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登基,自有一套固定的章程和程序,有些事也该在登基当天宣布,比如说先帝宾天,新皇如何给先帝定庙号谥号等;新帝登基,年号又该确定为何,新帝对文武百官有什么任命和调动等等……新朝新气象,新帝又有何等重大国策等等。但是轮到杨广这里,一切从简。他在宫廷政变结束以后,当天晚上就在仁寿宫登基为帝了。
倒不是杨广想当皇帝想疯了,事实上,他本人也不想这么儿戏般的上位,他希望自己在举世瞩目、举国欢庆、‘万’国朝贺的情况下登基,但大隋的现实不允许他一步步的走完古制:一方面是先帝尸骨未寒,需要新君来筹备、计划、拍板头绪纷繁的国葬,当然太子也可以来办,但这么一来,却是对杨坚的大不敬,毕竟杨坚是大隋王朝的开国之君,如果让太子来操办他的葬礼,这成何体统?
另一方面还有宫廷政变、京城骚乱、等等一大堆烂事需要“皇帝”下诏安排;尤其是汉王杨谅早就在并州招兵买马、准备动手了,若是杨坚宾天的消息传到太原,而杨广这里又没有登基的话,说不定杨谅登上帝位,再以正统的名义来讨伐杨广,到时候,天下怎么看杨广?人们会说你杨广如果是正统,你为什么不在先帝驾崩的时候,以太子的名义当皇帝?你杨广不登基,是不是因为杀了自己的父亲,所以有负疚在心?还是因为满朝文武知道你杀了先帝,所以不支持你?
迫于形势,杨广只好绝了在京城堂堂正正登基的念头,当宫廷政变一结束,便在文武百官的劝说下,仓促的找了一个吉时,然后在仁寿宫仓促登基,正式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出于对父母的敬重,杨广遵循古礼,既没有更改年号,也没有册立皇后和太子,甚至连父亲的庙号、谥号,现在都不能赠予,必须回到京城以后,再在大兴宫堂堂正正的举行追赠事宜。
这也就罢了,更让杨广郁闷的是杨素、宇文述等人认为他的帝位还不稳,为免白天的宫廷政变打击到他和皇族的声望,引发更多更大的骚乱和动荡,杨广只好听从大家的建议,十分无奈的把宫廷政变定为右卫内讧。所以除了杨集、杨昭、杨暕、萧婉、杨素、宇文述、史祥、杨玄感等少数直接参与者,九成以上的文武百官都不知今天白天发生了一起差点就改天换地的宫廷政变。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汉王杨谅造反,又暂时封锁了杨坚宾天、自己登基的消息,再任命屈突通为使,带着以杨坚名义下达的诏书前去太原召杨谅回朝。
另外,杨广在白天的时候本打算任命杨集为京城留守,让他和杨约掌控京城兵马、平息京城物价,但是计划不如变化,由于杨坚病逝在仁寿宫,杨集这个亲侄子自然是要一起扶柩回京城的,可是京城的动荡和骚乱又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于是杨广只好正式任命杨约为京城留守,令他今晚立刻入京。
尽管杨广本人搞得像是小偷一样的上位,可他既然是皇帝了,却不能对文武百官没有半点表示。其他人也就罢了,但是那些在宫廷政变/“右卫内讧”中立功的功臣,却不能不封赏,不然的话,日后谁还愿意为他这个皇帝卖命?所以登基为帝以后,杨广最上心的一件事就是册封功臣的事情。
然而杨广很快又犯了难,原因是有三个已经到头了,比如说功劳最大的杨集,他是亲王和右卫上将军、凉州大总管和刺史;比如说杨素,他是右仆射和越国公、上柱国,还有宇文述,他是右卫大将军和褒国公、上柱国。
但是有功不赏、有罪不诛,向来是皇帝大忌,何况这三大功臣将是构成新朝的三根擎天白玉柱,不赏的话,岂不让所有看着他们的人也感到心寒?
他们三人是因为明白大隋王朝此时局势严峻,故而能够理解杨广,哪怕他杨广把今天的功劳留到日后补上,他们三人也不会介意什么,但是他们三人之后的小功臣,如今都眼巴巴的等着呢,若是他没有先把这三大功臣册封了,你让他如何封赏那些小功臣?
