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林灰印象中,即便是前世,在互联网迅速崛起之前,人们唯一训练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模型只能是用狭义知识。
而林灰手中就拥有相当多的狭义知识,且水平什么的应该比现在西方世界所用的不知道高多少。
从硅谷为了获取狭义知识每年砸几千万美元的架势来看。
林灰手中的一些狭义知识如果能够拿来变现的话要比利用标注数据变现还方便。
但这仅仅是理论上容易变现。
林灰没有绝对的话语权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威性。
林灰怎么去向潜在的受众去说其所拥有的狭义知识资料要比现在硅谷所用的普遍材料更高明呢?
其实潜在的买家林灰倒是清楚的很。
要知道就算是在往后几年对大量的狭义知识感兴趣并且又不差钱的买家其实也不是特别多。
林灰估计这个时空下可能对大规模狭义知识库感兴趣的买家无外乎是microsot、google之类的超级巨头。
不过纵然是知道这些潜在买家,林灰也不可能去主动找对方啊。
那样的话岂不是成为了兜售么?
而兜售等于直接丧失了主动性。
毕竟按照买家的思维逻辑是:
兜售等同于卖家对产品不自信。
亦即商品缺乏权威。
对于有的商品缺乏权威等同于直接给判了死刑。
买家凭什么要为缺乏权威性的内容买单呢?
或许这只是林灰的臆测,但林灰觉得这种事情是大概率事件。
没权威性,纵然是更高水平的东西。
想拿来换钱也是很蓝的啦。
而拥有了绝对的权威性,事情则不一样了。
很多时候就成了卖家市场。
买家上门求着那种。
就像尹芙·卡莉描述下的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算法团队兴衰轮转不断。
但哈佛、牛津之类的高校却始终不用担心没有算法团队去同他们进行合作。
毕竟某种程度上这些顶级高校在狭义知识尤其是在部分nlp开发离不开的语言知识上几乎就等同于权威。
这种情况下别说这些高校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
甚至是很多算法团队也得看人家脸色。
拥有权威性。
水平没那么高也很容易吸金。
甚至是不需要这些高校亲自去产出知识。
某些时候甚至可以直接对“通行知识”进行贴标。
对,没错,知识贴标。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躺着赚钱。
而且是躺在大气层那种。
很美好,不过很遥远。
不过林灰也不必要太灰心。
因为涉及到话语权的追求,林灰并不孤单。
和林灰同行并不是某人。
而是一个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古国。
林灰相信通过不断的求索会一天实现涉及到话语权的终极追求。
理想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现在没有话语权,想要依靠一些狭义知识去换钱是很难的。
除非是去找一些跟哈佛、牛津同一水准的高校,要他们为林灰背书。
不过这样一来岂不是成了看别人脸色赚钱?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