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两万大军,孔有德信心大增。
沅水,源自贵州省云雾山鸡冠岭,经黔东、湘西,入洞庭湖。这条江很特别,上游贵州段,显得桀骜不驯,一路切峪削壁,横冲直撞,奔腾湍急中游凌津滩至桃源县段,水流开始变缓下游桃源至武陵、龙阳至洞庭湖段,水势愈发温柔,水宽一里左右。
孔有德漫步在美丽的沅水江畔,查看水势。
沅水很美,象一条天汉银诃,漫江碧透,晶莹可爱。如绸缎、似琉璃,纯净无杂质,一笑可鉴,掬手可饮。
可惜,孔有德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夫,他顾不得欣赏沅水美景,而是在认真考察合适的渡江点。
他选中了武陵,此处水势平缓,江宽四百步,完全在红衣大炮和佛朗机炮的射程内。
就是此处,好地方啊好地方!恭顺王哈哈大笑!
一个“好”字,顿将这如画美景,化作修罗战场。
大明崇祯二十年六月十八日,沅水之战打响。
清军在沿江一里处架设炮台,这个距离他们的红衣大炮可以打到明军,而明军的佛朗机炮和虎蹲炮打不到他们。
炮台修得很好,不仅修了炮垫,前面还修了一道矮墙。这种矮墙可以保护己方炮手免受对方炮弹碎片伤害。尽管这个距离,对方的中小型火炮打不到自己,天佑军士卒依然严格按照炮兵操典的要求,一丝不苟地砌着炮台。
他们曾经是大明朝最优秀的登莱火器兵,现在是清朝的“天佑军”。
岸边,清军还布设了一些佛朗机炮。又把一些虎蹲炮运到小船上。
这个时代的炮弹分三种:实心弹、霰弹、开花弹。
清军的三千斤红衣大炮装的是实心弹。这种炮弹内部没有火药,主要用于攻城和射船,对工事破坏性极大,但是对人员杀伤力不强,射程远。…
虎蹲炮主要装的是霰弹。炮弹内部没有火药,由数斤铅铁小丸或者碎石构成,以杀伤人员为主,对工事破坏性不强,射程近。
佛朗机炮主要装开花弹也可以装霰弹。开花弹是爆炸性弹丸的别称,内部装有火药,炸开时弹片四射,犹如花朵绽放。
因为炮弹內部装有火药,对步兵的杀伤比霰弹更大,射程比虎蹲炮远,比红衣大炮近。开花炮弹在明代中后期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宁锦大捷。
开花炮弹本是国之利器,但因为满清的炮术思想重在推毁敌方工事,比如城墙、船只、望楼、鹿角、拒马之类满清把杀伤敌方人员的事交给步骑兵,不重视用炮杀伤敌方人员,导致清朝后期,开花炮弹制作法居然失传了,要向洋人买开花炮弹。历史上,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时,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
美丽的沅水南岸,布满了上千艘清军船只。虽然多是些小舟,数量之多,也令人骇然。远远望去,仿佛无数只蚂蚁。
孔有徳令旗挥动,第一批五十艘小船开始渡江。
“轰!轰!轰!”
明军的各类火炮开火了。
清军的瞭望手们,认真估量着明军火炮的位置,记录下来。
“天佑军”曾经接受过西夷教官的训练,很多人精通数学。
第一批小船被击沉了十余艘,狼狈撤回。
令旗挥动,第二批小船渡江。
“轰!轰!轰!”
明军的火炮再次轰鸣,清军的瞭望手又现了对岸十几门新的火炮。
接着是第三批小船试探。
等到把对岸火炮布置情况,摸得差不多了,清续顺公沈志祥将旗一挥,清军的红衣大炮、佛朗机炮明末清初的时候,清军也有佛朗机炮,后面才慢慢不用同时开炮。
“轰隆!”二十斤的实心大炮弹,向明军的炮台、炮车轰去,只要挨上一炮,立成齑粉。
清军先打了几轮实心弹,摧毁明军火炮。
又打了一轮链弹,清除江岸上的箭楼、偏厢车、鹿角、拒马等障碍物。
链弹本来主要用于摧毁敌方战船的风帆。用锁链将两个比炮膛口径要小的小炮弹串联在一起,发射后一颗炮弹拖着另一颗炮弹离心甩动飞出去,会在风帆上扯出一个大洞,或者把索具撕坏,运气好,甚至能扯断桅杆瘫痪敌舰。其对摧毁比较高大的障碍物也同样有效。
伴随着重炮的轰鸣,清军的佛朗机炮也开火了,他们的任务不是摧毁明军的大炮和工事,而是杀伤岸上的明军士卒。
很快,对岸明军的火炮稀疏了。
孔有德中军大旆挥动,总攻开始。
早已张帆的清军战船,纷纷向对岸扑去。
徐勇、杨文富、马蛟麟、韩友、高士清、惠之观各将打出了各自的将旗。…
八艘或十艘一队,多而不乱。
三顺王的王旗不在船上,已经贵为王爷了,冲锋陷阵这种事,不用亲自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想立功的将领有的是。
“大帅,鞑子炮猛人多,弟兄们顶不住了!”靖国侯袁宗第、皖国侯刘体纯、武昌伯马进忠向郢国侯高必正禀报。
为了防止清军切断自己的退路,明军兴囯侯李赤心领兵两万驻守在辰龙关。指挥沅江八万大军的是郢国侯高必正。
“顶不住也要顶!”高必正吼道。
激烈的战斗打了一个多时辰,越来越多的清军开始登陆、结阵。
清将董英打得最狠,他是降将,自然被孔有德派作第一批炮灰。他的部下已有一千多人登陆。
说也奇怪,自从降了大清,董英一改在何腾蛟手下时的窝囊样,每战争先,战斗力暴涨。
“杀!”
董英挥刀指挥冲锋。
“狗鞑子!”
明军小将李来亨,一箭射去,正中董英眉心。
虽然明军拼死抵抗,但是清军铳炮精良、训练有素,渐渐不支。
徐勇、杨文富、马蛟麟、韩友、高士清、惠之观部纷纷登上了岸。
孔有德的中军大旆也过了江。
高必正长叹一声:“撤!”
明军有秩序的向辰龙关撤退,南漳伯王光兴、副将牛万才断后。
二人死战不退,掩护主力转移,双双阵亡在江边。
沅江之战,明军损失两万人,撤至辰龙关清军损失一万五千人,攻占了常德。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