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通还是建议死守长安,他认为朝着汉中方向突围,凶多吉少,与其在平原上被谢贼骑兵追上杀掉,还不如抱着必死的决心,与长安城共存亡。
话虽有理,但是在场的权贵们不想死啊!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凡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谁愿意走到最后一步。
长孙顺德站出来说:“依臣看,现在正是突围的好机会。诸位想想,谢贼主力都在攻打函谷关,长安城外的人马并不多,我军二十多万人马一起冲出去,他们如何拦得住。如果这样拖下去,等到谢贼攻下了函谷关,重新回师长安城下,那咱们就真的没机会了。”
屈突通反驳:“函谷关守军,乃是我军精锐中的精锐,没有那么容易被谢贼吃掉的。”
长孙顺德:“诚如你所说那样,即使函谷关守军没被吃掉,但现在潼关已失,谢贼只需派少数人马守住潼关即可,我方援军根本攻不破潼关,更别说回援长安。再说那王世充,臣以为他根本就不会派援兵,因为他现在被徐世绩、罗士信打得哭爹喊娘,自顾不暇,哪里余力来援助我军。”
群臣默然,长孙顺德说得确实在理。
李元吉力挺突围方案,上前说道:“父王,关中大部已失,仅长安一座孤城,怎么挡得住敌军进攻,还不如去汉川郡,那里地形险要,不利于骑兵作战,正是我军步卒发挥自身优势,击败谢贼的好地方。”
重臣裴寂也很赞同:“殿下说得不错,老臣也同意朝着汉川郡突围,一旦到了那里,我军进可反攻陇西,退可远走巴蜀,进退有路,足以立于不败之地,此乃汉之刘备用过的方略。”
三国时期,刘备巅峰时就是占据了汉中、巴蜀、荆襄部分地区,和眼下的李唐颇为相似。
李渊听明白了,其它臣工也听懂了,裴寂之策就是让李渊再走一遍刘备的老路,以巴蜀汉川郡山川之险阻挡敌军进攻,然后形成割据之势,以待天下大势发生变化。
李元吉见李渊还在犹豫不决,失声劝道:“父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儿臣愿意带人先去试试,如果可行,父皇再带大队人马赶上。”
长孙顺德:“此行凶险,殿下切不可以身犯险,还是由臣带三千人去试试。”
李渊见状,很是感动,当即拍板,由长孙顺德带人尝试向汉中突围。
是夜三更,唐军悄悄搬走堵塞西城门洞的木料石料,打开城门,向西一顿狂奔。
唐军的一举一动,自然是逃不出虎侯军的耳目,他们前脚刚出城门,后脚尉迟敬德他们就知晓情况。
尉迟敬德按照谢天虎的意思,对于这小股敌军视而不见,让他们跑。
结果就是长孙顺德率领的三千人,在极度紧张中,飞速狂奔,以打破人体极限的行军速度,仅用四日就抵达汉川郡。
消息传回长安,李唐朝廷士气大涨,纷纷准备突围。
老将屈突通还是有些疑虑,他跑来对唐王说:“主公,上次我军突围,贼军竟然不予追击,其中必定有诈,还望主公慎重。”
唐王问:“那依将军的意思?”
屈突通:“不妨再派一小股人马试试看。”
李渊想了想,点头同意。
两日后,又有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半夜打开长安西门,朝着汉中方向狂奔。
这次轮到尉迟敬德不淡定了,若是唐军按照每次几千人,每次几千人,蚂蚁搬家式的突围,那还得了,他召集人马就准备追击。
杜如晦赶忙劝住尉迟敬德,并对他说:“唐军怕的就是半路被我军骑兵追击,故而迟迟不敢突围,将军此去,岂不前功尽弃。”
尉迟敬德反问:“那就这样又让唐军跑掉?”
杜如晦想了想,回答:“追还是要追一下,不然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但是又不能让这股唐军遭受重创,我看就派五百骑军在后面追赶一阵便是。”
于是乎,五百虎侯骑兵追着五千唐军步卒跑了几天,杀掉其千余人,才掉头返回。
消息再次传回长安,李渊算是放心了,这点损失完全在他接受范围以内,他对屈突通说:“将军看明白了吧,城外贼军确实兵力不足,他们的主力在围攻函谷关,一时半会回不来,即便追击我军也造不成多大损失,所以全军突围势在必行。”
屈突通也知唐王决心以定,便不在坚持,不过他建议全军突围时,要留精兵断后,防止敌军追击。
李唐全军上下,二十万青壮及其家眷整整三十五万余人,各自打包行礼,准备突围。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