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一十三章 出现了,传说中的偏方!

第五百一十三章 出现了,传说中的偏方!

“......”

会议室内。

随着几个话题尽皆遇阻。

现场的气氛顿时又一次变得有些压抑了起来。

不过很快。

意识到这种氛围会对士气与心理造成很大打击陆光达便重新起了个话题,对李觉说道:

“李指挥,我听说新来的一批粮食已经到了?”

听到粮食这个词。

李觉脸上原本紧绷着的线条总算也柔和了不少。

他转头看了眼老郭,笑着说道:

“没错,四支车队加起来的物资大概一百多吨吧,粮食应该有八十到九十吨——这还是扣掉路损后的数字。”

“好家伙,八十到九十吨?”

陆光达顿时眼前一亮,忍不住舔了舔嘴角,难以置信的问道:

“能有这么多?”

这个话题虽然是他刻意引申出来的,但他事先却并不了解具体的数字——基地高层得到消息的时候,他人还在戈壁滩呢。

陆光达的意外令李觉很受用,他重重点了点头,朝会议室外努了努嘴:

“当然有,那些物资就在外边的空地上,你大可自己去看看嘛。”

“而且据说这批物资里头还有很多土豆和精面,蛋白质的含量总体都不低。”

啪——

陆光达见说勐一拍掌,脸上涌起了一丝红润:

“这可太好了!”

李觉给出的这个消息像是冬日里升腾起的暖阳,将陆光达心中的阴霾瞬间驱散了大半。

要知道。

在今天之前,221厂的粮食储备已经见了底,前景迷茫。

陆光达....或者说每个领导身上的压力都很大。

毕竟.....

厂里的人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是几十斤几百斤粮食就能解决的范畴。

目前221厂的员工总数大概是1.2万人,其中人员配置非常复杂:

负责厂区内线警卫的驻军是西海省某涉核部队,编制团级,实际配置得到过加强,人数大概1500人左右。

普通工人7000多人,包括了各种技术工种、劳力还有副业队——副业队主要负责西海湖捕鱼、金银滩草原上的畜牧以及其他一些杂事。

科研人员4000多人,大部分都是国内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海归留学生400左右。

同时不同的人员定位,分配到的工资、粮食份额都是不一样的。

这三类人群中,科研人员的口粮配备最高。

无论是专家、组长还是刚到基地的大学生,每人每个月的口粮配额是26斤——不是主食26斤,而是所有食物26斤。

工人每月的口粮配额是22斤。

警卫部队则是21斤。

这是什么概念呢?

后世普通快餐店里一碗米饭的规格大概是150克,压实摞高一点基本上破200没啥问题。

也就是后世一个成年人每天三餐光米饭,就要500克左右了——早餐算少点儿。

其他加上青菜、肉类这些配菜在内,一天吃个两斤左右其实很正常。

但在如今这个时代。

即便是最顶格的科研人员,一天也就只有400克出头的粮食配额。

更无奈的是。

由于目前的粮食产量和其他一些原因。

从221厂落成到现在,配额就没拉满几次过。

由于缺乏足够多的蛋白质。

很多人....得,也甭说很多人了,就说陆光达自己吧,此时他的脚踝已经水肿成有拳头那么大了。

陆光达自己无所谓,但问题是类似他这样情况的职工数量却不少。

因此在过去这段时间里。

粮食的严峻性甚至已经超过技术上的问题了。

眼下得知基地新到了百吨粮食,你说陆光达怎么能不兴奋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粮食这个消息带来的动力。

陆光达整个人的气势立马振奋了不少,只见他飞快的搓了搓手掌,对李觉说道:

“李指挥,我能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下边的同志们吗?这可是个提高士气的绝好机会!”

李觉点点头,朝陆光达挤了两下眼睛:

“当然可以,其实老陆,不瞒你说,宣传部那边已经在准备这事儿了。”

“大概今天上夜班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纯路人’的消息传出来了。”

陆光达微微一愣,回过神后顿时笑了起来。

确实。

兔子们可是靠宣传发家的,这种机会连他陆光达都能想到,何况搞政工的专业人士呢?

随后陆光达又看了眼桌上的那些外文资料,又对李觉问道:

“李指挥,那么这些文献......”

