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人体貌特征确实是大白高,典型代表是慕容鲜卑。
“大白高国,不就是西夏吗?”拓跋珪暗忖,抬头扫了眼提出以夏为国号的拓跋顺。
拓跋顺,受封南安公,拓跋珪对他印象极差,盖因此人行为轻浮,以往议事,群臣皆是恭敬严肃,唯独拓跋顺咳唾任情。
往小了说是不讲卫生,可以一笑而过;若往大了说,是不敬法度,不敬拓跋珪的权威;拓跋珪元从大将李栗也是如此,总之朝臣道德修养,亟待加强。
“夏”,本来是个很不错的国号,但经过拓跋顺一番曲解,废了个彻彻底底。
拓跋珪没有过多表示,稳坐钓鱼台,国号在他心中早已定下,朝堂之上也已安排好发言人,所谓朝会,只不过走个过场,拓跋珪只需要效仿始皇帝,冷眼旁观,最终定夺即可。
穆崇反驳道:“若说大,莫不如以“元”为国号。《易经》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应当以“周”为国号,三代以来,没有哪个朝代比周的国运长久”。
闻言,拓跋珪喟叹一声,或许是宗周的国运太过长久,破坏了周的运势,后世两个周王朝都令人扼腕叹息。
武帝宇文邕、世宗郭荣,二人有着太多的相同点,同样雄才大略,同样开疆拓土,同样英年早逝,同样死于北伐途中,同样为下一个王朝做了嫁衣。
真正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想到两个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拓跋珪唏嘘不已,此时朝堂之上的气氛愈加热烈,朝臣们对于议定新国号非常热衷,之前附和拓拔遵的朝臣也加入讨论。
“周朝国运虽久,却不如汉朝武功强盛,应当以汉为国号,再造强汉”。
“不可,我国称汉不伦不类,徒惹人讥笑”。
“刘渊、李寿可以称汉,我朝自然也可以称汉”。
有人另辟蹊径:“如今诸侯国号只剩韩、楚,不如以韩为国号”。
眼见朝臣越说越离谱,拓跋珪打断议论:“韩,弹丸小国,不配作为我国的国号”。
朝臣的脑回路令拓跋珪不断直呼好家伙,大夏、大元、大周、大汉,大韩全部冒头,好在没有出现大明、大清。
“诸位臣工的建议,孤已经全数记下,然而国号关乎国运,包含着大道奥妙,不能够不慎重!”
“还有谁有想法,一并道来”拓跋珪霸气侧漏。
安排好的重头戏来临,燕凤踱步而出:“应当以“魏”为国号!夫魏者!中州之上国!斯乃革命之征验,利见之玄符也。”
所谓“革命之征验”指的是曹魏代汉,而“利见之玄符”是指汉代广为流传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公孙述、袁术、曹丕、司马昭、王浚等人有不同解释……相较而言,曹魏的解释比较有说服力‘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故魏当代汉’。
当然,谶语就是谶语,本质上是出于政治目的散播的谣言,什么亡秦者胡,刘秀当为天子,桃李子得天下……通通不足为信。
“代汉者当涂高”,堂上之人基本都听说过,以魏为国号,对内可以昭告正统,抚慰汉地;对外可以贬抑敌国。
没有过多的反对,在和谐的称颂声中,拓跋珪宣布改代为魏。
至于其他,诸如官制、爵品、律令、音乐等等,拓跋珪提都没有提。
四个字,无人可用。
……
元遵,昭成之孙,少而壮勇,不拘小节。
——《魏书》卷三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