这三个人的共同点是爵位已经封顶了,而杨素和宇文述的勋官是上柱国,这也到顶了,他们两人可以从散官方面册封;杨集倒是没有什么勋官在身,所以比起杨素、宇文述,又多了一个册封的门径。
可是文散官、武散官、勋官和爵位一样,一个有用的实职没有,都是只领俸禄不干实事的虚职。若是升杨素、宇文述散官,杨广倒是没什么压力、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但如果让他只是加封杨集虚职,杨广就有些不乐意了。
他也不知为什么,今天碰到加官进爵、封赏这个环节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杨集,总是想给杨集实打实的官职。他现在就像是一个穷人忽然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在碰到好兄弟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跟他一起分享分享自己的快乐。
但是杨集还不到二十岁,就已经是右卫上将军、凉州大总管和刺史了,再往上升一步,那就到可以入相的地步了。而且以杨集的能耐,他估计不用等到三十,就混到封无可封的地步了。
若是到了那个时候,杨广怎么办?
是让正值壮年的杨集告老还乡、混吃等死?还是架在朝堂上当神仙供起来?还是一刀两断?又或者是把他逼反再杀?
在这诸多后果之中,每一样都不是杨广愿意看到的结果。
杨广思来想去,还是理智占了上风,在实职方面,他把杨集原有的凉州大总管、凉州刺史、督凉州诸军事合成凉州牧,实权虽然没有增减,但是名字这么一变,意味着本可分给三个人来相互制约凉州军政大权,在制度上、法理上集中统一到了凉州牧身上。
在凉州牧、右卫上将军的基础上,杨广又加封杨集为正三品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正三品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赐勋上柱国。这不仅是褒奖杨集“右卫内讧”中立了大功,还是补他在凉州所立之功。
杨广已经想好了,杨集以后如果又立下大功,就把他的功劳封到他的子女身上,照这小子立功和升官的速度,恐怕几个儿女还不够,得在私底下提醒那小子多生些儿女来受官才行。
杨素已经是右仆射,再往上就是摆设一般的尚书令了,而杨广需要借助杨素之处多如牛毛,岂能把他升为闲散的尚书令?所以给了他一个太子少师的官职,然后再封他的第三子杨玄挺为仪同三司。
宇文述则是从右卫大将军迁为左卫大将军,褒国公改封为许国公,封他次子宇文智及为仪同三司。
史祥在这起事件中,起到了事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听到杨广遇险的消息以后,毫不犹豫将令箭交给杨素的举动,让杨广异常欣赏和满意,便将他从右卫将军,升为右卫大将军,负责清洗右卫左营等事宜。
过了这四名功劳最大的人,其他人就好封赏了,参与平息政变的杨玄感等将,也各有封赏,便是杨安也得到了应有有的奖励。至于那些为杨广战死、致残的将士获得十倍抚恤,此外,凡是参与平乱之战的士兵都获得三倍军饷,如此封赏下来,可谓是皆大欢喜。
唯独一人感到不满,那就是卫王杨集,他不是嫌弃官小,还是觉得官太大了;也不是怕功高震主,而是嫌州牧任务重、政务繁琐。许多原本属于司马、长史、朝廷的事务直接都会撂到了他的头上,由他经手之后,才会上报朝廷。这让他如何潇洒得起来?
但今天毕竟杨广当登基的第一天,杨集纵然再不想当凉州牧,也不能在文武百官面前扫了杨广的面子和君威,况且还有众多文武百官等着一人得道、鸡犬生天呢,你杨集若是发扬谦让风格、婉拒不受,你让他们怎么办?你让他们怎么不恨你?
所以再不想当州牧,杨集也不能当众反对。
繁琐、紧张的朝议持续到三更时分,杨广见大家都疲惫不堪,还有好几个坐在门口的低级臣子不断的重复着点头低头的快动作,心知再商量下去,也没有什么效率,搞不好适得其反,干脆就宣布散会了,大家拜祭杨坚以后,便纷纷山下的馆舍休息。
杨素、苏威、宇文述等重臣,则是被安排到前殿“客舍”休息。
杨素走进安排给自己的客舍,却看到儿子杨玄感正在门口等候,杨玄感受封以后便退出了仁寿殿,他已经在这里等了好一会儿功夫,见父亲回来,连忙上前行礼:“阿耶!”
“这么晚了,怎么还没休息?”杨素步子不停的向前,并向紧紧跟随的杨玄感问了一句。
杨玄感说道:“孩儿心里有事,睡不着啊!”
杨素点了点头,说道:“到里屋去说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