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路易十六和乔治三世、保罗一世他们三个跑来找大明借钱的行为,朱劲松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而曾诚和刘怀文等人就多少有些担心。
倒不是担心路易十六他们赖账不还,毕竟这个小破球上应该没谁敢赖了大明的账,问题是这三个瘪犊子玩意一借就是几十亿龙元,折合白银那也足有个几亿两!
虽说大明国库也不差这么点儿钱,而且这几亿两白银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流回大明,可那毕竟是几亿两的白银,就这么借给蛮子们
刘怀文甚至公然叫嚣:“要借就请陛下用内帑的钱往出借去,反正国库空虚到能跑老鼠,是万万没钱的。”
而曾诚也十分赞成刘怀文的态度:“四十亿龙元那可就是四万万两白银,打几场灭亡倭国的战争都够用了,凭空借给那些蛮子,岂不是要拖累咱们大明的发展速度?”
其他一众大老们的态度也都差不多,除非路易十六他们借了钱之后不把钱带走,只带走大明淘汰下来的那些军械,然后再每年按时支付利息。
而朱劲松则是被这些大老们的脑回路给惊呆了自个儿刚刚还吐槽说路易十六他们几个不咋要脸,回过头来一看更不要脸的都是朕的肱股大臣?
借钱不带走钱,然后再每年按时支付利息?
那些搞网络小贷砍头息的看了都得直呼内行!
心中暗自吐槽了一番后,朱劲松却还是笑着对曾诚等一众大老们说道:“众卿一心为大明的国库考虑,朕这心里很是高兴,可是朕又不得不说,众位卿家还是看的短了些。”
刘怀文不服气的哼了一声,反问道:“不就是那么点儿息子钱?虽说这些息子钱也不算少,可是跟咱们大明自身的发展比起来,那点儿息子钱才哪儿到哪儿?”
朱劲松笑道:“息子钱?区区几个息子钱,就算是九出二十归的息子钱也未必就看在朕的眼里,朕所看重的,可不仅仅只是借钱给他们这么简单。”
说到这里,朱劲松干脆伸出一只手掌,做了个虚握的动作:“朕要的是,整个小破球上面都使用大明的宝钞,再不济也得让大明宝钞成为小破球所有国家的储备货币!”
刘怀文却毫不客气的说道:“让其他那些蛮子国家用咱们大明的宝钞,那咱大明的宝钞不就变得少了?原本这国库就够空虚的,您老人家再这么一折腾,好嘛,干脆连猫都得饿死!”
曾诚等一众大老们也都赞同的点了点头,表示咱们大明的宝钞本来就少,根本没有多余的可以施舍给那些蛮子小国,要是陛下您老人家非得愿意折腾,那您就可着内帑里的那点儿钱折腾,千万别祸害大明的国库。
朱劲松却瞥了刘怀文一眼,反问道:“宝钞那破玩意不就是你们户部拿纸印出来的?多了少了的又能怎么着?”
要是搁在影视剧里边儿,这时候就得天昏地暗外加狂风四起,同时还得配上电闪雷鸣的特效才行。
可惜的是,朱劲松并没有穿越到什么玄幻仙侠位面,自然也就没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特效来衬托,而原本应该表现的吃惊、震惊的曾诚和刘怀文等一众大老们,却都是一脸懵逼的望着朱劲松。
这话让陛下他老人家说的似乎没毛病?
就在曾诚和刘怀文等一众大老们还处于懵逼状态的时候,朱劲松却又接着说道:“小破球上任何一个国家,生产出任何一件实体商品,它都是有固定成本的,其中包括物力成本与人力成本,流通到市场上之后又会产生运输成本和营销成本。”
“如果以金、银、铜等实体货币来计算,得出的成本和能够赚到的利润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换成了大明宝钞之后,这个成本的高低就变质了它不再由实体货币来定价,而是由宝钞的价值来进行定价。”
“如果其他的国家各自使用各自的货币,他们就可以自行规定货物的价值,很难受到大明宝钞价值的影响,顶多也就是汇率上的变化。”
“反之则不然。”
“在其他国家全都使用大明宝钞做为官定货币的情况下,如果咱们大明认为一块钱的大明宝钞能买十斤大米,那么一块钱的大明宝钞就能买十斤大米,如果咱们大明认为大明一块钱的宝钞能买一斤大米,那这块钱就只能买到一斤大米。”
“而且,咱们大明的宝钞可不是直接白送给他们的,这里面又涉及到了实体货币的兑换其他那些蛮子小国想要使用大明的龙元,就得拿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来换。”
“当越来越多的真金白银都流入了大明,你们户部自然也就可以印刷更多的龙元宝钞。”
“如果大明有需要,自然也就可以通过操纵龙元宝钞价值的方式来收割其他那些蛮子小国的财富,从面补贴大明自身所需。”
“”
朱劲松越说越嗨皮,而曾诚和刘怀文等一众大老们则是越听越心惊,额头上的冷汗更是冒个不停得亏这皇帝是咱们大明的皇帝,倘若那些蛮子小国当中出现一个这么阴损毒辣的皇帝,咱大明岂不是很蛋疼?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滔滔不绝的朱劲松才算是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并且做出了最后的总结:“能通过龙元解决的事情,就尽量不要用火枪火炮搞得那么血腥,更不能像宋朝老赵家的那些蠢蛋一样,明明手握交钞这么个大杀器,却被人玩的跟二傻子一样!”
被朱劲松这么一说,曾诚和刘怀文等一众大老们顿时有一种无言以对的感觉整个大明朝廷最喜欢用火枪火炮说话的,就是陛下您老人家!
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虽然对朱劲松这种乌鸦笑猪黑的行为很是不耻,但是曾诚和刘怀文等人却又不得不承认朱劲松说的有道理。
就以大送为例。
北宋初期,大送每年铸钱量基本在100万贯以上,送仁宗庆历时达到300万贯以上,送神宗时最高年份据记载达到了506万贯,还不算近100万贯的钱铁。
做一个横向对比:唐代铸币量最多的年份也只不过是一年33万贯,一般年份则保持在10万贯上下,大明近三百年的国祚,所铸的铜钱全加到一起也没有送神宗那一年铸出来的多。
根据大送历年发行铜钱的数量和磨损量来算,到北宋末年,在市场上流通的铜钱应该在3亿贯左右,然而大宋不仅没有产生通货膨胀,反而还经常性的钱荒,交钞也正是因此而发展起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