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我家仓库通山寨 > 40、战斗4

这次轮到鬼子趾高气昂了,不到2小时,队伍就走了十多里路,而且只有几个地雷,看着路的痕迹,明显是这帮土匪看到他的趟雷办法,把地雷都起出去了。边的金二狗也不停的拍着平田一郎的马屁。

其实几个中队长对平田还是很鄙视的,折腾了一大午,鬼子自己就折损过百人,伪军也是死伤过百,结果连个人毛都没看到,队伍也只前进了二十多里路,还在那得意。。。。

又前进了一会,不但老百姓开始走不动了,就连那些伪军也开始抱怨起来,毕竟都已经下午一点多了,从早晨折腾到现在,已经饿的不行了,平田当然听到了抱怨声,他也知道之前对伪军的压迫有点过份了,所以,他不介意现在表现一下他对属下的宽容。

他正要下命令,让队伍停下,原地休息。只是他不知道,他已经踏入了虎头军的埋伏圈。

刘存志和孔捷简单商量一下以后,为了救出老百姓,决定用V字形阵型来埋伏敌人,因为时间比较仓促,所以阵地都选的道路两旁的土丘。甚至位于V字头的战士,就埋伏在路两旁的排水沟中。

平田一郎正要下令队伍停下休息,突然耳边传来连续的“轰,轰,轰~!!!”爆炸声音。

这是鬼子踏入刘存志布置的雷场,整个雷场长将近600米,刘存志把山寨所有仿制的定向地雷都用了。这定向地雷可是对密集队伍杀伤的不二法宝式武器,其内部装填六百克从现代购买的塑胶炸药和八百枚——一千枚钢珠,一旦引爆,塑胶炸药在爆炸瞬间产生的威力会将钢珠以爆速激射出去,形成一个扇形冲击波,在五十米范围内无人能幸免!

这些定向地雷都埋设在路两旁的土丘,所以从孔捷望远镜观察看到,道路边升起一团团烟雾火焰,而每一团烟雾火焰下面千八百枚钢珠呈扇而以爆速向那在公路行走的士兵猛扫过去。那些士兵们完全来不及作出反应,甚至排在队伍外侧,离定向地雷近的家伙们,被当场打成两截,整个公路开始升腾起来大量大型埋在路面下地雷爆炸后产生的巨大硝烟,而路两边的地方则是升起红色雾气,那是被定向地雷喷中的身体,便被金属风暴撕扯成碎片,从残缺的身躯喷出的血浆形成呛人的血雾,红得骇人。

日伪军士兵在钢雨中绝望地惨叫,有的离地雷太近,直接被喷碎,或者被拦腰截成两段!蜇伏的钢雨被激活了,处于杀伤范围之内的日伪军,不管是步行的还是骑马的,都在它的咆哮中变成碎片,或者血葫芦,无人能幸免,被直接喷死的还好就怕那些没被直接喷死的,孔捷就在望远镜中看到,一个鬼子军曹身被喷出几十个小孔,他一边惨叫,一边像用手捂住疯狂向外喷血的创口,可是几十个创口,他哪里捂得过来,很快就在痛苦中倒地了,正规阵地惨叫声震天动地!

爆炸硝烟散去,暴露出屠宰场一般惨烈的景象:长达六百多米的雷区内,近7-8百名日伪军横七竖八的躺在血泊中,有很多已经支离破碎,更多的则被打得跟筛子一样,在血泊中直打滚,惨叫不绝,声不似人,没有一个还能站起来的!就连平田一郎也被飞溅而来的钢珠打瞎了眼睛,一个眼球爆裂开来,另一个眼球血淋淋的挂在脸颊,疼得死去活来!

此时埋伏在V子口位置的独立团一营的士兵只觉得背脊发凉,倒抽一口凉气!太他妈的吓人了,这哪里是打仗,简直就是屠杀。

埋伏在V子尖端下面公路排水沟里的,除了特战队员外,就是一些战斗技能最好的老兵,他们马越公路,开始对押运百姓的鬼子,发起了冲锋,远处的狙击手也开始对离着百姓稍远的鬼子展开狙击。

路两旁布置的迫击炮也开始轰鸣起来。这次还有刘存志新组装好的4门掷雷炮,就是煤气罐大炮。这四门炮这次主要是负责帮助八路军进行火力压制,主要是这玩意的准度的确不行,而且射程最远才1500米,不过就是这种在现代看来只有中东或非洲民兵使用的东西,在孔捷眼中,这绝对是宝贝。

现在他就看着操作这玩意的虎头军士兵,生疏的摆弄着掷雷炮。刘存志的这个掷雷炮是用医院使用的氧气瓶改装的,口径大概140mm,结构非常简单,就是四个橡胶轮胎加钢铁焊制的车架。操作手一边在忙乎,一边还回答着孔捷问话。

当圆滚滚的煤气罐改装的炮弹搬出来时,孔捷两个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孔捷问道:“你确定这玩意不是航弹是炮弹?”

其中炮组的组长回答道:“俺们刘司令说了,这就是用啥煤气罐改装的,我们往里面塞了三十斤tnt,十斤铁钉,再加这煤气瓶本身也可以产生两三千块碎片,杀伤力绝对杠杠的,绝对比挨一枚50公斤级航弹还带劲,杀伤半径绝对超过航弹,俺们司令说过,杀伤半径应该能达到40-50米。”

回答完孔捷的问题,他就不在说话了,他指挥两名士兵抬起一枚重得要死的炮弹,小心的装进炮管里。值得一提的是,这炮弹不是装进去的,而是套进去的。炮弹尾部有一根跟火炮内径差不多的平衡杆,平衡杆外面才是飞翼。套进去后,那组长一拉炮绳,只听到轰一声闷响,炮口腾起一团烟焰,炮弹从炮膛内冲出,平衡杆尾部喷射出长长的火光和白烟,一路呼啸着飞出去,很快就砸到公路面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