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是江国强。
地包,是烟海当地平民百姓对地痞、无赖、流氓一类坏人的统称;在地包后面,再赘上一个姓氏杨字,成为杨幸福的外号专称。
对于这样一个含有贬义色彩的外号,杨幸福不仅不以为耻,反而十分得意,他觉得,这可以让大家直接感受到自己的可怕,产生畏惧心理。
由此可见,地包杨之恶,令人发指。
记得那次抓捕地包杨的收网行动中,不知道对方是提前得到风声,还是抓捕计划泄密,他和其手下的几名要犯,提前跑地跑,窜地窜,不知所踪。
以至于准备半年的打黑行动,最后又是以逮到几个小喽啰而告终。
在打黑除恶行动结束大约一个半月后,地包杨带着手下,偷偷潜回本市。
九月的一天,于大海接到线人情报,说地包杨可能藏在他的老巢:安全地带娱乐城里。
于大海马上向局领导汇报,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情报没有被完全证实之前,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更为了保密,暂时由他和搭档于坚负责秘密追踪。
经过上级领导研究决定,同意他的计划;但严令他们两人,只限于跟踪、蹲守,不得擅自行动;如有突发事件,必须立即报告;在得到支援后,才能采取进一步行动。
当天晚上,于大海和搭档于坚,开始在安全地带附近的一栋烂尾楼里,秘密蹲守。
连续蹲守五天之后,他们没有发现地包杨活动的任何迹象。
就在两人怀疑情报是否有误时,第六天的清晨,大约六点多钟,天空虽然已经放亮,但薄薄的雾霾,还是把人的视线,限制在大约一百五十米左右。
他们两人当时正准备交班,于大海用望远镜观察周围环境,突然,看到地包杨和鬼手等几个骨干分子,偷偷从安全地带的后门闪了出来。
这几个家伙,小心翼翼地查看一番后,地包杨带着鬼手朝药山急匆匆奔去。而其他几个,鬼头鬼脑地冲向车库。
根据对方行动轨迹,于大海和于坚分析认为,对方准备兵分两路,急着去干什么事情。
面对突然出现的状况,本着打蛇先打头的原则,他们两个商议决定,暂时不去理会那几个乘车的歹徒,把主要目标锁定在地包杨和鬼手身上。
根据对方选择的山路方向,于大海第六感判断,地包杨准备外逃。
这一大胆推测,让于大海不安起来:为什么蹲守五天,没有发现对方任何活动;但是,这些家伙一露面,在第一时间,竟然是开始外逃?
难道这次秘密追踪,又已泄密?!
可这次计划,除了几位局级领导知道之外,局里其他同志,包括刑警支队等中层干部都不知道,难道大人物是局级某领导?
这个想法,让于大海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
再说地包杨,他这次把握逃跑的时机,颇带心理学方面的考量:
用五天时间,消磨于大海两个人的蹲守信心,等他们开始怀疑情报准确性时,利用其警惕性松懈机会,以兵分两路的诡计,开始逃亡行动。
根据自己掌握的情报,地包杨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大概在上初中时,便开始与社会盲流混在一起,整天无所事事,干些偷鸡摸狗之类的苟且之事。
地包杨虽然奸诈狡猾,但脾气暴躁,非常冲动,他能缩在老巢里呆这么长时间,肯定有人警告过他。何况,根据他的智商,根本策划不出这个具有一定反侦察能力,并带有一定心理学特点的逃跑方案:
利用较长时间,消耗对手的耐心,在其懈怠之时,采取兵分两路,相互牵制的方式,实施逃跑计划。
根据对方的整个逃跑计划分析,他们可能已经知道,执行蹲守任务的,只有于大海两人。
在他们的逃跑方案中,还附有一个欺骗性掩护:
假如有人发现地包杨在药山活动,如果在不了解那个秘密的情况下,按惯常思维,一般会误以为他是在晨练,从而被其误导。
但可惜的是,如此缜密的逃跑计划,却毁在提前行动这十几分钟。
于大海认为:这个计划,很有可能出自大人物之手。
按照蹲守规则,于大海应该在六点三十分,与于坚交接后,撤离蹲守地点,而地包杨却是在六点十八分左右开始逃跑的。
假设大人物是本局局级领导,他肯定知道蹲守的具体时间,以及交接程序,因此,他应该警告过地包杨,等两人交接班完成后,在于大海离开再行动。
但恐惧意识,常常大于理性,特别是那些有过亡命经历的罪犯!
所以已如惊弓之鸟胆的地包杨,由于恐惧心理发生作用,促使他提前开始逃跑计划。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