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何以红尘怨 > 浮梦长安背景资料之霓裳羽衣曲

浮梦长安背景资料之霓裳羽衣曲

5历史记载

李隆基是唐朝中叶的一个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后期李隆基为奸相杨国忠巧言蒙蔽,不理国事,但他对音乐艺术还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隆基酷爱音乐,在古代君王中。李隆基对音乐的研究应该是最深入最精通的,会吹拉弹奏各种乐器。

相传,李隆基曾经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李隆基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

很想把梦中的乐曲记录下来,让乐工演奏,让歌女们舞蹈。他不停地想啊想啊想,想起一点就记录下来,就连白天上朝的时候,他怀录还揣着一支玉笛,一边听大臣读奏本,一边在下面偷偷按玉笛上的孔笛,寻找曲调,他为了仙曲都入迷了,可是还谱不全这首曲子。十分苦恼。

有一次,李隆基来到三乡译,他向着远远的女儿山眺望,山峦起伏,烟云缭绕。顿时产生了许多美丽的幻想。他把在梦中听到的仙乐全想起来了。立即在谱子上记录下来。创作了一部适合在宫廷演奏的的宫中大曲。

李隆基命令乐工排练霓裳羽衣曲,令爱妃杨玉环设计舞蹈,为了让他们有个好场所排练,李隆基在宫廷中建立了一个梨园后泛指唱戏的地方。

杨玉环与宫人日夜赶排。终于,练好了一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在一个盛大的节日上演出。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仙乐奏起,杨玉环带着宫女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群臣的眼睛都看直了。但杨玉环的舞裙被梅妃踩到,使整只舞功亏一篑。

6作者介绍

唐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唐明皇李隆基685年762年,汉族,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玄宗个人素质优秀,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

710年7月21日景龙四年六月二十日,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女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杀韦后与安乐公主等,拥其父唐睿宗李旦复位,被其父立为太子。

712年延和元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

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

7艺术成就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后来,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皇后周后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复原了失传200年的霓裳羽衣曲。是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霓裳羽衣舞即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唐代宫廷乐舞。其由来传说不一:有的说,唐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归而作之有的说,此曲是婆罗门曲之别名有的说,唐玄宗凭幻想写成前半曲,又将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改编成后半曲合而制之。白居易有首诗,对此曲的演唱作了详尽的描述。

8名家点评

此曲的伴奏乐队,除了前面提到的磬、萧、筝、笛以外,白居易还提到“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筚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就是说还用到箜篌、筚篥、笙等乐器。而唐文宗在宫廷里表演时,却用了玉磬四簴架与琴、瑟、筑、萧、跋膝管、笙、竽各一件。看来其乐队编制比较接近清乐的系统,这一点可能与它追求文雅的效果有关。

此曲的音乐,据碧鸡漫志引唐郑嵎津阳门诗注的记载,其“散序”是唐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回宫之后依据他对女儿山的神奇想象写成的。这一部分白居易认为相当精彩,所以他在重题别东楼之一诗中说“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歌与破则是在凉州进天竺的婆罗门曲以后,吸收它的曲调续写而成的。所以在霓裳羽衣曲中,既有本国的创作曲调,又有外来音乐的改编曲调。而外来音乐则取自印度的佛曲,用它来表现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由此可见,霓裳羽衣曲对于外来音乐的吸取,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新奇的感觉,表现作者所追求的那种神幻莫测的境界,在艺术上是有独创性的。

选自搜狗百科霓裳羽衣曲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