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他却对1980年的大集很感兴趣,那种热闹场面,他只在电视和照片中见过,便有些雀雀欲试。
“那感情好。”
“李叔,我还需要准备些什么不?”李向东问道。
“不用了,穿好衣服赶紧跟我去村口集合,马上就要出发了。”李来福撇了撇嘴。
赶大集当然需要准备一番,一般情况下要么是去大集上卖东西,要么买东西。
但李向东家里的情况他再清楚不过,一穷二白,没有钱票,买不了东西,也没有能卖的东西。
硬要说的话,那屋檐下挂着的三串鱼倒是可以卖,但这种已经死了的晾晒鱼,本来就不怎么新鲜,再加上这边好多村子都靠河,花钱买还不如自己去打鱼,所以即便能卖也卖不上什么价。
今天过来叫李向东的目的,只是想带他去大集上热闹热闹,买不买东西倒是其次。
“好嘞。”
李向东答应一声后,就小跑着回屋穿衣服去了,等他这边收拾利索,村长李来福已经走出三四十米,还能看到人影。
“村长,等等我。”
嘴里一边喊着,一边快步向李来福追去。
等他跟着村长李来福来到村口时,便看到了一只由十一二人组成的队伍。
村干部除了年龄偏大的二队长李德江外,都来了。
村长李来福的堂侄李兴民也来了,其余还有五六个村民,都在三四十岁左右,身体相对比较强壮。
三辆牛车上装满了乱七八糟的货物,有青菜、布鞋、家禽、鸡蛋和粮食等吃的用的,其中最多的则是竹筐,总共占了一半还要多。
虽然才加入李家村两天时间,但李向东却知道竹筐是村里除种地外的主要营生。
这还要从李家村附近的墨子山说起,上面有没有墨子李向东不清楚,但山上却是长满了墨绿色的竹子。
而李家村因为背靠墨子山的缘故,不但自己经常去砍些竹子来使用,时间一长,这使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竹筐便应运而生。
在粮食都不够吃的情况下,去墨子山砍竹子编竹筐就成了李家村的救命稻草。
虽然不能让李家村因此而丰衣足食,但起码也能多换一点吃的用的,让村民们不至于因为没有吃的而饿死。
这些都没什么,唯一让李向东有些疑惑的是车上还有七八条小孩手臂粗细的棍棒,甚至还藏着三五把菜刀。
“难道说这去赶大集的来回路上还不太平?”
这是96年出生,生长在新时代的李向东所不敢想象的。
这种事情不好问村长,就在队伍上路后,找个机会问了问比较年青的李兴民。
“当然不太平了,咱们这次去的是小河南镇上的大集,需要走七八里地,经过四五个村庄,保不准就会有见财起意的。”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防……防……”
“防范于未然。”李向东接话道。
心中却有些疑惑:就咱们拉的这些不值钱的农产品,会有人见财起意?
“向东,可以啊!”
李兴民对李向东能将他记不住的话说出来,有些佩服。
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紧接着又道:“向东,你是不是也上过学啊?”
“上过几年。”
李向东十分谦虚道。
他虽然不是研究生或博士这种各个城市都抢着要的高端人才,但怎么说也是一个大学生,说上过几年学还真是谦虚之言。
但李兴民却当真了。
“比我厉害那么一丢丢,要不是我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里太穷,现在可能都成为大学生了。”
“一年级?你读幼儿园了吗?”
李向东好奇道。
“幼儿园是什么?”这会换成李兴民惊讶了。
连幼儿园都不知道,这读一年级和没读也差不多,学不了多少东西,和他这个真正的大学生就更没有什么可比性了。
七八里路,牛车慢悠悠的和平常人走路的速度差不多,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李向东闲着无聊,只能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李兴民聊着天。
在队伍中,就他们两个是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其他人年纪最小的都三十多,在有年龄代沟的前提下,李向东别无选择。
李兴民因为十分向往村干部的原因,经常跟着村长忙前忙后,所以知道的比一般村民要多一些。
李向东便将自己的一些疑问,旁敲侧击的问了出来,如村里有没有一个三十岁左右,名叫李兴国的人,或着一个七八岁,名叫李荣光的小孩。
小孩子的大名或许李兴民没有听说过,但如果村里有个叫李兴国的三十岁男人,他肯定知道。
结果却是李家村根本就没有这号人。
甚至,连隔壁村他姥姥家也没有。
好像和他有直接关系的人都消失了一般,这让李向东肯定了他之前的猜测:这可能是一个类似地球的平行空间,否则不可能会缺少父母爷爷这样的直系亲属。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