮》,这个实验结果就是,我们变成独裁,只有5天时间。
《燃烧》有一点《浪潮》的影子,结果就是人类进入集体后,智商是减弱的,每个人都有依赖性。
《燃烧》教会中这些女人,她们都依赖崔成勋,所以他才能这么轻而易举控制着她们。
《燃烧》在世界各地上映,引发激烈的讨论,美国70年代《浪潮》的实验,再次被拿出来说事。
不止宗教、金融、政治等等话题,还有独立个体和集体性话题。
特别是关于人类的欲望。
英国《卫报》就报道,当我们是尹正男时,能否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尹正男做空自己的国家,道德上肯定被批评。
但是换位思考,当我们成为尹正男时,我们每个人的选择,会不会和他一样?
《卫报》做出统计,统计人群就是观看《燃烧》的观众。
得出结果情理之中,又有些意外。
56.7%的观众选择尹正男同样的道路。
35.1%的观众选择不会做空自己的国家。
8.2%的观众选择弃权,他们也不清楚自己如何选择。
每个人都是利己的,多数人选择与尹正男一样,这点在情理之中。
意外就是《卫报》发现英国的新问题,英国民众对国家归属感减弱。
这点不是刚发现,而是早就发现,人们发现英国精英阶层,更偏向美国。
贝克汉姆、英国演员、金融人士,或者其他精英阶层,大部分选择去美国生活、工作。
英国演员更向往好莱坞,金融人士向往华尔街,贝克汉姆就是想多赚钱。
这时电影届还有很多经济、文化学者发现,《燃烧》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宝库,可以发掘的东西很多。
比如亚洲很多观众知道,亚洲金融危机不是西方媒体说的那样。
西方媒体说是亚洲国家金融系统有问题,一遇到点困难,经济就要崩溃。
《燃烧》告诉人们,资本追逐回报,亚洲金融危机确实与苏联解体、美国互联网高速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
通过数据分析,确实有很多金融公司,从1994年开始从亚洲撤资,转而投资美国互联网。
然后就是熟知的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
赵明诚不想再找投资,他现在有足够的资金拍摄《调音师》。
法国、西班牙、韩国目前为止票房分成,他最少能拿110万美元。
加上手里的钱,还有录像带版权分成,足够凑出来200万美元。
拍摄《调音师》他节省一些开支,有200万美元应该够。
这样他可以卖发行权、录像带版权、电视台播放权,《调音师》的版权还在他手上,以后视频网站兴起,还有网络播放权收益。
要比为别人打工,强很多。
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沈大姐听。
沈大姐支持他这么做,成立一家工作室就行,租十几人工作的办公室,用不了多少钱。
成立自己的公司,制作电影更加自由一些。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