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十月十三日。
因在天启朝党锢之争而罢职的朝廷文武官员相继回到了京城,比如徐光启、王在晋、毕懋康、孙元化等人也相继被召回。
至于为什么要召回他们,原因无他,作为穿越者,朱由检很了解在晚明官员里面,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其实不是孙承宗,也不是袁崇焕,更不是卢象升、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等明末将领,而是这批能制造火器火炮的科学家。
徐光启,一生致力于数学、历法、水利得很方面研究,更精通农学和西学,著有《农政全书》、《几何原本》等书籍,而且对枪炮的铸造也懂,可以说是学贯中西的大科学家了。
毕懋康,火器专家,在崇祯八年,利用燧石制造出大明第一把燧发枪。
孙元化,火炮专家,对火炮的制造非常熟悉。
这些都是朱由检非常需要的,这样的人才朱由检怎么可能不重用。
因为他深知,要对付后金和蒙古的骑兵,最好的办法,代价最小,收获成果最大的就是利用火枪和火炮,毕竟冷兵器在热兵器火枪火炮,特别是成建制的热兵器队伍面前,这可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后世不是有句话,说机枪的出现,游牧民族就变得好客了起来,虽是一句调侃的话,但也说明热兵器的厉害之处。
大明之所以不利用火器对付蒙古和后金的骑兵,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火器,实在是太过简陋,点火慢、麻烦,准度不高,威力不大,受天气影响等等缺点。
嗯,好吧。
准确的说是大明财政穷,没钱造枪,更别说制造成本更高的火炮了。
在机枪没出现之前,火枪一般都是大量武装军队,以成建制的方式,加火炮,什么蒙古骑兵、后金骑兵都是一堆烂肉。
而且从成本来看,一个好的骑兵训练起来可难了,不但马术要精熟,弓箭武艺都要精通,可是一个燧发枪兵,只要训练好了站队,会装子弹扣扳机就行了,至于精准度什么的,在数量面前几乎是忽略不计。
所以说,一旦大明的工业产能和粮食跟得,暴兵的速度绝对不是骑兵可以比拟的。
但明末大明的财政几乎接近,甚至已经到了收不抵支的地步,差点连军饷都发不出来,那有什么钱去制造火器啊,而且还是大规模的建造。
但现在朱由检却没有这个顾虑,他有惠民商行每年都能带来千万两收入的财源,而随着商行的扩大,收入更高了,所以更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唯有担心的就是粮食与工业制造水平!
粮食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质,而制造水平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但凡火器时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更深一点来说,就是你的后方制造弹药的速度与质量保证前线部队消耗与使用。
如果不能,当火枪的子弹打光了,那就连烧火棍都不如了。
朱由检想到这,顿时觉得脑门被压了一大石,头疼的很,看样子自己还得找个机会到制造火器的地方看看,适当的改造一下,制造兵器的地方。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把地雷,手榴弹什么的都做出来,这些可是好东西啊,将来自己平定天下就靠这些了。
一想到这里,朱由检不由的高兴了起来,随即问身边的王承恩道:“大伴,制造兵器和火器的地方归哪个部门管,朕想去看看火器?”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既然想到了火枪,就准备到造火枪的地方去看看,反正徐光启他们明天才到京城。
王承恩当了这么多年的太监,自然对朝庭的一些官职对这方面自然熟悉得很:“回皇爷,这制造火器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工部的军器局,主意制造刀剑盾和弓箭,二是内监的兵仗局,主要负责制造锦衣卫所需各式盔甲兵器以及火枪火炮。”
朱由检听到这,顿时明白这兵仗局就是皇家兵工厂,他还以为都一样,都是制造兵器的地方,但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区别,于是吩咐道:“那好,朕就去兵仗局看看。”
这兵仗局是内监八局之一,设掌印太监一员,提督军器库太监一员,下属有管理、佥书、掌司、监工等人员,在皇城之内,离紫禁城也没多远,几里地的距离。
朱由检坐着龙撵七拐八绕,很快就到了兵仗局。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