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亦在省博实习,一晃,一周就过去。
苏亦到省博是来实习的。
作为实习生,就要有实习生的态度。
多问多学少说。
他这段时间,主要还是在了解省博的考古发掘工作。
省博从五十年代开始成立,并非没有考古发掘成果。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还是干成一些事情的。
然而,十年时间,考古发掘确实不多,比如石峡遗址的发掘是一个,西沙考古勘探是一个。
所以这几天,他主要还是观看资料刷论文。
嗯,研究生的说明就是这么的平实无华并且枯燥无味,不是在刷论文就是在刷论文的路上。
比如前几天看的《西沙文物——南海诸岛之西沙*岛文物调查》。
比如《广东旧石器时代文化极其若干问题》
比如《阳春独石仔洞穴遗址的人类与同生动物群》
比如《石峡文化墓葬所反应的若干问题》
比如《谈谈佛山河宕遗址的重要发现》
《石湾窑的起源及其重要发展》
《广东唐宋陶瓷工艺特点》
等等!
……
基本上保持一天两篇论文的节奏。
而且,范围不限。
从史前文化到各个历史时代的考古,从史前陶器到唐宋元明清的瓷器,无一不涉及。
只要跟广东有关,都会翻看。
能够有机会接触这些,苏亦都不愿意错过。
他前世读就是广州美院,又喜欢考古,岭南考古一些成果自然也会关注。
石峡文化,他再熟悉不过。
然而,相比较石峡文化,西沙考古勘探跟他宿白先生的研究方向更见贴近,因为宿先生主要是作历史考古的。
极少涉及史前考古。
他这一周,大部分都是在翻看资料。
一看才知道省博这些年,除了石峡遗址、西沙考古勘探之外,其实也作了不少考古调查。
比如阳春独石仔洞穴遗址。
60年,省博考古人员在西江两岸进行考古普查时,发现了此遗址,直接编号编为5号洞。
64年,省博考古队第一次发掘探访。
73年又开始第二次发掘。
而且苏亦通过跟沈明闲聊得知,省博这边打算继续恢复独石仔洞穴遗址的发掘工作。
估计,很快,就要组建工作队了。
如果时间够快的,苏亦都是机会参与的。
而除了独石仔洞穴遗址,还有佛山河宕贝丘遗址。
这个遗址的发掘就是省博跟佛山博物馆合作发掘的。
当时,带队的就是杨式挺。
而且,工地还在发掘当中。
当时,沈明跟他解释河宕贝丘遗址的时候,还说,如果他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让杨主任安排他过去。
当时,沈明还问,他知不知道河宕遗址。
苏亦点头说,“以前看过石湾窑的展览,甚至还有学者认为,河宕贝丘遗址发掘出来的陶器,就是著名的石湾窑的起源之一。所以对此有过关注。”
当时,沈明还朝着他竖起大拇指,说,“你对咱们岭南的考古发掘成果那么熟悉,以后毕业了要是不回来省博工作,那太遗憾了。”
当时,苏亦没说话。
热心的王大姐就一脸白痴地望着神恶名,说,“人家小苏都北大研究生毕业了,到时候不留校北大,也会被分配到考古所的,怎么可能像你一样留在省博。”
那模样,似乎留在省博是一件很没有出席的事情一般。
沈明当时不服气,“北大怎么了,杨主任也是北大的啊。”
王大姐笑,“所以杨主任现在已经是主任了,你还是一个职员。”
沈明被挤兑得没脾气。
白痴才跟一个在办公室待了几十年的妇女同志拌嘴。
活腻了呢。
苏亦很明智的没有加入他们的讨论。
因为歪楼了。
河宕贝丘遗址跟石湾窑有关系吗?
可能有,可能没有。
但它们都在佛山。
有机会去佛山逛一逛也是没有问题的。
除此之外,就是73年发现,也在陆续发掘当中的马坝石峡遗址。
石峡遗址就不用说了。
绝对是省博考古工作的重之重。
杨式挺杨主任,就一直在研究,并且发掘报告。
这种发掘报告的整理到出版,有可能回持续到好多年。
但关于石峡文化的论文已经发表出去了。
当时,提到石峡遗址,沈明还一脸自豪的说,“77年,也就是去年,石峡遗址发掘轰动全国,当时,新华社都播发消息。”
能够被全国关注的考古发掘,肯定是重要的遗址。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