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做多做少,却是因人而异。
陈友谅恣肆暴戾,唯我独尊,肯定不是恤民的角色。
张士诚虽然仁慈,但荏弱少谋,耽于淫乐,也不会把百姓放在心。
相比之下,洪武皇帝,要勤奋清廉得多。
自从登基以来,除非是生病,每天两次朝不辍。
披着星星起床,日三竿方才退朝。吃过早饭,不是读书,就是批阅奏章。
午后,再次召见臣民,直到暮色苍茫,方才回宫休息。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正说着,侍从来报:皇帝驾到。由于刘基神机妙算下了雨,朱元璋特地来奖赏他,将两个女子赐给刘基,让她们照料刘基的起居。
刘基不敢忤旨就收下了,但始终都没有收房。
刘基曾说:“军国大事,自然是要陛下亲躬;微末细事,不妨让丞相和中书省径直处理。
公文呈送,奏折格式应当进行简化,废话连篇的习惯,应予禁止,以减却龙体之劳。此乃微臣之陋见,不知是否得当?”
刘基的话,并没有改变朱元璋的做事原则。他害怕大权旁落,根本不敢放手让丞相和中书省去处理所应承担的公务,事无巨细,一律亲自过问。
除非是生病,朱元璋总是坚持每天两次朝办公。
每天晚,他都要把白天做过的事,仔细想一遍,有不妥当的,立即笔录下来,以便次日更改。
但是,事情的多头多绪,内外奏折的繁多和冗长,终于使朱元璋不能忍受了。
历代沿袭下来的文牍制度相当烦琐,写给皇帝的奏章更是叠床架屋,穿靴戴帽,帽子甚至大到把身体都淹没了。
整天在这样的文牍海洋中打滚,只怕什么人也难有耐心。
这天晚,一颗特别明亮的流星,陨落到西北方地平线,恰巧被朱元璋看在眼里。这
时,陕西来了奏报:西岳华山西峰,一块巨石突然崩塌。天星陨,山峰塌,乃是天降灾异之象。
朱元璋心下忐忑,立即下诏,广求直言。
皇帝的号召,迅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积极响应。
一时间,奏折纷飞,洪武皇帝的龙案堆了足有一尺多高的“直言”。
早朝后,已经很累的朱元璋仍然伏到龙案看奏折,他顺手拿起一份奏折一看,是刑部主事茹太素奏的。
由于茹太素的奏折写得拖沓啰唆,繁文废话令人厌烦,于是,朱元璋打了他一顿板子。
随后,朱元璋命宋濂拟订一个范本,以后行文、进言,都要按照规格行事。
有了统一的格式,拟订公文,折叙事,没有人再敢套话、空话连篇,皇帝的负担也减轻了许多。
可是尽管这样,每天要批阅的奏章,数目仍然多得惊人。朱
元璋虽然感到苦于应付,但是为了江山社稷,他如果不这样就会感到不安心。
朱元璋自从崭露头角开始,身边就聚集了各种贤能人才为他出谋划策。
通过这些智者的一些计谋,他如虎添翼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直到成为一国之尊。
在人类漫长的争斗中,只有尊重人才并得到他们支持的人,才可能在最后赢得胜利。
如果说斗争的开始是靠个人的机遇、智谋和勇力。
那么,到了最后决定胜王败寇的关键,那就只能看是谁赢得了人心。
历代的儒士都有一个很高的理想,那就是《大学》中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从反元起义开始,一直到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逐渐认识到,这些成功的实践,并非是他个人的力量就能够实现的,这些与贤臣的辅助是分不开的。
因此,朱元璋得出一个结论:“举人贤才,立国之本。”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