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书恒很想给自己放个假,就像前世一样交个假条给领导批一下,回家休息,把工作手机关闭,打开电脑,彻底放飞自我。
但是他悲催地发现,自己现在就是大老板,就是领导,其他人好像都在帮自己打工。
他在扬州忙碌了好多天,把手头上积压的事情都处理了。突然感到一阵的空虚,大家都运转起来了,仿佛又没有自己什么事了。
有了现成的地方,学校、孤儿院的建设速度很快。警察总署的架构也很快架了起来,董书恒从军队中抽调了一些军官支援到警察总署。等警察学院建好之后,就会源源不断地向警署输送警力。接下来就是在各个地方建立分局,接管地方治安,名头很好找,就说缴匪需要就好了。
军队方面,两个方向都达到了预期目标。西边的教导团和101团在仪征县城受到了守军的阻击。但是仪征只是小城,守军不多,在一通炮轰之后,城墙被炸出了缺口,淮海军冲了进去,消灭了这股顽抗的太平军。
现在大军已经到达浦口,与太平军隔江对质,接下来董书恒在在此处建立一个新的北大营。堵住太平军从江宁直接北上的道路。
他的目标是将原来北大营的军队彻底变为一个商业组织。这个北大营确实给董书恒商业上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里面汇集了山西、陕西的绿营,蒙古的八旗、关外的都统,清廷能从各地把这些人集结起来还真不容易,现在这些人无形中帮助董书恒打通了整个北方的商路。
瓜洲的炮台,董书恒是当做一个要塞来建,未来他还会在江阴再建一座要塞,从克虏伯工厂进口的岸防炮会安装到这些要塞上。以后要是再和西方列强开战的话,即使海上打不过也能够守住长江水道,凭着中国的巨大纵深,虽不能胜,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扬州城内现在就是一个大工地,一些靠近路边的棚户被拆除,街道被拓宽,路边正在开挖下水道。
主干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根木头柱子,柱子上是一个玻璃做的煤气灯,下方是一个安装煤气罐的木箱,炼焦产生的煤气被用铁罐子收集起来,通过管道输送到上方的煤气灯上,到时候扬州将是中国第一个拥有路灯的城市。
这些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为工坊还有各种商业活动还没完全恢复的扬州提供了大量的临时工作岗位。
随着大量行政人员的入驻,以及当初逃离扬州的富户的回归。街面上一些商铺开始慢慢恢复营业。首先开张的是一些酒楼茶馆小食店,还有一些以前在路边摆摊的小商贩、手艺人也重新出来了。
街面上渐渐又有了生气。看到这个渐渐活过来的扬州,董书恒心中倍感自豪。
何园,因为原来的主人已经没了,董书恒把这里的房舍改成了少年军校,前面的园林则变成了扬州市民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少年军校现在有1000多名学生,男女都有,这些孩子都是孤儿,没有那么多忌讳,董书恒索性不分男女校。
董书恒来到学校也没提前通知。所以,当他到达学校的时候,学校里还在上课。这些孩子都没有什么文化基础,他们要从识字开始学习。董书恒在各地建立学校之前就编了一套小学教材。
小学的基础学科一共就两门,《语文》和《数学》,语文教材被董书恒加入了后世的拼音,这样能够提升孩子们学习汉字的速度,让孩子们快速地完成识字阶段,提高学习的效率。
当然语文课文还是会选取很多古诗词,《三字经》、《千字文》《韵律启蒙》中的片段。为了增加趣味性,董书恒还令人将一些古代民族英雄的故事写成白话故事放在教材里面,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们的民族意识。
另外董书恒还编了一本数学教材,引入阿拉伯数字,教孩子们一些加减乘除、度量单位、图形认识、以及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方法。虽然董书恒不是教师穿越过来的,但是这些小学教材他编一编还不是很难。
学校里的老师大多是一些生活困难的读书人,学校给他们开的工资足够他们读书养家。而且,淮海书院还对这些老师有优先录取的政策,所以许多年轻学子选择去新式学校做老师。
这些学校的老师都要参加专门的培训,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才能够上岗。他们必须得学会怎么使用这些新教材,而且学校会安排他们集中备课,避免了有些老师还使用老套路教学。
董书恒路过一间由祠堂改成的大教室,里面塞满了将近一百个学生,虽然有些拥挤,但是里面倒是很亮堂,这是一个大班级,学生们正在上数学课,学的是教材上第二单元的十以内的加减法,他们第一单元的课程是学习了阿拉伯数字的书写。
董书恒的计划是让他们用两年的时间认识3000以上的汉字,能够熟练书写,完成算术加减乘除的学习以及基础几何应用。然后他们会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当然这只是针对少年军校,江北的其他学校还是会给孩子们五年时间完成小学学习。所以这些少年军校的孩子注定要比普通的孩子辛苦一些。
董书恒一眼就在教师的最前面看到了小郭岩,他的身材瘦小,因此坐在教室的最前面。董书恒示意校长去把郭岩喊出来,但是不要打扰到老师上课。
校长会意,进入教室跟老师嘀咕了两声就把郭岩喊了出来。
郭岩看到董书恒眼前一亮,敬了一个学生礼道:“总统好!”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