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崧阐释了稍微有些烧脑的理论后,迅速回到了命题本身。那些诞生于宇宙洪荒之初的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也罢,大荒山无稽崖下的女娲补天石也罢,流芳百世的《石头记》也罢……这些冥冥中的故事未必虚无缥缈。或许他们的本质就是与人类意识产生了纠缠态”的量子存在。
于是一切都“合理”了:
芹溪公子邂逅灵石幻境;张铭成为百无禁忌的空间旅行者;小说中的虚拟人物可以幻化书仙,还能与凡人一样转世轮回……
李崧再次强调,他认定尘缘未了的鹿儿被张铭囚禁了,恰是基于这个理论。从二人的情感纠葛来看,明月之夜义无反顾跳入忘忧湖的鹿儿是纯粹到极致的,对张铭的芳心暗许更是义无反顾的。
张铭的功利心,是非心,分别心先是将鹿儿推向幽冥,二人缠绵不灭的“纠缠态”让鹿儿在幽冥间仍然要经历百般凄苦。痛彻心扉的张铭如今自认大彻大悟,然而他对这段孽缘不肯放下,产生了强烈的执念。
不要小看这股执念的“纠缠怨力”,它能将鹿儿推向万劫不复。与此相比,幽冥江湖之内困顿鹿苹的邪灵或许只是小巫。
李崧劝诫张铭尽快放下执念,至于放下执念的心法,李崧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在故事中流转的佛陀,天帝,梵天,诸神或许都有智慧。真正的智慧或许就是冥冥中与你产生”纠缠态“的念力,不必强求,追随本心即可。
飞机遭遇气流颠簸,眼前的“光栅栏”倏然消失了。张铭在座椅上沉沉睡去……
梦中,忘忧湖边明月夜,鹿儿枕在他的胳膊上……
七天假期结束,神隐小馆一切如常。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张铭在曹雪芹面前没有透露半个字,二人依旧在神隐小馆与“忘忧湖花园城18层9U”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张铭的沉默不是对曹雪芹不信任。而是一想到要对清朝文人解释“量子物理”“波粒二象性”“相对论“……张铭似乎已经看到了曹雪芹一脸蒙圈的表情,只得作罢。
忘忧湖边的初夏甚是惬意。荷香清幽,凉风习习。这座城市悄然走进了一年中最诗意的季节。神隐小馆开始陆续出品一些应季的消暑甜品。
比如清甜可口的糖桂花冰粉,祛湿解暑的龟苓膏,还有张铭用小石磨精心研磨的冰镇芝麻糊。这些都是性平温和,又清凉消暑的食物。正所谓医者仁心,张铭认为冰淇淋,雪糕等生冷刺激的冰食不利于健康,从不售卖。
神隐聊斋仍然是张铭的精神寄托。通过与李崧的对话,张铭不再期待某一个说书人道出惊天的“重大线索”。因为”有缘“的故事,即使远隔九天之外,也会建立起冥冥中的”纠缠态“。答案在内心的慧根,而不是”寻觅真相“。
真正的聊斋说书人是启迪慧根的上师,而非凌凌七与蒲松龄这样的江湖线人。
虽然没有与曹雪芹分享李崧的故事,但是张铭却将刚刚得到的感悟告诉了曹雪芹。曹雪芹深以为然,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我们主动邀请”灵兕圣主大王“前来做下一个说书人如何……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