李觉见状与老郭对视一眼,老郭意会的来到陆光达身边,从密码箱里取出了几本书:

“老路,这几本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的书我拿走,其他你自己看着分吧。”

“不过分之前记得用铅印备个份,翻译成后再大范围铅印一遍,毕竟都是孤本。”

“到时候我们再组织一次专家组会议,讨论讨论哪些资料可以公开给普通成员。”

“对了,记得给淦昌、开甲还有能宽他们留点资料,要不然他们估摸着今晚就提刀去找你了。”

陆光达一拍胸脯:

“放心吧,我自个儿有数,我每个人给他们留两本书,够意思了吧?”

老郭:

“????”

说着陆光达便嘿嘿一笑,生怕老郭反悔似的盖上行李箱:

“行,老郭,那我就先整理资料去了哈。”

“有了这些资料,老子就不信链传递这块tmd还能难住我们!”

看着干劲十足的陆光达,老郭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我就等着喝你的汾酒了,光达。”

陆光达回了他一个大拇指,点赞.jpg。

受父亲邓以蛰这个‘老酒鬼’的影响。

陆光达平日里也很喜欢喝上两口,品类上酷爱清香型的汾酒。

不过酒这玩意儿酿造的时候需要消耗粮食,在条件艰苦起来后,国内产酒的数量便降低了许多。

受此影响。

陆光达也只好暂时中断了自己狂饮的作风。

他在自己的床底下藏了两瓶汾酒,每当项目有所突破的时候才会悠哉哉的喝上二两。

有些时候的下酒菜是花生米,有些时候会掰小半片的压缩饼干来压胃——他这种级别的专家每个月都有极少份额的压缩饼干和咖啡供应。

如果实在没东西了,就往榆树叶上抹点盐巴干嚼。

对了。

顺带一提。

陆光达在戒酒之后另外找了个新爱好,就是抽烟.....

总而言之。

眼下老郭说要去找陆光达喝汾酒,寓意不言而喻。

随后陆光达又与李觉、彭梦熊二人握了个手,便拎着箱子离开了会议室。

待陆光达离去后。

老郭又与李觉闲聊了几句,同样很快起身告辞了。

.......

老郭目前的身份是华夏科学院学部委员,也就是后世的中科院院士,在国内的力学领域地位极高。

同时在基地内则兼任九院副所长,算是基地内的中高层领导,在时间安排上相对比较自由。

加之今天他刚和蔡少辉驱车往返接近400公里去贵德交接物资,舟车劳顿人困马乏。

因此李觉便很大方的给他放了个假。

不过老郭并不准备就此歇息,而是打算在基地内熘达一圈后,就去找蔡少辉继续带队进行项目研究。

毕竟如今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秒必争,自己偷闲喘口气,国家就得憋着了。

至于要去哪儿熘达......

老郭的心中很快也有了决断。

离开会议室后。

老郭沿着二分厂的主干道一路直行,朝厂区的西南方向走去。

此前提及过。

如今的221厂内设有18个厂区,总面积接近一个县的三分之一。

每个厂区的间隔一般都在四五公里,从一个厂区到另一个厂区,步行往往需要半个小时以上。

为了让员工们可以快速从生活区抵达这些分厂,李觉他们在修筑基地的时候,特意建了一条铁路。

这条铁路外联海晏县,在此前没出事的时候用于运输物资。

对内则充作类似后世地铁的‘班车’,定时运送员工们上下班。

它还有个很直观的名字:

通勤火车。

其中二分厂的通勤站台便在厂区的西南侧。

老郭熘达到站台的时候,恰好有一列通勤火车冒着烟,哼哧哼哧的抵达了站点。

老郭出示了自己的员工证,随准备下班的工人们上了车。

过了一会儿。

匡次匡次——

通勤火车慢慢开动了起来。

二十分钟后。

火车抵达了十八分厂的站台。

十八分厂是基地的**领导机关,地下指挥中心,科技档桉、行政档桉地下库,医院商店、邮政和生活区、影剧院等都位列于此。

所以在私底下,十八分厂还有一个绰号:

总厂。

下车后。

老郭跟着人群离开了站台,通过警卫同志例行的审查,顺利进入了十八分厂的厂区。

当然了。

这里说是厂区,实际上都快和一个小镇的文化广场差不多了。

接着老郭按照记忆又走了一段路,最终抵达了一处挂着221基地职工医院】的建筑外。

比起贵德县姚福川负责的卫生所,这座职工基地无疑要‘正规’许多:

这座职工医院的占地面积足足有数百平方米,外围是一排高大的围墙,大门处两扇铁门左右敞开,宽度约莫有个两三米。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