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回武帝,武帝对季聿修的印象还停留那个流着口水趴在地上啃土的时刻,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蓬头稚子竟能在两年内脱胎换骨,变成一个舌战群儒提问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丝毫不落下风的天才。
自此,小季聿修年少成名。
顾澜玉因教子有方,成了贵妃,那时,她不过锦瑟年华。
季聿修长年在太傅府里学习,要很久才回宫里一趟。
武帝因长年征战留下的伤痛病倒了,由皇后垂帘听政,季聿修渐渐的分得一些差事,全是太子他们挑剩下的,地方偏远,条件艰苦,大多吃力不讨好,但季聿修从不嫌弃,事无大小,给他就接,接下就干,他不仅脚踏实地的干完了,完成效果还超出预期。
就这样,季聿修擅为民解忧的名声一点点的传开了去,找上门的人越来越多,太傅府门庭若市。
皇后拿不住季聿修的把柄,便把气撒在了顾澜玉身上,想发设法的找由头折磨顾澜玉。
季聿修有次回宫,顾澜玉声音微弱,神情憔悴,但见了季聿修立刻浅笑着与他说自己累得很,下不了床了,便躺在床上与他说话。
一别几年,季聿修长变了模样,继承了他那美艳生母的外貌,性子更成熟稳重了。
季聿修似有许多许多话要与她讲,但左右不过一些日常话题。
问了问身体可好,一餐吃多少饭,说一说去往外地办差事的途中见闻,诉一诉顾明允跳脱的思维,不听指挥的行为。
说着说着,一滴血从顾澜玉不经意间搭在床沿的指尖滴落,季聿修看得清楚,蓦地瞪大眼睛,一脸惊骇,如遭雷击。
印象中,顾澜玉打小养尊处优,从未吃过苦,更别说是受刑。
那天季聿修坐得端正,一动没动,因为顾澜玉不想让他看见,她脸色苍白的一边喊着热,一边把身上的薄被踢下床,盖住了那几滴血。
彼时已入深秋,天气凉的厉害,围着炭火都会觉着冷,哪里会热呢。
季聿修见过顾澜玉后没过几年,那些被皇后所害,无辜惨死的妃子的族人们——一堆朝臣,联名上书将皇后轰下了台,关进冷宫待审,墙倒众人推,亲近皇后的官员纷纷倒戈,奈何皇后家族庞大,父兄手握重兵,镇守边关,处死是不可能处死的,顶多撤掉冷宫里的宫人,任其自生自灭。太子愚孝,不忍生母受苦,领三万募兵逼宫,一路砍杀,王宫血流成河,死的朝臣和宫人不计其数,杀红了眼的一群人提着刀气势汹汹的闯进武帝寝宫。
顾澜玉孤身一人守在武帝榻前,执一只黄金凤钗守护者病重不起的“武帝”。
儒雅的太子一手执剑,一手抖开一丈长的卷轴,上列着皇帝上百条罪状,诉尽其生平罪状,斥其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紧不慢的念完最后一条,太子扔掉卷轴,大声勒令皇帝退位。
这位没吃过苦经历多少挫折的太子啊,死于优柔寡断废话太多,连床上躺的是不是自己老子都没搞清楚,身形笔直的在榻前跪着巴拉巴拉一通说教,殊不知,他每多说一个字,守在殿门外的募兵就死一打。
季聿修早得了太子造反的消息,提前潜入王宫转移了武帝,为掩人耳目,留下了贵妃做戏。
太子逼宫被擒,被剥了储君之位打入天牢。季聿修救驾有功众望所归的成了储君,为宣太子,顾澜玉则成了皇贵妃。
宣太子外出办差时邂逅一青年名医,与少年将军云天欤一起连哄带骗将带回王宫为武帝治病,不出一月,武帝的病情好转,能亲理朝政。
当时有传言说武帝缠绵病榻并非旧疾发作,而是皇后为把持朝政,给武帝下了毒,失势生后怕事情败露,便撺掇太子谋反。
可惜了那位儒雅的太子殿下,一无所知的被生母利用,错过了整个江山。
太子被废以后。
本来所有事情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宫里偏又传出了皇妃与皇子罔顾人伦厮混在一起的惊人言论。
至于这皇妃与皇子说的是谁,但看皇后祸乱朝纲入住冷宫,太子逼宫搬进天牢,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便不难猜测传闻中的皇妃和皇子分别是谁了。
开始并没有人把这传言当真,觉得显而易见是冷宫那位曾经权势滔天的皇后不甘失败,着人放出的谣言。
一个怨妇罢了,且先让她得意几日,只要没人理她,流言自会消停。
但是时间久了,传言非凡没有消停,反而愈演愈烈,不仅宫里有,连宫外也有了,且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各个都声称是亲眼所见。
如,长相貌似宣太子的男子牵着一蒙面女子逛庙会,那女子的眉眼像极了皇贵妃。
又如,自称是宣太子的男子为一容貌倾城倾国的女子与某某公子大打出手,那打人的男子温柔的唤那容貌倾城的女子为,玉儿。
天下谁人不知当朝宠妃的大名为顾澜玉。
这些事儿终是闹倒了经历了诸多波折现在只求能够平静度日的武帝那里,步入老年的武帝有些相信了,他派人跟了季聿修三天两夜,发现其果真与一蒙面女子有接触。
武帝把宣太子召进宫,一问才知,那蒙面女子是一地方官员的友人之女,原名,江韫玉。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