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治被任命为云南巡抚,左清秋相当于直接把他推向了绝路,不去就是抗旨不遵诛九族,去投奔吴三桂也是谋反诛九族,不投奔吴三桂的话吴三桂必杀之,当然这样的话能给自己留下个好名声,毕竟名声已经臭名昭著了,如果最后能够得个“小节有亏,大节不失”的评价,就谢祖谢宗了。
左清秋为啥这么愤恨朱国治呢?
朱国治,这个当时全国最富有的江南之地巡抚,搜刮无度,人称朱扒皮,而且一手炮制了清初三大案之二江南奏销案和哭庙案,不知道害死了多少江南士绅和文人墨客。
江南地区,经济极为发达,自宋元以来,一直都是国家的重赋重税之地,被称为国家经济支柱也不过分。明初洪武更是下令户部官员不得使用此地人员,就是害怕他们当户部高官后会对江南地区有所包庇,给国家的经济造成损失。但是,这长久的重赋政策,给广大劳动人民增加了无比巨大的负担。
在小康熙元年,江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绝收,莫要说缴纳赋税了,就是个人的生存都成了一个问题。时任江宁巡抚的朱国治丧心病狂,勾结鳌拜,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和前途,不顾百姓的死活,毅然决然逼迫民众缴纳税粮,这无疑给民众的生活雪加霜。
作为巡抚,朱国治自然知道百姓的粮食就那些,再剥削,也就不过一亩三分地的量,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文武缙绅身。缙绅群体作为地方的精英,即便是巡抚也不敢大肆侵扰。狡猾的朱国治将这种情况汇报给了清廷,说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以及溧阳县这四州一县的地方缙绅,有粮不交,理应革除功名。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官由科举出,不管是生员还是举人,这样的功名都是莘莘学子一生所追求的,这也是他们能够享誉地方的凭证和后盾。结果,朱国治的一张奏折,革除了一万多人的功名,并且逮捕了3000多人。人数之多,前所未有。原本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此时却被戴枷锁,尊严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这就是“奏销案”,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江南士人的心,他们也对朱国治恨之入骨。
这也是当年左清秋去办学没有在位辅政留下的最大遗憾之一。
也是在这一年,朱国治还一手炮制了哭庙案,顺治离职,各地都举行仪式,搭建各种祭台去祭奠他。朱国治自然也不会放弃表哀思的殷勤机会,他不仅在府衙大搞灵堂,而且也在苏州文庙兴建了吊唁场所,场面十分隆重,每天都有大量的官员以及民众前往祭奠。
早已愤懑不平的江南人民决定借此机会,大力揭露朱国治和任维初毒害人民的行径。100多名生员齐聚苏州文庙,他们明显是有备而来,其中金圣叹拟了一分哀悼词,并敲响了文庙的大铜钟,闻声而来的村民越来越多。秀才们声泪俱下地控诉着任维初的罪行,请求道员张纪等官员主持公道。正当官员们准备接过诉状,场面却愈发失控,村民们义愤填膺,冲出阻拦,直逼朱国治,吓得朱国治面色苍白,连连招呼官兵维持秩序。
道员张纪等人面对此情此景,也不能全然视而不见,他们接受了秀才们的诉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任维初贪污腐败以及与朱国治狼狈为奸的恶行逐渐被披露出来。眼见事情的发展对自己越来越不利,朱国治决定先下手为强。
朱国治一方面篡改了供词中对自己不利的内容,另一方面派人快马加鞭前往京城告状,他颠倒黑白,歪曲事实,倒打一耙,诬赖这群秀才们犯下三大罪状,一是鸣钟击鼓,惊扰先帝仙灵;二是目无王法,殴打朝廷命官;三是藐视清律,撰写匿名贴文。
此时康熙年幼,主少国疑,左清秋又无暇顾及,以鳌拜为首的辅臣们决定对这群秀才从严处理。处斩金圣叹等18位秀才,其中处斩并没收家产,家人流放的有倪用宾、金圣叹、王重儒、薛尔张、姚刚等8人,处斩并没收家产的有丁观生、朱章培、徐介、唐尧治、冯郅等10人。处斩当日,家人连收尸的机会都没有。一场为民请愿的“哭庙案”就这样以悲剧的形式收场。
这两件事一直是左清秋引以为恨的事情,而始作俑者都是这个朱国治,可事后朱国治却如没事人一般,完全没有受到任何惩治,左清秋这次终于逮到机会了,一定让他去死,来告慰那些冤死的士绅们。
双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1月11日到11月11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