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官升任为太监,宫女升任为太令。
也就是说,应昭并不打算在内廷里头分内官和宫女之间的区分,凭本事晋级。
并且对内宫的人员进行调整,尽可能不收太监入宫,就算收也得是某些不成长大的战敌之后,经过培养和洗脑再用。
其实应昭也考虑过废了太监,但第一个反对的反而是陶太监这个老人,应昭权衡之后,还是选择了保留,但尽可能不要用汉家孩子。
养不起送入宫内当太监,这是一个悲剧。
本不该出现。
不过陶太监被应昭安排为司礼监太监,但陶太监拒绝了,他说想要留在皇帝身边扫洒清道,司礼监跟礼部干一样的活,一看就没有前途。
应昭也是被逗笑了,最终改为神宫监太监。
这么一来,陶太监出门,就有人称呼为陶神宫了。
但这也奠定了汤国一朝,太监以神宫监为最的基础。
处理完了基本的框架,剩下的就是一些制衡手段了。
大理寺改为十一部之外的衙门,负责立法。
刑部只有执法权,没有立法权。
同时设有都察院,都察院升迁任免由皇帝直接管理,并且除了皇帝,吏部无权调动都察院官职,都察院官员升迁只能在都察院内部升迁,职务为监督、弹劾,没有风闻奏事的权利,弹劾之前必须要有证据。
都察院设有正三品左右都御史,正四品副都御史若干(负责对接各州法务,在朝堂,掌管诸如经历司等官职),从四品佥都御史(负责各州暗探走访)。
州设有从四品左右御史大夫(坐堂官),正五品御史大夫若干(在野官负责一州)。
郡设有从五品左右监察御史(坐堂官),正六品巡察御史若干(在野官负责一郡)。
县设有从六品左右按察御史(坐堂官),正七品巡访御史若干(在野官负责一县)。
农社有从七品观察使(坐堂官)。
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基层官员如下:正八品采风,从八品采访,正九品录事,从九品检员。
都察院就是独立在十一部和大理寺之外的三法司之一,负责督察。
不过暂时这个官会和军队一块运作,因为蜀州之外大片土地,可都是敌占区。
至于军权就是天策府管理。
应昭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管举国上下的战兵。
各州设有都司,根据战争需要,设有军区,然后还有协调用的总督。
暂时战线前不用怎么变化。
后方则是改为军政部、军法部、军需部、军参部、军情部、军宪部六个部门,每个部门领导为上柱国,简称柱国,正二品大员。
军政部:兵源、退役、抚恤。
军法部:纠察、审判、处刑。
军需部:兵造、屯垦、财政。
军参部:预算、派军、参谋。
军情部:暗杀、刺探、破坏。
军宪部:立法、内审、风纪。
至此,框架罗列好了,但官员却不够。
应昭放下笔,先把自己带来的官员安排上。
张桂领了户部尚书,暂时权知仓部尚书,统管两个部门,先忙起来。
管你想要做的事情多么伟大,没钱没粮没物资都得完蛋。
要不然《大明王朝1566》的开头为什么是算账?
账一算,钱不够,就得搞钱,那蛋糕就这么大,你要搞钱,就等于损害别人的利益。
那么如何搞钱和防御,这不就将阴谋搞起来了?
所以应昭也是这么切入的,他要搞钱,落户就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